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防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流行病学和临床效果、防龋物质及作用机制、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几个方面对国内外茶防龋研究进行综述,提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预示了茶防龋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和油桐(Vernicia fordii H.)幼苗为材料,考察了麻疯树和油桐幼苗的生理指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对渗透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麻疯树比油桐更具有抗渗透胁迫能力,主要体现在: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麻疯树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小于油桐,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高于油桐,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小于油桐;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种植物幼苗叶片的δ13 C值也都显著升高,但是在同一渗透胁迫水平下,麻疯树幼苗叶片的δ13 C值较油桐高,表明其拥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在干旱胁迫下更好地生长,暗示着植物叶片的δ13 C值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表征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涂成龙  刘丛强  武永锋 《环境科学》2007,28(9):1912-1917
在贵州喀斯特区域一块典型的退耕弃荒洼地中央和周边坡面采集了4个土壤剖面,研究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δ13Corg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坡面不同土壤层次SOC的变化范围为6.0~92.3 mg·kg-1,并沿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迅速降低,变化幅度远远大于洼地土壤剖面(6.3~26.7 mg·kg-1).坡面土壤δ13Corg 介于-25.103‰和-23.666‰之间,但各剖面土层内部δ13Corg变化趋势不一致.洼地土壤δ13Corg 介于-23.495‰和- 20.809‰之间,并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δ13Corg逐渐增加.洼地土壤剖面层次内C4-C占SOC的比例随土壤层次的加深逐渐增加,与林-农生态系统转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壤δ13Corg与C3-C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2=0.7806,n=7),对δ13Corg起到主要影响作用的是退耕弃荒后新加入的C3-C.  相似文献   
4.
金华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2004年大气降水样品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表明,金华市降水样品pH值的分布范围在3.64~6.76之间,降水的酸雨率为79.3%。SO24-和NO-3是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分别占降水中阴离子总量的66.1%和21.7%。NH 4和Ca2 是降水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56.6%和33.4%。降水中这些离子的浓度水平一般比世界上其它地方高,但大大低于国内的北方地区。由于降水中缺乏足够的中和物质,大约76%的降水酸度被NH 4、Ca2 和K 等碱性成分中和。陆源型离子Ca2 、Mg2 和K 以及海盐性离子Na 和Cl-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另外Ca2 和SO24-、Mg2 和SO24-、Mg2 和NO-3以及Mg2 和Cl-之间也可以观察到比较好的相关关系。土壤和海水的富集系数表明,研究区域的Ca2 和K 主要来源于岩石/土壤风化,SO24-和NO-3主要归因于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贵州红枫湖水体溶解有机质的剖面特征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与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相结合在湖泊水体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研究中少有报道.本研究对贵州喀斯特地区高原性湖泊———红枫湖水体DOC和DON的含量进行了近2a的测定,研究了DOM的剖面特征和季节变化,并探讨了DOM垂向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枫湖DOC的浓度范围为1.60~3.08 mg·L-1,DON的浓度范围为0.10~0.37 mg·L-1.在湖水混合期表层和底层的DOC和DON的浓度基本一致,在湖水分层期DOC和DON浓度表现出从表层往底层减小的趋势.表层水体(0~2m或3m)DOC的浓度在春末夏初或夏季达到最大,DON的浓度在春末夏初稍高于其它月份.结合叶绿素和降雨的数据分析认为,藻类活动和陆源输入直接导致了表层水体DOM的季节变化模式.DOM的C/N在一般情况下向下增大,但在夏季南湖的垂向水柱上,DOC和DON的浓度在12m以下增大,C/N从12m的18.1下降为14m的14.9,并向下持续减小,这很有可能是颗粒态有机质发生降解释放出C/N较低的DOM,成为水体内DOM的一个内源.  相似文献   
6.
简化连续提取法评价污染土壤中Zn、Cd的植物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0.01 mol·L-1CaCl2和0.005 mol·L-1 DTPA作为提取剂,用简化的3步连续提取法对贵州省赫章县土法炼锌污染土壤中Zn、Cd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污染土壤中Zn、Cd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CaCl2提取态和DTPA提取态Zn、Cd平均仅占全量的0.63%、3.91%和10.94%、10.13%.土壤中不同形态Zn、Cd含量与玉米中Zn、Cd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Cl2提取态金属与玉米中金属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DTPA提取态、残渣态以及总量Zn、Cd与玉米根、茎叶中Zn、Cd含量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CaCl2提取态Zn、Cd对土壤中该元素的植物有效态可能不具重要贡献,而DTPA提取态金属和金属总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作为评价土壤中元素植物有效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生态系统的转变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农林生态系统发生转变的地域,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森林点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1.81%~16.00%),而农田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43%~2.22%之间,表明毁林造田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降解,使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利用C3植物与C4植物δ13C值的显著差异,对比森林点与农田点的δ13C值(森林点:-23.86‰~-27.12‰;农田点:-19.66‰~-23.26‰),计算表明,毁林造田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有机质中活性大的组分的比例,使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封闭垃圾填埋场通过地表向大气释放汞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力学通量箱及自动测汞仪联用技术,于2004年3月中旬对贵阳市的一座封闭生活垃圾填埋场汞通过地表向大气释放的过程进行了研究。3个采样点的汞释放通量日均值分别为559.1、88.2、53.6ng·m-2·h-1,汞释放通量强度与表层基质中的汞含量密切相关,该测定值高于世界背景地区通量的1~2个数量级,说明封闭垃圾填埋场也是大气汞的潜在来源。汞释放通量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较高并在午间前后达到最大,而夜间降至最低。气相因子中光照强度与汞的释放过程相关性最高,其次分别是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和风速。氧化态汞的光致还原作用是可能垃圾填埋场Hg0生成的主要途径,降雨初期能促进地表汞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改性粉煤灰在处理锑矿选矿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锑矿选矿废水中锑和丁基黄原酸钠严重超标的问题,用酸改性粉煤灰对其进行吸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改性粉煤灰处理选矿废水的最佳质量体积比(g.mL-1)为1:100,pH值为3,静置时间为4h时,可以将选矿废水中的锑浓度从28.611mg.L-1降到0.05mg.L-1以下,去除率达99.8%以上;废水中的丁基黄原酸钠浓度可从0.373mg.L-1降到0.02mg.L-1以下,去除率达95.0%以上.处理废水后的改性粉煤灰用硫酸-硝酸浸提,浸出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国家浸出毒性标准,表明改性粉煤灰是一种很好的锑矿选矿废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遵义地区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及其来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伟  李心清  曾勇  黄荣生  谭凌  徐刚  王兵 《环境科学》2008,29(9):2425-2431
甲酸和乙酸是大气对流层中广泛存在的低分子有机酸.降水中有机酸的研究是认识C、H、O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酸雨成因的重要内容.贵州省遵义地区是我国酸雨高发地区,在遵义市进行了为期1 a的降水采集,并利用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法分别对降水中主要阴离子(包括有机和无机)和阳离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pH的年均值为4.11,表明遵义市酸雨形势依然严峻;甲酸和乙酸的的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29 ìmol稬-1(范围:0.15~46.14 ìmol稬-1)和6.47ìmol!L-1(范围:0.02~19.11 ìmol稬-1),占阴离子总址的4.10%,二者的相天系数达到0.86.说明甲酸和乙酸具有共同的来源.在一次降雨事件中,有机酸的浓度一般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在降雨中后期有时会出现上升的现象,表明有机酸主要来自云下淋滤作用,少数情况下来自大气远距离的传输.遵义市区的山间盆地地形、高湿度、低风速、以尘埃为主的大气污染物等特点为有机酸来源于当地创造了条件.应用气液平衡的原理,提出了降水中甲酸、乙酸比值(F/A)aq的有机酸来源判定方法.发现遵义降水中的有机酸春季和冬季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释放.夏季和秋季则主要来自植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