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中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环境安全目标最根本的保障。本文对《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目前的建设进展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着布局、工艺技术、废物收集难、运营企业自身能力有待提高以及研发和产业化支撑能力差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反思中国过去五年时间里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上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和“十二五”期间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2.
本文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生态环境财税政策的历史变迁,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措施手段,对于制定完善生态环境财税政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环境财税政策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探索发展、开拓发展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从无到有,逐步演化,已形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政策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支出力度和支出效率不足、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不明确、税收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增加财政"211节能环保"科目支出规模、健全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税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基于绩效的资金分配机制等优化新时期生态环境财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国家“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实施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税政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本文梳理了“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进展。2016—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生态文明建设支出达到3.1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4.8%,有力支撑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需求,从支出渠道、重点领域财政支持政策、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提高项目绩效等方面提出了继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4.
以长江流域氮循环为研究对象,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下的4种情景,预测了2050年长江流域的氮循环在不同驱动因子作用下的未来变化趋势,并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1970—2010年期间,长江流域氮输入量增加了5倍,长江向河口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DIN)通量增加了8倍,流域土壤中的氮已经达到饱和并且氮过剩量持续增加,流域对氮的截留率下降,水体输送的DIN通量增加,区域氮循环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下,预测在2050年,在采取积极措施的预测情境下,河流向河口和近海输送的溶解态无机氮通量将会比2000年有所下降,而在消极应对的预测情境下,河流向河口和近海输送的溶解态无机氮通量将会继续增加,从而加剧河口和近海地区水体的污染程度.非点源氮输入将是长江溶解态无机氮输出通量的主要来源,其中以化肥氮输入为主,其次为禽畜粪便氮输入,贡献率最低的是点源污水氮输入.情景预测及源解析研究表明,2050年长江流域-河口/海湾氮污染控制的重点在于减少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沅江-湘江-洞庭湖流域、赣江-鄱阳湖流域及岷江流域的化肥及畜禽粪便排放,2050年要实现长江水系水质全面达标,长江流域的氮输入量需要削减29%,其中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削减40%,汉江流域削减43%,沅江-湘江-洞庭湖流域削减31%.从子流域尺度制定氮污染管理策略更适用于流域-河口/海湾系统框架下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55.
十一五期间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下达近91亿元,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随着财政资金使用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部和环保部对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已从过去以评审为中心转变为以绩效为中心,无论在资金投向、分配方式、过程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都紧密围绕环境绩效这一中心开展。本文在对十一五期间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资金分配总体情况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资金分配方式制约绩效发挥的主要问题,以改革创新资金分配方式、提高环境绩效为目的,对中央统筹法、项目申报法、因素分配法等三种分配方式提出了若干改革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在对库区生态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库区内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识别,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生态产业发展路径尚未完全打通、生态文化亟待深化和推广等.从借助林果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依托潘大水库生态资源合理发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园区经济协调发展和打造库区特色文化品牌等方面...  相似文献   
57.
建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探索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亮  陈鹏  逯元堂  王金南 《环境保护》2020,48(15):39-43
建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是我国生态环境投融资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按照早期研究、中期探索、设计建立三个阶段回顾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探索过程,总结了国内外绿色发展和环保基金的经验,阐述了基金设立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破解绿色发展投融资瓶颈、促进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保障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最新设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基本框架,展望了绿色发展基金管理及制度未来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58.
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水平是决定城镇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也是防止新冠疫情二次传播的有效防线.中国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已从2001年的454.8万t/d增长至2019年的3587.0万t/d,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投资也从5.3亿元增长至176.0亿元,但仍面临财政筹资不足、吸引社会资金难度增加、收费定价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和障碍.针...  相似文献   
59.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财税宏观调控政策。本文在梳理政策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识别,包括弃风弃光现象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不到位、财税优惠政策形式相对单一、优惠政策执行的配套机制不足等。从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多种渠道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问题,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适时优化调整财政支持政策,与其他政策协同发挥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0.
移动式压力容器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生活中,仅应用于公路运输的产品每年也至少有10种以上的新型号面世。现今新产品朝着轻量化、极端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安全风险较高,抓紧新型号产品的型式试验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从法规依据及资质要求、试验内容和产品典型问题等方面对目前的型式试验工作进行简要介绍,主要提出当前工作面临的技术规范问题,并针对现状对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