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估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车运行特征和排放水平的差异,现场采集广州市B9、226线路公交车的逐秒GPS数据,以ES-VSP(发动机负荷-机动车比功率)分布表征畅通、轻度拥堵和中度拥堵下的公交车运行特征,结合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模型求得公交车平均排放因子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①所测公交车的发动机低负荷区中bin11(-1.6 < ES ≤ 3.1,-2.9 kW/t ≤ VSP < 1.2 kW/t)频率范围为50.55%~83.39%,中度拥堵时bin 11频率是畅通时的1.1~1.3倍;② 3种交通状态下公交车的CO、VOC(运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evap(蒸发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NOx(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平均排放因子范围分别为7.63~11.40、0.26~0.46、0.68~1.56、0.32~0.51和0.72×10-2~1.28×10-2 g/km;③同种交通状态下,主干路公交车专用道和BRT车道的公交车的大部分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低于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中度拥堵时主干路BRT车道的CO、VOC、VOCevap、NOx和PM平均排放因子相对其他道路最低,分别为7.66、0.27、0.87、0.32和0.75×10-2 g/km;④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的公交车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随交通状态愈加拥堵而增大,但畅通时主干路BRT车道的公交车行驶速度、加速度较高,导致CO平均排放因子较高,对应3种交通状态其比例为1.0:0.9:0.8.研究显示,交通状态对公交车运行和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幸鸿  徐伟嘉  蔡铭  刘永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102-2108
耦合微观交通仿真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分别对含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和不含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的街道峡谷污染物排放进行计算,并以此为排放源,采用k-ε两方程模型与组分输运方程对风向与街道垂直时的污染扩散情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k-ε两方程模型与组分输运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风向与街道垂直时三维街道峡谷内的污染物扩散情况.峡...  相似文献   
3.
高架道路交通噪声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高架道路噪声的分布规律,结合微观交通仿真、车辆噪声排放和传播原理,对高架道路交通噪声进行动态模拟.该方法能得到逐秒变化的实时声压级.能反映交通噪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且方便应用多项指标评估.研究表明:等效声级和累计声级的误差达到±2 dB;高架道路两端的防撞护栏在离道路边缘32m的垂直面上的声压衰减影响到10m左右...  相似文献   
4.
一种室外声屏障过渡区域绕射衰减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声屏障声影区与声亮区过渡区域的绕射衰减室外测量方法。方法采用5ms的正弦波作为测试信号,利用声波到达时间的差异有效地排除地面反射和有限长声屏障两侧绕射的影响,并通过背景噪声频谱分析选取测试声以及对接受信号FIR滤波以最大限度降低背景噪声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气象条件变化导致的大气衰减修正。为进一步验证方法有效性,选取直立声屏障作为试验案例。结果表明,与室内全消声室试验结果、几何绕射理论结果接近,试验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营运车辆监控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营运车辆监管中,交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和司乘人员3方没有直接的信息通道,导致监管不到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笔者探讨了营运车辆监控的信息传输通道;以GPS、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设计了营运车辆监控的技术框架,实现了联系3方的信息传输通道;分析框架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道路限速数据库,车辆超速、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的判定模式等;以广东省营运车辆监控系统为例,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该技术框架使司乘人员的交通违法行为被及时警告和提醒,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可以主动预防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经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定量风险评价,但是这些方法多数是基于二维的风险分析,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日趋增长的三维空间的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价要求,因此,提出了三维的风险场的评价理论,从三维风险等值面来考察风险的分布和风险变化率.该方法采用场论的基本知识,把风险场看作数量场,对不同事故的个人风险及其风险梯度进行叠加,得到个人风险及其变化率.针对同一个危险源产生的爆炸、火灾和中毒三种风险属性,给出了其叠加后的个人风险和个人风险变化率公式,在相应的坐标系中并对二维和三维个人风险的不同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比较.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全面地表示出个人风险场的分布情况,同时能够了解到多个风险共同作用下的风险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佛山市2.7万条稳态加载模拟工况法(ASM)的尾气排放检测数据,在分析了总体排放劣化特征随行驶里程呈规律性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用轻型汽油车的排放劣化增长模型及不同排放标准机动车的排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增长模型能很好地表现CO,HC,NO三种污染物随行驶里程的劣化规律;不同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排放特征差异很大,国零、Ⅰ、Ⅱ排放水平很高,对总体排放影响较大.研究结论对于预测机动车污染变化趋势,完善在用车检查/维护制度等方面可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5年香港地区的臭氧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香港的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对臭氧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港地区臭氧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秋季春季冬季夏季,臭氧超标日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超标日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的情形极少.(2)2000~2015年香港臭氧日最大8h平均浓度(MDA8)年均浓度呈增长趋势,平均增长速率为0.77μg·(m3·a)-1,臭氧MDA8第90百分位数浓度同样呈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1.49μg·(m3·a)-1.(3)较高的气温是香港地区臭氧污染发生的必要条件,气温越高越容易导致更高浓度的臭氧污染.(4)绝大多数情况下,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对湿度越高,香港地区的臭氧MDA8平均浓度及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会降低.(5)当香港发生臭氧污染时,盛行风往往从偏北风或偏东风转为偏西风.随着风速的增大,臭氧平均浓度变化不大,但是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会明显降低.(6)降水和云量是影响臭氧浓度的重要因素,连续多日的无雨或少雨天气是臭氧污染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随着云量的增加,臭氧平均浓度和第90百分位数浓度会持续降低.(7)在太阳总辐射量≤20 MJ·m-2或日照时长≤10 h的情况下,臭氧浓度与太阳辐射及日照时长呈正相关关系.然而,在太阳辐射强烈的情况下(太阳总辐射量 20 MJ·m-2或日照时长 10 h),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或日照时长的增加地面臭氧浓度反而降低,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强烈的情况常出现在雨后天晴的背景下,并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使得臭氧污染不易形成.(8)香港臭氧超标日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气象条件的共同改变,包括晴天少雨、辐射增强、边界层高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风速变小以及气温升高等气象特征,污染结束则伴随着相反的气象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层建筑多模式人员疏散问题,根据电梯疏散Evacnet模型,采用疏散软件Evacnet4对典型高层建筑进行电梯疏散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电梯性能、楼层高度、人员分布的电梯疏散时间,研究电梯疏散效率的变化规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楼层较高或者疏散人数不多时,使用电梯疏散有助于提高总体疏散效率;反之,使用电梯疏散不利于总体疏散效率。该研究结果可为提出最佳电梯疏散楼层、人员比,提高电梯疏散效率,发展电梯和楼梯协同疏散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环境下的大气污染物扩散问题,采用Google SketchUp,从Google Earth地图中提取建筑物高程、经纬度等地理位置信息,建立城市三维模型。基于湍流理论和气体运动方程,模拟污染物在城市环境中的扩散演化过程,重点讨论了污染物扩散的运动规律及危险区域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污染物浓度一般集中在泄漏口的下方向,高浓度污染区呈现为狭长的椭圆区域,并随时间逐步扩大,但经过较长时间的扩散高浓度污染区趋于稳定。根据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结果,结合Google Earth地图绘制了污染物扩散危险区域图,为相关部门制定事故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