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研究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进行,沿途采集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16种优控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上层沉积物中总PAHs浓度为37.75~1 662.72 ng/g,下层沉积物为43....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石围天坑中多环芳烃的大气传输与分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孔祥胜  祁士华  孙骞  黄保健 《环境科学》2012,33(12):4212-4219
选择典型的岩溶地区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利用聚氨酯泡沫被动采样器(PUF-PAS)采集大石围天坑口部至地下河剖面空气样品,并进行了气象参数的观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至地下河空气中ΣPAHs浓度范围为33.76~150.86 ng·d-1,平均值80.36 ng·d-1,其中绝壁、底部和地下河浓度分别为67.17、85.36和101.67 ng·d-1;空气中PAHs以2~3环的菲、蒽、萘、芴4种为主,占87.97%.PHAs的源来自于大气传输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大石围天坑空气中PAHs的富集与传输过程为:地表-绝壁-底部-地下河,且浓度随深度/长度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西峰脚、天坑底部和地下河处,低分子量的PAHs菲、蒽、芴和荧蒽发生了分异作用.温度是影响天坑中PAHs大气传输、富集的主要因子,其次为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温度都是PAHs分异作用的主要因子,风速和风向为次要因子.总体上,天坑明显地展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冷陷阱效应"。  相似文献   
3.
典型岩溶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典型岩溶地区不同植被恢复(草丛、灌草丛、灌丛、乔幼林和成熟林)过程中的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随着植被的恢复呈波折状上升,但是各恢复阶段过程中的土壤有机质、有效N、P、K、有效Zn、Cu、Mn、Fe含量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弃耕后2~3年的草丛土壤养分含量可以达到成熟林的养分水平;土壤pH值与有机质、有效N、P、K、有效Zn、Cu、Mn、Fe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降低土壤的pH值,可以有效的提高石灰土肥力;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岩溶区,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种植牧草和自然恢复是石漠化地区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相似文献   
4.
雪玉洞是国内著名的旅游洞穴,洞内4-10月的异常高PCO_2,影响了洞内景观的保护,也不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为解译洞穴微气候的变化特征,该文利用专利技术—高分辨率洞穴CO_2浓度与水中CO_2浓度同步自动监测技术,对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及地下河水中CO_2浓度进行长达2个月的高密度连续监测,捕捉到11月份雪玉洞洞穴CO_2快速变化过程,发现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与温度、降雨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受旅游活动的影响较小;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与地下河脱气作用程度具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地下河脱气作用主导了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变化。文章建议建立适当的通风排气系统和全面的洞穴环境监测系统,提高游客舒适度,协调洞穴景观生长的关系;加强雪玉洞地下河上游流域碳汇来源的研究,针对性地提出控制碳汇输入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郊空气和大气干湿沉降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空气被动采样器和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夏、冬季采集大气及其干湿沉降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冬、夏季大气干湿沉降物中PAHs的平均值分别为581.06、174.59ng/(m2·d),冬季PAHs的组成以2~3环PAHs为主,夏季以4~6环PAHs为主;冬、夏季空气中PAHs的平均值分别为149.16、168.70ng/d,均以2~3环PAHs为主。大气干湿沉降物PAHs的沉降通量时空变化为:冬季,商住文教混合区农业区工业区;夏季,工业区农业区商住文教混合区;冬季大于夏季3.3倍。空气PAHs沉降通量的时空变化为:冬季,工业区商住文教混合区农业区;夏季,农业区工业区商住文教混合区;冬季略低于夏季。  相似文献   
6.
为溯源某有机污染场地对天然泉的持续释放,研究分丰、枯水期以及雨前、雨中和雨后过程采集天然泉水样,同时采集污染场地周边土样,以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荧蒽、芘、苯和三氯甲烷为主要溯源对象,利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仪测定。土壤有机污染物溯源结果发现天然泉上游2个化工企业内及周边土壤中HCHs、荧蒽和芘出现污染异常;天然泉水丰水期、枯水期HCHs浓度分别为12.1ng/L和72.7ng/L,枯水期泉水浓度高于丰水期6.0倍,推测与地下水上升引起的稀释作用有关;三氯甲烷浓度分别为4.34μg/L和1.50μg/L,丰水期泉水浓度高于枯水期2.9倍,苯仅在丰水期少量释放;荧蒽、芘仅在降雨过后释放,推测降雨量大有利于挥发性有机物入渗;污染场地周边包气带中有机污染物的垂直分布显示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呈逐渐减弱趋势,并与总有机碳、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因此该研究溯源到2个企业存在污染场地,HCHs和三氯甲烷呈现持续释放状态,PAHs和苯为潜在释放状态,并呈现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广西大石围巨型漏斗土壤中多环芳烃与环境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孔祥胜  祁士华  蒋忠诚  黄保健 《环境科学》2012,33(11):3905-3915
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巨型岩溶漏斗(天坑)为研究对象,采集大石围漏斗不同部位的表层土壤,采用气象仪器观测大石围漏斗的环境因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表(正地形)土壤中ΣPAHs浓度范围为75.20~373.79 ng·g-1,平均值120.70 ng·g-1;地下(负地形)土壤,绝壁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9.88~330.79 ng·g-1,平均值131.86 ng·g-1;底部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27.48~661.62 ng·g-1,平均值395.22 ng·g-1;地下河(洞穴)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 132.11~1 749.95 ng·g-1,平均值为1 412.39 ng·g-1;土壤中PAHs以4~6环为主.比值法推断大石围漏斗土壤PAHs的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源,主要污染途径为大气传输沉降.总体上,大石围漏斗土壤中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随温差和相对湿度的升高呈现地面-绝壁-底部-地下河(洞穴)逐渐增加,PAHs显示"冷陷阱效应"的垂向富集与分异作用.影响PAHs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风向和风速,在漏斗局部显示多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环境因子夏季影响大于冬季.监测发现,2007年比2006年大石围漏斗底部土壤中PAHs的浓度增加了3.5倍.因此,本研究提出巨型岩溶漏斗PAHs的富集和分异作用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为了确定典型喀斯特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多环芳烃的组成、来源及污染特征,沿途采集了8个断面的表层水样品,利用GC-MS仪测试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 地下河水中PAHs(总量PAHs)浓度为54.7~192.0 ng/L,平均值为102.3 ng/L, PAHs组成以2~3环为主,占65.1%. 地下河沿程水中的PAHs浓度变化表明,上游高于下游,是因为城镇污水的排放,同时地下河对4~6环PAHs具有吸附作用;大石围天坑断面的PAHs浓度显著增高93.8%,是由于地下河系统中环境介质的释放和大气传输;大石围支流汇合处的PAHs浓度被稀释降低了47.3%;百朗出口断面的PAHs浓度分别高于进口和大石围断面128.3%和17.8%. PAHs来源分析表明,城镇和大石围天坑区域显示以石油类及其燃烧源为主.然而,城镇的石油类源主要是人为输入,大石围天坑的则主要是天然输入;其余乡村地区显示以草木、煤燃烧源为主.与其他地区比较,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PAHs污染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苯并[a]芘浓度6个断面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多环芳烃的干湿沉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研究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1 a(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32.36~1 655.27 ng.(m2.d)-1,平均值为855.00 ng.(m2.d)-1,大石围天坑的PAHs沉降量为51.98 g.a-1;PAHs的组成以苯并[b]荧蒽、、苯并[a]芘、苯并[k]荧蒽、蒽、菲、萘7种为主,占总量PAHs的78.5%;大气PAH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西峰>北垭口;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夏季PAH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4.6倍,春、夏季以4~6环PAHs为主,而秋、冬季以2~3环PAHs为主;研究区大气PAHs沉降通量与降雨量、风向、风速、温度气象因子及污染源的方位密切相关;大石围天坑群大气PAHs沉降通量在春季、夏季呈季节性增高可能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广西工业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有机氯农药的大气干湿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一年(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0.236~88.728 ng(/m.2d),平均值为48.974 ng(/m.2d),研究期间大石围天坑的OCPs沉降量为2.986 g;OCP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北哑口>西峰,与风的进出口密切相关;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春、夏季OCP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1.0倍,且春季以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为主,夏季以β-硫丹和HCB为主,秋季以HCHs和顺式-氯丹为主,冬季以HCHs为主。研究区大气OCPs沉降通量与季风、地理位置、降雨量和温度等因子密切相关;OCPs来源分析显示大石围天坑群春、夏季大气中OCPs主要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水稻、水果主产区百色、南宁盆地的远距离传输,秋、冬季则来源于北部相邻的贵州省境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