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ASE)、凝胶渗透色谱净化(GPC)协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分析贵州省典型铅锌冶炼区赫章县41个表层农田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水平,并对其污染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典型铅锌冶炼区妈姑镇农田土壤∑PAHs的含量范围为196~11592μg·kg~(-1),算术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1500μg·kg~(-1)和780μg·kg~(-1),妈姑镇高含量的∑PAHs积累可能与当地长时间的铅锌冶炼活动有关.PAHs组分特征表现出以2~3环和4环多环芳烃为主.根据荷兰土壤干预值,妈姑镇农田土壤96.6%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轻微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31.0%、24.1%和41.5%.研究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及石油源.妈姑镇的新厂村、何家冲村、平桥组、拱桥村及赫章县的达依乡采样点土壤中PAHs的TEQBap10超过了荷兰土壤干预值规定的TEQBap10限值33.0μg·kg~(-1),说明赫章县、尤其是赫章县典型铅锌冶炼区妈姑镇农田土壤已受到PAHs的污染,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2.
家庭灰尘是人群居住场所的重要环境介质,人群可通过吸入、摄食及皮肤接触等途径摄入灰尘中的污染物,对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为探索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村庄室内重金属的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采用2014年3月对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村庄室内灰尘中重金属污染水平调查的数据,结合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群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暴露剂量均表现为儿童>成人男性>成人女性,呈现手-口摄食途径>皮肤接触途径>吸入途径,其中儿童、成人男性和成人女性手-口摄食暴露途径占总暴露剂量的98.16%、55.61%和51.5%;儿童以Pb、Cr的暴露为主,成人以Cr的暴露为主;家庭灰尘中单种重金属元素和多途径叠加的非致癌风险在8.81E-03~1.24E-02之间,均小于1,其中儿童以Pb的非致癌风险为主,经手-口摄食暴露占总风险的40%;致癌风险在4.19E-05~3.35E-04之间;A、B、C村儿童的致癌风险均高于US EPA所推荐的可接受水平10-4,其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均为成人男性和成人女性的5~6倍,且以Cr通过手-口摄食暴露产生的风险最大,占总风险的93%左右。  相似文献   
83.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淮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山东)107个气象台站1970-2012年日降水量及地形、河流、植被等数据,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结合GIS空间技术,运用灾害风险评估原理,对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洪涝危险性整体偏高,高危险区在各省均有分布,主要在黄淮海西北部、中部及南部小部分地区,占总面积的17.91%;敏感性较高,高敏感区分布在黄淮海西北部及中部部分地区,占总面积的12.11%;易损性整体较低,高易损区很少,主要分布在黄淮海西北部、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占总面积的5.50%;洪涝综合风险较高,高综合风险与危险性、敏感性及易损性高的地区相吻合,占总面积的11.19%。还对区划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分析所得结果与实际吻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4.
接种微生物菌剂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接种微生物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干燥鸡粪和尿素为氮源,进行了接种外源微生物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性能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粗纤维复合益菌、锯末专用复合菌和纤维素类复合酶堆体升温速度快,高温持续时间较长(高于55℃,分别达到9、5和5 d);至发酵80 d时,堆体总有机碳分别下降了8.46%、7.43%、8.06%,C/N值分别降低7.48、6.99、6.23,全氮分别为17.1、17.2、16.2 g·kg-1,全磷分别为5.1、5.2、5.0 g·kg-1,全钾分别为16.5、16.3、16.4 g·kg-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3种菌剂间无显著差异,容重分别增加了1.10%、0.91%、1.20%,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9.78%、10.45%、10.51%,持水孔隙度分别增加了6.21%、5.36%、8.80%,瓜菜种子发芽指数(GI)均高于85%,腐熟后的各项理化指标基本达到栽培基质的要求.综合基质的发酵温度、腐熟周期和基质保护作物根系生长及固定植株的功能对基质各项理化性质的要求,接种粗纤维复合益菌、锯末专用复合菌和纤维素类复合酶更适合枸杞枝条基质化处理.  相似文献   
85.
生物脱氮新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工程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处理问题,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复合生物膜(HBR)组合工艺对广州市大田山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具体分析了工程改造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和复合生物膜反应器的氨氮处理效果及其微生物的状况.现场采用ABR-HBR组合生物脱氮工艺,通过合理控制HBR的溶解氧浓度,并将HBR出水以大比例回流到ABR,以促进部分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发生.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高达336.24~685.09 mg/L的条件下,启动60 d后,ABR反应器成功地培养了厌氧颗粒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细菌,其平均氨氮去除率为34.9%.ABR反应器稳定运行30 d后,HBR反应器中氨氧化细菌的数量(MPN)高达6.4×107 个/mL,其平均氨氮去除率为95.1%.经组合工艺整体处理后,系统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25 mg/L以下,总氮的去除率也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6.
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黑龙江省74个气象站35年(1971~2005年)夏季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并运用灰色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未来低温冷害的发生情况做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低温冷害20世纪70年代最为严重,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平均发生频率南部大于北部,严重冷害表现为北部大于南部,一般冷害则表现为西南部大于全省其它地方;低温冷害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较好的相关性,厄尔尼诺年及其前后年为低温冷害的多发年;2009~2020年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会发生低温冷害,2020~2030年发生区域和频率有所减少,2030年后发生频率与地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7.
区域农业生产脆弱性及干旱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区域农业生产作为案例,根据主要作物历年产量波动分析,发现趋势产量年际间变化较为平稳,而气象产量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说明山东农业生产存在着气候脆弱性。通过对比分析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及气象因子对产量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得出气象产量主要受降水因索的制约,水分是气候资源组合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山东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索。历年作物生长期内降水达不到需水要求的概率为20%~35%。各作物不同生育时段的受旱概率相差较大,最低为7%,高的达50%~85%,这些结果为区域农业生产的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
化学镀镍是以次磷酸盐使镍离子催化还原为金属,获得镍镀层的一种非电解铍覆的方法,它在航海、航空、航天的电子电器元组件的镀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镀液再生困难,一般只使用一次便倒掉,每镀覆2.5dm~2表面积(厚度5~8微米)的镀层产生1升废液,其中 NiSO_4·6H_2O 的含量高达12~26克/升,废液一般不经处理排入污水总厂,造成镍资源极大浪费,也污染环境危及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89.
近些年来,各种类型的校园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在给学校师生带来生命健康伤害的同时,引发了社会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关注与担忧。我国当前校园安全管理问题面临着比以前更复杂的挑战,校园危机既有来自学校内部的风险因素,也有来自校园外部的风险因素。积极推进安全校园建设既是社会共识,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校园危机事件是对安全校园建设的现实考验,及时有效地处理校园安全危机事件是现代学校日常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0.
矿区家庭灰尘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选取西南某矿区周边3个村庄(A村、B村和C村)的家庭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02个家庭灰尘样品中Cd、Cr、Pb、As、Hg 5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某矿区周边3个村庄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从高到底的顺序为:w(Pb)>w(Cr)>w(Cd)>w(As)>w(Hg).Cd、Pb、Hg在不同家庭灰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d的累积程度最为严重,最高累积系数为226.30,其次为Pb和Hg;Cr和As在不同家庭灰尘中累积系数均小于1.分别对3个村庄家庭灰尘中重金属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村家庭灰尘中Cd和Pb、Cd和As、Cr和Hg、Pb和As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村家庭灰尘中Cd和Pb、Cd和H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村家庭灰尘中各元素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家庭灰尘中Cd、Pb和Hg主要来源于室外环境,包括周边铅锌矿采选和冶炼及汽车尾气排放等.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A村、B村和C村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均达到了极强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