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6 毫秒
21.
利用三段A/O工艺作为发制品产业集聚区综合废水生物处理单元,探讨了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和污泥回流比下COD、TN、PO43--P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分配比60%:25%:15%、污泥回流比75%、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1:1、SRT 20d、HRT 16h条件下,三段A/O工艺处理综合废水后出水TN平均浓度14.85mg/L,COD浓度低于40m/L;此时PO43--P去除率达到最大值,为56.21%.参与处理综合废水的主要门水平微生物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是45.63%~60.13%和16.65%~30.55%.Denitratisoma、Thauera、uncultured-f-Saprospiraceae和Sulfuritalea等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的增加,是三段A/O工艺TN去除率随第一分段进水流量分配比增大或污泥回流比降低而提高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22.
他们长着一副最像人的面容, 他们拥有最美丽的天然红唇, 他们是世间最神秘的雪域精灵, 他们和我们都是造物主的杰作。  相似文献   
23.
石墨炉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石墨炉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8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并通过仪器工作条件和消解条件的选择,以及质谱干扰和基体干扰的消除对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建立的试验条件下对土壤进行石墨炉消解,土壤中重金属(锌、镍、铜、钒、铬、铅、镉、锰)的检出限为0.002~0.59μg/g,精密度为1.1%~8.7%,回收率为95.0%~105%。本方法消除干扰强,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试剂用量小,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4.
通过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还原糖及其他代谢产物变化情况,结合香蒲微观结构解析,系统研究酸(HCl)、碱(NaOH)、酶(纤维素酶R-10)3种预处理对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H2-CH4的影响. 结果表明:香蒲分别经酸、碱、酶3种预处理后,厌氧发酵联产累积H2、CH4产量及含量均显著提高,c(HCl)、c(NaOH)均为1.0mol/L, w(纤维素酶R-10)(以底物计)为10mg/g时,预处理最佳. 其中1.0mol/L NaOH预处理香蒲效果最佳,φ(H2)(H2含量)达30.09%,累积产H2量(以香蒲干质量计)达11.39mL/g;φ(CH4)(CH4含量)最高达67.48%,累积产CH4量(以香蒲干质量计)达41.87mL/g;还原糖利用率达50.87%,sCOD(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利用率达66.17%. 纤维素酶预处理后香蒲产CH4能力显著提高,产CH4阶段φ(CH4)最高为71.39%,累积产CH4量达46.32mL/g,还原糖利用率达72.10%. 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碱预处理对香蒲纤维素结构破坏程度最大,可有效增加香蒲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厌氧发酵联产H2-CH4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5.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模式,分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十四五”国家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国家级化工园区和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的建设情况,归纳出监测网在区域背景值点位布设,在线监测设备研发,以及监管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监测网建设现状,依托新兴技术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总结其发展趋势集中于在线监测设备换代升级、监测点位物联互通、多样数据解析可视、信息传输安全保真四个方面.最后结合我国监测井建设现状与管理模式提出以下发展建议:(1)整合现有点位,衔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十四五”地下水考核点位,统筹构建国家级、省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2)加快新一代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研发,降低故障率,提高监测精度;探索基于地球物理探测、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测和埋设传感器等技术的新型监测方式.(3)国家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与地表水监测网、大气污染监测网、土壤监测网等进行多网融合.这为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通过动力学调控在单一反应器内实现了亚硝化到硝化再到亚硝化过程的转化.在小试曝气上流式污泥床(Aerated Upflow Sludge Bed,AUSB)反应器中,在20℃、DO为2~4mg·L-1的条件下,主要通过调节反应器内的pH值调控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比生长速率的相对大小,以无机自配水为进水时,分别在20d和25d内将反应器的亚硝化率(出水中亚硝氮与总硝态氮之比)从95%降低至15%再恢复至95%以上,期间反应器的氨氮去除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当以实际高氨氮废水为进水时,同样主要通过调节反应器的pH值,分别在30d和23d内实现了反应器的亚硝化率从90%降低至10%再恢复至90%的过程.  相似文献   
27.
针对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工业废水过程中产生大量活性污泥的现状,研究不同温度、pH和沉降时间对活性污泥沉降的影响,旨在阐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最佳条件,最大限度降低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所占的体积。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泥沉降时间为120 m in时,pH6.0,35℃条件下污泥沉降体积为54%;pH7.0,45℃条件下污泥沉降比为54%;pH8.0,45℃污泥沉降体积比为55%;pH9.0,55℃条件下污泥沉降体积为52%;pH 10.0,5℃、15℃、25℃、35℃、45℃和55℃条件下污泥沉降体积比相近,均在60%以上。结合乳品废水处理的实际情况,pH6.0~9.0,温度35℃~55℃,污泥沉降时间为120 m in,污泥沉降效果较好,体积比可达到52%~54%。  相似文献   
28.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不同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基于此,在众多乡村旅游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四种动力:核心景区驱动力、资源内生动力、城镇促动力、交通促动力.然后,选取黄山市乡村对这四种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以此验证四种动力的现实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9.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C)固存效率受到微生物分解者维持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相关的代谢能力的影响.为了探究滨海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代谢限制状况和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本研究在九龙江河口湿地中单一红树林群落、单一互花米草群落、红树林与互花米草交错带内以红树林为主的群落和以互花米草为主的群落4个生境采集表层(0~5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C、氮(N)、磷(P)含量及胞外酶活性,并通过胞外酶活性的C、N、P比例计算矢量长度(VL)和矢量角度(VA)量化微生物的C限制和P限制,通过生物地球化学模型计算微生物CUE.结果表明,4个生境土壤微生物普遍受到C限制和P限制.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微生物CUE随生境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规律,表层土壤微生物CUE随生境显著变化,植被竞争显著降低了微生物CUE,而深层土壤微生物CUE在各个生境保持相对稳定.RDA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土层微生物代谢限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不一致.表层土壤养分与微生物CUE呈正相关关系,与C限制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微生物生物量C、N、P与...  相似文献   
30.
杨洋 《环境教育》2024,(5):92-93
<正>济南市匡山小学创建于1938年,坐落在泉城“齐烟九点”之一的匡山脚下。学校占地面积22266平方米,建筑面积9574平方米,拥有466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1188名,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和山东省绿色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