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针对当前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内容不清晰,缺乏建设规范和标准的问题,系统分析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重点领域和有效抓手,在借鉴ISO14000和澳洲风险管理标准(AS/NZS4360)管理程序和模式的基础上,以应急预案管理为抓手,以"建设准备-体系建设-评审备案-运行实施"(PDCA)为建设模式,开展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32.
应用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 (扩展DLVO) 理论评价不同pH值下范德华力、静电力、疏水性力3种界面相互作用对腐殖酸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膜污染的贡献,探究pH值影响腐殖酸RO膜污染的主控机制.对3种常规RO膜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静电力对腐殖酸RO膜污染的贡献很小,范德华力使膜污染加剧;疏水性力会减缓膜污染.与前期粘附阶段相比,后期粘聚阶段中范德华力的贡献有所增大,疏水性力在2个污染阶段中均起主导作用.膜污染随pH值的降低而加重,疏水性力作用能的改变是pH值影响系统界面自由能的主控机制.相应pH值下3种RO膜过滤实验数据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展DLVO理论能定量评价3种界面相互作用的贡献,界面自由能和膜污染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RO膜纯水接触角的数值不宜作为评价膜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33.
构建基于CLUE-S与灰色线性规划混合模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法,在导入区域政策、社会经济、生态目标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条件下,进行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统一优化,并以嘉兴北部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共设置现状趋势情景、规划目标情景和规划可持续情景这3种模拟情景.规划可持续情景侧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故对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和农用地持续减少起到明显调控作用,可实现生态敏感区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双重保护,是理想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CLUE-S模型与灰色线性规划的耦合能够兼顾现状条件和区域发展目标,模拟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是解决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工业活动安全生产事故成为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诱因.在分析欧美与日本等化学品监管、工业活动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和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化学品职业健康防控欠缺、工业活动安全与环境监管权责不清、企业环境风险防范重点不突出、事故应急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围绕化学品监管、企业环境风险应急报告编制、安环联动风险防控与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根据1998年-2003年每月对太湖9个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项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地改善了TP、TN、CODMn等主要污染指标,但,IP还是超过地面水环境3类标准,TN、CODMn单项指标指示水体为中一富营养化状态。引江济太对太湖局部水域(主要是贡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水质由4类水体上升至3类水体,并对富营养化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同时引入清水,流域水生态系统才能最终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6.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不断扩张而产生的蔓延现象与土地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合理控制城市蔓延度可以节约资源,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根据蔓延度内部机理和分形理论构建蔓延测度指标体系,采用GIS方法,通过分维数、空间稳定性等指数,以马鞍山市为例分析研究区城市蔓延度特征和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分形理论适用于城市蔓延度的定量研究;(2)从时间维度看,研究区内部不同区域间的蔓延趋势总体相似,但蔓延程度有所差异;(3)从空间维度看,蔓延度与分维数、建设用地破碎度呈正相关,与空间稳定性指数呈负相关。马鞍山市城市蔓延的机制是土地导向,经济发展是抑制过度蔓延的动力。  相似文献   
37.
於方  肖庆聪  田超 《环境保护》2023,(17):52-54
目前,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保障,我国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管理和环境风险防控受到制约,新污染物治理措施的落实难度加大。本文通过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危险化学品、常规污染物的特点进行比较,系统梳理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与危险化学品、常规污染物在管理理念、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区别,提出了加快完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法律制度、全面提升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基础保障能力、着力建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对雄安新区-白洋淀冬季冰封期不同特征区域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空间分布、光谱特征以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冬季冰封期白洋淀水体DOM吸收系数无特征峰,不同特征区域的差异显著;表层水体DOM与底层水体DOM的吸收系数差异不明显;冰封期白洋淀水体的E3/E4均大于3. 5,说明DOM以低腐殖质成分为主,E2/E3为6. 35±0. 72,表明DOM中小分子量的居多,而且SR为1. 33±0. 14均大于1,显示DOM主要为生物源;三维荧光通过PARAFAC解析出3种组分,分别为类酪氨酸(C1)、类色氨酸(C2)和陆源腐殖质(C3);对3个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1与C2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 0. 001);白洋淀各个特征区域间的DOM总荧光强度和各荧光组分荧光强度呈现显著的差异(P 0. 01); DOM的总荧光强度以及各组分的荧光强度均呈现出唐河入淀口高、烧车淀低的特征,C1+C2是DOM的主要成分;冰封期白洋淀水体的DOM生物源指数(BIX)为1. 23±0. 18,荧光指数FI为2. 30±0. 16 ( 1. 8),表明白洋淀DOM来源于生物活动并且以自生源为主,与腐殖程度指标(HIX)的结果相吻合; PCA结合Adonis分析显示,白洋淀不同区域水体DOM的光谱特征差异明显(P 0. 05),表层与底层的DOM光谱特征相近(P 0. 05);并且组分C1、C2、C3与DOM特征参数(HIX、BIX、Fn280、Fn355)以及水质参数(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磷)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相关性(P 0. 001).综上,通过对冬季冰封期白洋淀各个典型淀区水体DOM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分析白洋淀水体有机物污染特征和白洋淀的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9.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黄河流域开展水污染风险分区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突发性水污染风险分区,累积性水污染风险分区鲜有案例.本研究以2019年为基准年,基于环境统计数据、 DEM数据、水质监测断面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以1 km×1 km网格为基本单元,采用环境风险场评估法对黄河流域开展突发性和累积性水污染风险分区评估.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突发性高风险区面积为1 349 km2,占比0.2%,突发性较高风险区面积为3 864 km2,占比0.5%;累积性高风险区面积为5 834 km2,占比0.7%;累积性较高风险区面积为25 382 km2,占比3.1%;(2)兰州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宝鸡市、济南市和东营市等部分地区突发性、累积性环境风险均较高;(3)从黄河干流两岸分布来看,黄河干流兰州段、白银段、中卫段、乌海段、巴彦淖尔段、郑州段、德州段和东营段等突发性、累积性环境风险均较高.  相似文献   
40.
工业废水排放量和治理投资费用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6—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专项调查数据,对重点排放行业工业废水的产生、排放特征以及治理费用函数进行分析,建立了分行业的宏观工业废水排放和治理费用预测模型,并预测了2006—2020年工业废水排放趋势、投资需求以及减排重点. 结果表明:到2010年,工业废水和CODCr产生量分别为646×108~658×108和1 575×104~2 031×104 t,二者的排放量将分别介于234×108~301×108和441.1×104~609.2×104 t;“十一五"期间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和治理费用如不能达到8 000×108元,将面临CODCr减排目标不能完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