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pH值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动力学影响,本试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以富含NOB的活性污泥为对象,基于Monod模型考察不同pH值对NOB活性动力学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Monod方程可较好地反映不同pH值条件下基质底物浓度对NOB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SNiOR)的影响,且pH=7.0时动力学参数Ks为(6.167mg/L),rmax为[1.134g/(g·d)],此时NOB活性最好.利用钟形经验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最大比降解速率(rmax)随pH值的增大呈钟形变化,本试验NOB的最佳pH值为(6.9±0.1),其中rmax维持在ropt一半以上的pH值范围(ω)为(3.26±0.4).以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类基因(nxrA、nxrB)为引物,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pH值条件下nxrA基因和nxrB基因拷贝数的变化趋势均与动力学参数(Ks、rmax)的规律一致,且nxrA和nxrB基因在系统的降解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及最大日流量变化影响的定量识别问题,以华南湿润区武江流域为例,分别采用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模型和敏感性系数法,从日和年尺度定量模拟和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最大日流量和径流变化的影响过程及贡献率。结果表明:HIMS模型在武江流域适用性良好,日尺度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西效率系数分别为0.85和0.77,水量平衡误差绝对值分别为3.1%和3.3%;两种方法均表明气候变化是引起流域年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少,但贡献率较小。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年最大日流量的增加,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94%,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则为6%。相较于年均径流量,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识别港口机械作业特征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在对珠三角港口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位作业量油耗的分作业方式、分机械类型的精细化港口机械排放清单估算方法,并对该方法油耗估算值与港口油耗统计值、其他估算方法油耗值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其可靠性与适用性,最后利用该方法建立了珠三角2014年港口机械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对于珠三角本地港口,该方法油耗估算值与统计值无明显差异(相对误差为-5.9%~6.8%);对于其他研究区域港口,油耗估算值、统计值与其他估算方法估算值的差异均在合理范围(-35.8%~53.8%和-17.5%~2.6%)内,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适用性.清单结果显示,2014年珠三角港口机械排放的SO2、NOx、CO、PM10、PM2.5和HC分别为633.6、4610.6、3391.2、226.9、216.0和728.8 t.其中,集装箱码头是最主要的港口机械使用场所,集装箱专用机械和水平运输机械是主要贡献机械类型.通过清单的横向对比和不确定性分析,表明该研究所建立的清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该研究建立的清单估算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现阶段我国在港口机械保有量和油耗数据统计方面的不足,为完善港口城市排放源清单建立、污染减排评估及空气质量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Introduction: In safety management (SM),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an effective safety decision based on the reliable and sufficient safety-related information. However, many SM failures in organizations occur for a lack of the necessary safety-related information for safety decision-making. Since facts are the important basis and foundation for decision-making, more efforts to seek the best evidence relevant to a particular SM problem would lead to a more effective SM solution. Therefore, the new paradigm for decision-making named “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 can hol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M, because it uses the current best evidence for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Methods: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xisting SM approaches and an analysis of reasons why we need new SM approaches, we created a new SM approach called evidence-based safety (EBS) management by introduc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to SM. Results: It was necessary to create new SM approaches. A new SM approach called EBS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basic questions of EBS such as its definition and cor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Moreover, the determinants of EBS included manager's attitudes towards EBS; evidence-based consciousness in SM; evidence sources; technical support; EBS human resource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ndividual attributes. Conclusions: EBS is a new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SM. Of course, further research on EB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make EBS a realit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ur work can provide a new and effective idea and method to teach the practice of SM. Specifically, EBS proposed in our study can help safety professionals make an effective safety decision based on a firm foundation of high-grade evidence.  相似文献   
5.
王淑君  黄章富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0):141-143,148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恩平市,是珠江三角洲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较好,为珠三角起着生态屏障、后花园的作用。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对恩平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恩平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5632hm2/cap,生态承载力在扣除12%后为0.32032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1.2429hm2/cap。表明该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现有的消费量已超出了自然系统的再生产能力,针对恩平实际情况,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树立科学发展观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动植物油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构造出合理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各输入量之间的关系,量化各分量后,合成得到满意的结果。从而提出,根据被测量及其所依赖的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并综合运用不同的评定方法对各个分量进行量化,可实现对某些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7.
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creasing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green spaces are associated with many health benefits, but evidence for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18年10月初广州市一次为期6 d的臭氧污染事件,利用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对广州市的臭氧污染进行了溯源分析,量化了不同区域对臭氧污染的贡献,评估了重点排放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前体物减排对臭氧污染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本次污染事件期间,日最大8 h臭氧均值均超过160 μg·m-3,最高达271 μg·m-3,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平均浓度为(77.7±42.8)μg·m-3和(71.9±56.2)μg·m-3.芳香烃和烯烃是主要的VOCs反应活性物种,分别贡献了38%和30%的·OH反应活性以及51%和16%的臭氧生成潜势.本次臭氧污染事件主要受3类气团输送影响,3类气团中的高排放区域分别为广东省外、广东省内和广州市本地,在高排放区域中臭氧生成均受VOCs控制.途经区域前体物减排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减排VOCs对于降低臭氧浓度的效果优于减排NOx.在100%减排情况下控制高排放区域的交通源排放对广州市臭氧控制的效果(臭氧降低14.6%~21.0%)高于控制工业(8.4%~15.3%)、电厂(0.9%~6.2%)和民用源(2.3%~4.7%)的排放,但单独控制交通源在小于90%减排比例下对臭氧污染控制的效果并不显著(<10%).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物源排放也对臭氧生成有重要贡献,在模型中关闭生物源排放后,广州市臭氧浓度降低6%~19%.本研究证实了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在区域臭氧污染溯源的应用效果,并为广州市臭氧污染的区域协同控制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层次分析法在安全评价中权重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模型考虑离心泵机组的结构、故障模式及人员管理等因素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数学确定底层指标的隶属函数矩阵;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将底层指标隶属函数矩阵逐级量化递归得到总突变隶属矩阵。研究结果表明:此离心泵机组的最大总突变隶属函数值达到了0.961 9,即为“良好”。但同时也发现第一级与第二级相差不大,说明只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就可提高此离心泵的安全性。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