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东北地区参考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蒸散是水分运动过程中地表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组成部分,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一项。进行蒸散量变化的研究,对了解气候变化、探讨水分循环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了参考蒸散量,分析了参考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在这47 a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8℃/(10 a)的趋势递增,但是参考蒸散量总体上却以4.4 mm/(10 a)的速度递减。在地区分布上,三分之二的地区参考蒸散量呈下降趋势,显著下降的地区集中在辽宁朝阳地区,三分之一的地区参考蒸散量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辽宁南部和吉林东部地区。对有关各气象因子分析表明,影响参考蒸散量的主要因子为日照时数和风速。  相似文献   
102.
利用辽宁省1971年以来近40a气候资料和1981年以来25a物候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地理信息系统精细化模拟等方法,对辽宁地区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a来辽宁地区增温趋势明显,气候变暖显著,2001-2006年全省平均大于10℃积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277.4℃,无霜期延长13d。农作物与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种植带北移,近36a(1971-2006年)玉米适宜播期提前4d左右,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近8d;近25a(1981-2005年)草本植物春季展叶期每10a提前2~4d,草本、木本植物秋季枯黄期每10a推后5~7d。干旱、暴雨、暴雪等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危害程度加重。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03.
生命周期评价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用于企业产品开发,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产品消费。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生命周期评价发展迅速,但是仍不成熟。从前期准备到结果解释,针对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4.
陈鹏  张月  张梁  熊凯  邢敏  李珊珊 《环境科学》2021,42(8):3604-3614
汽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臭氧前体物VOCs的重要来源,但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的VOCs减排政策主要基于VOCs的排放量,而没有考虑其化学反应活性,这将影响VOCs减排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通过分析汽车维修企业不同工段VOCs的产排污节点,结合各工段油漆用量及其VOCs质量分数,采用物料衡算法获得不同工段VOCs产生量及其组分,系统分析末端尾气VOCs的排放特征,并通过计算其臭氧生成潜势评估VOCs各组分的大气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汽车维修行业油漆中产生的VOCs组分主要为苯系物,其中乙酸丁酯和二甲苯的质量分数最高.清漆由于其本身VOCs质量分数较高且用量较大,为汽车维修行业最大的VOCs排放源(92%).企业采用油性面漆VOCs产生量(22%)比水性面漆(3%)有较大程度增大,采用水性漆对汽修企业减少VOCs排放有显著效果.排气筒尾气中共检测出49种VOCs组分,前10种VOCs组分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7.9%,种类相对集中.主要污染物类别为芳香烃类(10种,30.90%~69.30%),主要组分有间/对-二甲苯(2.89%~45.00%);其次为OVOC (12种)和卤代烃(22种),贡献率分别为8.82%~43.71%和2.40%~25.00%,其他组分相对含量较少.芳香烃是汽车维修企业VOCs排放的最大组分,但是在不同研究中主要VOCs种类差异较大.汽车维修企业排放VOCs的OFP平均值为194.04 mg·m-3,SR平均值为3.37 g·g-1.间/对-二甲苯对汽车维修行业OFP贡献率最大(70.24%),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芳香烃对OFP的贡献率达到99.29%,是化学反应活性最强的组分.酯类在汽车维修行业VOCs组分中占比较大,但对OFP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因此汽车维修行业应重点控制芳香烃类物质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共价三嗪有机框架材料(CTF-1)对4-氯酚(4-C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等4种不同氯原子取代数目的氯酚类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探讨了底物结构对氯酚脱氯降解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氯酚脱氯降解过程明显受苯环氯原子取代数目的影响,氯原子数目越多,脱氯降解效率越高,氯原子数目与表观速率常数呈显著正相关,氯酚降解及脱氯速率均为:PCP>2,4,6-TCP>2,4-DCP>4-CP.对CTF-1光催化降解氯酚机制研究表明,活性物种在反应中不起作用,体系反应机制为针对氯酚上取代氯位点进行水解脱氯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氯酚脱氯降解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光催化技术处理卤代酚类废水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多孔材料对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燃火焰的抑制淬熄效果,运用一套自主设计的管道爆炸抑制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运用高速摄像机记录爆燃火焰在穿过多孔材料板时的淬熄过程,采用20,40,60,80PPI (孔目数) 的4种多孔材料,研究不同孔目数的多孔材料对爆燃火焰传播的形态结构、火焰传播速度以及抑制淬熄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材料的孔目数对爆燃火焰传播的早期阶段影响较小,爆燃火焰都经历了半球形火焰和指形火焰阶段;当火焰传播到多孔材料板时,孔目数越大对火焰的降速作用越强,80PPI工况下爆燃火焰不能穿过多孔材料板,即发生淬熄。实验结果揭示了多孔材料对火焰的淬熄作用与微孔通道和火焰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对苯二甲酸降解酵母及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半连续驯化,从对苯二甲酸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对苯二甲酸(TA)的假丝酵母(Candida),命名为CP01.经两次紫外诱变后,获得了能以TA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酵母菌CP02,诱变前后酵母全细胞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带有明显差异. CP02在30℃, pH5.5~8,振荡速率150r/min的培养条件下,72h内对1400mg/L的TA降解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8.
以贵州省水泥产能节能减排为例,分析了水泥行业通过技术性减排、市场调节、建立和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等途径减少碳排放,为去产能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措施和方法。以生态环境部《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分析方法为原则,计算出水泥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对于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生态环境财税政策的历史变迁,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措施手段,对于制定完善生态环境财税政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环境财税政策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探索发展、开拓发展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从无到有,逐步演化,已形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政策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支出力度和支出效率不足、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不明确、税收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增加财政"211节能环保"科目支出规模、健全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税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基于绩效的资金分配机制等优化新时期生态环境财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近20年盘锦湿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和亚洲最大的暖温带滨海湿地,盘锦湿地即位于辽河三角洲的核心地带。通过对不同时期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解译和分类提取,定量分析了近20年盘锦湿地的变化特征;同时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等角度分析了盘锦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过去20年来盘锦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然湿地正逐渐被农田等人工用地取代,呈现自然湿地面积锐减、人工湿地面积逐渐增多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大的依次为水体(65.2%)>滩涂(21.1%)>水田(20.1%)。湿地水域面积与年降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候暖干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是盘锦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