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环境中氟污染与人体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双阈值效应。人体长期暴露于氟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活动引起的氟污染环境中,会促使氟不断进入体内,最终导致氟中毒及其它氟效应。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氟化物和全氟化合物(PFCs)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状况,综述了氟污染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及污染/转移途径;回顾了氟化物及PFCs在人体内已产生的众多效应研究;总结了在饮水型氟污染、燃煤型氟污染、工业氟污染及人体氟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氟中毒区污染、人类活动氟污染以及氟与人体健康关系三个方面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2.
制备了炭化核桃壳,采用SEM,EDX,FTIR等方法对炭化核桃壳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炭化核桃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表征结果显示,炭化后的核桃壳为片状结构,且形成了大量的微孔,微孔数量的增加使得核桃壳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实验结果表明,炭化核桃壳吸附处理含Cr(Ⅵ)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废水pH 2.0、炭化核桃壳加入量16 g/L、吸附温度25 ℃、转速150 r/min、吸附时间180 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吸附处理Cr(Ⅵ)质量浓度为20 mg/L废水,Cr(Ⅵ)去除率高达98.7%,最大吸附量为8.731 mg/g。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更好地描述炭化核桃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炭化核桃壳对Cr(Ⅵ)的吸附行为,此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控步骤。  相似文献   
43.
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其8^13C值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可以反映植物残体的输入及其在土壤中分解累积特征,有助于揭示SOC循环过程及规律。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的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属性、SOC含量和植物优势种、枯枝落叶、土壤有机质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对该区域SOC深度分布和有机质8”C值组成差...  相似文献   
44.
45.
贵州省旱地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分析环境因子对黄壤Zn和有机质空间分异的影响,对贵州省山地复杂环境下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30914个野外采样点,综合运用多种地统计学与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贵州省旱地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贵州省旱地黄壤Zn的平均含量略低于全国土壤Zn的平均含量(100 mg·kg-1),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机质含量则较为丰富;变异系数表明两者均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②黄壤Zn和有机质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聚集分布,其中以Zn的Moran''s I指数更大、自相关程度更强;两个养分的最优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且块基比均介于25%~50%,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但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更大;有机质的分形维数较Zn要高,其空间格局更复杂,对尺度的依赖性大.③Zn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低值区多位于东南部和南部地区;有机质高值区沿西北东南带斜线分布,而低值区则沿东北西南方向与高值区呈现交叉分布的格局.④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选取的7个环境因子均对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程和NDVI与两者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46.
47.
针对不同抽水井捕获半径及驻点获取方法存在局限性和误差的问题,以潜水、承压水2个类型污染场地为例,分别采用实测法、解析解公式法、数值模拟法3种方法计算单井捕获半径及驻点值;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下3种方法的局限性及精确度;探讨了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获取捕获半径及驻点的最适宜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承压水类型,解析解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误差较小,为3.2%;对于水位降深相对于含水层厚度不可忽略的潜水类型,解析解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误差较大,为80.7%;在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条件时,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误差值不超过10%。因此,当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符合解析解公式假设条件时,可采用解析解公式法获取单井捕获半径及驻点,否则须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或实测法获取相关参数。研究成果为不同类型污染场地选择合适方法获取捕获半径及驻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8.
由于喀斯特区域表层岩溶带的结构和构造表现为高度的异质性,以及大量缺失定位观测资料,使得该区域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产汇流模型。对特定小流域地表产流输出过程的分析,有利于对流域内部各种水文过程的认识。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通过对一完整自然年的地表产流输出进行分析发现,流域地表径流输出主要发生在5~10月份;受雨强和壤中流向地表径流转化过程的影响,5月份的地表径流产流输出为突发衰弱型伴有明显的迟滞效应,其他月份主要为渐进增强衰弱型,迟滞效应较5月份明显减弱;如去除5月份的影响,6~10月份流域地表径流输出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99);壤中流向地表径流径流转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就全年而言,经由卡口站地表径流输出的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23.1%。  相似文献   
49.
废弃等离子显示屏玻璃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BCR3步和BCR4步连续提取法,对等离子体显示屏玻璃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CR3步连续提取法对废弃等离子体显示屏玻璃中重金属的提取比BCR4步连续提取法更稳定。废弃等离子体显示屏玻璃中Zn、Cu和Ag化学形态分布存在差异。BCR3步和BCR4步连续提取法均认为Ag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对环境影响比较小;Cu的可交换与弱酸可溶态或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较少,潜在的环境风险也比较小;BCR3步和BCR4步连续提取法对Zn的形态分布结果评价不一致,BCR3步连续提取法表明Zn主要以可交换与弱酸可溶态为主,对环境影响较大,而BCR4步连续提取法结果认为Zn是以铁锰氧化态为主要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50.
气流分选废旧线路板树脂粉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线路板树脂粉末各成分富集率,实验利用气流分选装置对线路板树脂粉末进行分选,通过调节分级机转速大小进行了4组实验。结果表明:在分级机转速为120 r/min时,2个卸料口获得分级产物Cu成分含量相差最大,卸料口1的Cu含量最大,达到16.2%;在分级机转速为360 r/min时,2个卸料口获得分级产物环氧树脂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