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试点工作中,需要确定污染物排放量,以达到总量控制之目的,利用排放系数可以估算各污染源的排放置。本文介绍了有色冶炼,化工制酸排放SO_2,水泥生产中排放粉尘及钢铁工业排放烟尘的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中运用压差式仪器法测定BOD值的优越性,并着重与相应的化学稀释法所测BOD值进行对照.通过计算机找出二者的相关关系,以便得到准确的BOD值进而推广利用BOD测定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实行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体系中,有关大气环境综合整洁的九项指标的完整性、重要性、合理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采用逻辑关系分析方法分析了指际的完整性,提出了应增加一项有关工业能耗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确定了相应的权值作为进一步修定各项指标评分的准则,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初步订证使之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4.
环境科研管理工作,是以环境科学技术事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我国环境科技事业的特点表现在:几乎涉及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和人类一切活动的所有方面,即量大面广;环境科研与自然条件、环境质量状况及各地的经济、社会诸因素有关,因而它的地方性强;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来说,从“三废”治理的研究开始,至今只有十多年的历史;环保系统的大多数科技人员主要是由其它系统“转业”而来;研究单位多是新建的,不少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对气挟微生物的研究,无论在环境保护以及劳动卫生方面均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在研究方法上,经典的自然落下法已多不采用;液体冲击法虽较科学但操作繁琐;而固体撞击法与滤膜法则较简便,唯前者需特殊采样器,后者仅需气泵及微孔滤膜即可,故简易可行。滤膜法已列为水中大肠菌类监测的  相似文献   
6.
一、建筑物的绕流流场任一处于均匀流场中的绕流物体表面都有一层厚薄不均的边界层.当边界层内的流动突然离开物面进入外流场时,边界层内的动能损失引起流体分离.在尖缘绕流物体的边缘处,流线急剧弯曲,由于压力的突变,过边缘后流体离开物面并放射地向外运动.脱体流爬伏在流动下风向包罗绕流物体的抛物形“外壳”上.进入尾流区的脱体流动激励尾流区的流体,外围的粘性切应力迫使该区内的流体逆向运动,沿地而诱导起一补偿  相似文献   
7.
湿地处理法净化煤矿酸性矿井水是国外近年来研究比较活跃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还具有投资低,维护费用小等优点。本文对国外这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供国内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高浓度萘系磺酸染料中间体废液资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胺盐萃取回收率液中萘磺酸染料中间体的方法,回收率达95%以上,回收浓缩液工艺套用,10t/d废液量的资源化年净效益达580万元,投资费用两个月即可全部收回,采用Langmuir等温方程描述体系中萃取剂用量,待萃物含量和萃取率的关系,使工艺参数的确立和工程设计完全处理指导之下。  相似文献   
9.
在复合生态系统中,水作为一种物质流,是联系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的纽带.本文以天津城市生态系统为例,参考灵敏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水系统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模拟系统行为,以探讨缓解天津用水矛盾,促进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灰霾的健康效应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灰霾是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导致的可察觉到的能见度降低的污染天气现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加剧,灰霾天气也随之增多.总结了灰霾这一污染型天气的特征,介绍了灰霾的化学成分、污染机制等,并从影响机制和流行病学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灰霾对人体的健康效应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目前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