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绪超  陈懿  胡蝶  赵力  王琳  吴敏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6):2644-2651
为了评价生物炭的使用对生态系统,尤其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毒性影响,使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来评估生物炭的环境风险.观察了生物炭原样、生物炭颗粒物和生物炭浸提液对线虫神经行为学评价指标(身体摆动频率、相对运动长度、排泄间隔时间、碰触反应率和化学感知行为指数)的影响;并结合生物炭的理化性质、非金属元素组成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的强度,评估生物炭对线虫的生物毒性.结果显示,EPFRs信号强的生物炭和颗粒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有一定的毒物兴奋效应,EPFRs信号微弱的浸提液无显著性影响.因此,生物炭中的EPFRs对秀丽隐杆线虫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田土壤Cd累积分布特征及概率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静  魏恒  潘波 《环境科学》2023,44(7):4006-4016
通过检索2000~202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获得31个省240个市(县)区域160446个农田土壤样点的镉(Cd)含量数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概率风险评价方法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Cd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为农田土壤Cd污染治理和风险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我国农田土壤ω(Cd)范围在0.012~23.33 mg ·kg-1,几何均值为0.473 mg ·kg-1,是我国农用地土壤Cd风险筛选值(6.5华南>西北>东北>华东>华北;从时间尺度来看,我国农田土壤Cd含量在各时间段并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P>0.05).我国农田土壤Cd对儿童、青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尚无非致癌风险,但其对成年人和老年人存在潜在致癌风险,约5.81%和4.49%的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致癌风险超过美国环保署规定的限量值(1E-06).为提高农田土壤Cd健康风险评价的准确性,概率生态风险评价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和农产品的摄食暴露途径.  相似文献   
3.
4.
梁妮  刘凯  孔颖  起兆雄  陈全 《环境工程》2023,(7):260-270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常见的污染物,可通过工农业生产活动进入环境,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碳基材料具有多种优点且极具工程应用潜力,被广泛应用于VOCs污染防治的研究中。因此明确碳基材料与VOCs间的作用机制有着切实的环境意义。首先综述了VOCs的主要来源、危害。并以碳基材料为主要关注对象,论述了各种改性或未改性碳基材料对VOCs的吸附和降解效率;详细介绍了吸附和降解过程中两者间可能发生的作用机制;然后从碳基材料和VOCs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因素角度出发,探讨碳基材料吸附或降解VOCs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最后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总结出判定去除VOCs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方法。基于此,碳基材料在VOCs治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研究成果可为碳基材料的结构调控方向、应用性能评价及其在VOCs吸附或降解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具有高度的碳(C)稳定性,是一种良好的固碳材料.污泥富含无机矿物质,热解制备生物炭过程中其内源矿物会富集,影响固碳能力.在500、 600和700℃下制备市政污泥生物炭(SZB)、药厂污泥生物炭(YCB)和鸡粪生物炭(JFB),并模拟其在土壤中70~100 a老化过程,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质谱仪(ICP)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测定其理化性质并计算C损失.结果表明,热解过程中,生物炭内源矿物种类和质量分数决定生物炭C损失,其中Ca和Mg是主要的C保护矿物,而Fe的存在会降低生物炭C稳定性,增加C损失.老化过程中,生物炭C的自身稳定性对其C损失起主要作用,矿物起辅助作用.研究揭示了生物炭内源C和矿物组分对其C损失的影响规律,为利用污泥和鸡粪生物炭土壤固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不同热处理方式和时间下,亚麻酸中持久性自由基信号和化学结构特征,以期探究亚麻酸结构变化及其自由基形成位点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麻酸在电炉加热和微波复热后均能产生自由基,且复热后样品中的自由基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并随微波复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这归因于电炉加热对亚麻酸起到启动作用,并提高其分子极性,而后在氧气的引入和微波辐射的作用下,导致其共轭双键断裂,进而产生以氧为中心的自由基(g因子值 2.0040).微波复热时间增加时,衰减速率常数K随之增加,相应的,半衰期t_(1/2)随之减少.这是由于随着微波复热时间的增加,产生的较短寿命、高自旋的自由基增多.亚麻酸样品的羟基自由基随微波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这是因为微波加热有利于促进过氧化物的生成及其O—O键的断裂,进而贡献羟基自由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炭的广阔应用前景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生物炭中具有显著流动性的溶解性有机质(Biochar-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BDOM)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载体,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显著,是了解生物炭环境效应的关键。然而,原料来源及热解温度与BDOM的特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BDOM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文章通过综述原料及热解温度对BDOM特性的影响,以明确BDOM影响污染物环境行为机制的研究现状。有关研究表明:(1)生物质原料中木质素含量越高,BDOM C含量越高,官能团种类更加丰富,芳香性更强,而产率则越低;(2)随热解温度的升高,BDOM中C含量增加、芳香性增强,而产率及含氧官能团种类降低;(3)BDOM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形成致密的类胶体结构,使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溶解度提高,从而使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更容易被降解;(4)BDOM通过增加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从而形成新的吸附位点(如羧基官能团),以促进土壤对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的固持;(5)BDOM与重金属发生络合或氧化还原作用,影响重金属形态,从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该文可为全面评估生物炭在土壤污染修复应用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炭在农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生物炭对环境中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曲线,探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生物炭的电子传递方式.结果发现,在热解温度为400℃时,生物炭的电导率较低,而循环伏安曲线上存在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这表明生物炭的电子传递方式以官能团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为主.随着热解温度升高,以含氧官能团为主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含量降低,氧化还原峰的峰电流降低;同时,生物炭比表面积增大、导电性增强,循环伏安曲线形状逐渐变为梭形,响应电流也逐渐增大;这表明生物炭的电子传递方式逐渐转变为主要依靠生物炭导电性的方式.总之,循环伏安曲线可以定性地分析生物炭的电子传递方式,为探究生物炭不同电子传递方式对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酸改性处理常被用于生物炭的改性过程,但也存在酸消耗量大、废液处理难和成本高等问题.利用热解过程直接改性提高生物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降低改性成本,是未来实现改性生物炭广泛使用的重要前提.为评估CO2气氛热解法在生物炭制备和应用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对CO2气氛热解与HNO3改性生物炭对Pb2+的去除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生物炭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0℃热解条件下,HNO3改性的生物炭产生了较多的C=O和O=C—O—等羧基类官能团,并引入了—NO(2(asy))和—NO(2(sym))基团,提高了生物炭的表面活性和络合能力.CO2气氛制备生物炭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碳酸盐,可通过离子交换和共沉淀作用吸附去除Pb2+.此外,CO2改性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优的微孔结构,有利于Pb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