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32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77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17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水库滑坡高速入水激起的涌浪是一种严重的次生灾害,直接威胁到航行船只和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波及上下游拦河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某水库滑坡为例,运用潘家铮滑速和涌浪计算方法,计算了滑坡下滑过程中各条块的加速度、速度,预测滑坡体在暴雨工况下的滑动速度、滑坡体滑入江中激起对岸浪高和下坝址处浪高。结果表明该滑坡最大滑速为21.525 9 m/s,在滑坡对岸引起的浪高达27.96 m,在下游坝址引起的最大浪高达2.728 m。涌浪灾害严重,计算结果为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2.
CU2#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去除废水中Cu2+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CU2#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处理含铜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1-14范围内,搅拌时间为5min,不加絮凝剂时,CU2#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对含铜废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铜含量可低于0.3mg·l-1,对铜的去除率达到99.7%,一次性处理后的含铜废水即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另外,用CU2#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对EDTA络合铜离子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23.
重金属离子捕集剂DTC(EDA)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将乙二胺与二硫化碳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重金属离子捕集剂DTC(EDA).对合成反应的溶剂、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22℃,搅拌时间为2.5h,静止时间为2h,优化产率达到64.5%.并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光谱特性.用合成的DTC(EDA)处理含EDTA络合铜的废水,处理后的铜离子残余浓度为0.46mg·l-1,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24.
利用含铁的低品位铝矾土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铝酸钙粉,制备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制备方法为酸溶两步法.对影响聚合铝铁制备的因素,如盐酸浓度、盐酸用量、温度和铝酸钙粉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制备聚合铝铁的优化条件,同时将该絮凝剂用于实际工业污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絮凝剂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一些传统的絮凝剂;不仅具有去浊性能好、沉降快的优点,而且具有原料易得,制备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825.
风成沉积物的产生、搬运和沉积过程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时,长江中下游广泛分布沙山和黄土,对于它们是远源搬运而来,还是近源堆积一直存有争议。对青山、九江、定山和红光这些典型沙山和黄土剖面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获得346个新数据结果,将其与潜在物源区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进行对比,结合这些地层的沉积时代和区域内已报道的物源示踪结果,发现在末次冰期青山沙山和九江黄土的碎屑锆石来自近源的江汉平原,定山沙山和红光黄土的碎屑锆石来自赣江。长江中下游沙山和黄土的发育属于河流搬运的碎屑物质被东亚冬季风吹拂和高大地形阻挡发生沉积的模式。  相似文献   
826.
三峡大坝每年周期性“蓄水-放水”,形成水位落差巨大的消落带,库区内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随之发生变化.以冬季淹没期消落带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采集成对大气(n=16)、植物(n=12)和土壤样品(n=1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USEPA 16PAHs浓度水平,解析来源,估算大气-地表、大气-植物等多介质交换通量.结果表明:大气、土壤和植物中PAHs浓度为5.65~13.47ng/m3、70.86~135.44ng/g和78.23~1084.72ng/g,平均值分别为(8.58±2.78) ng/m3、(90.10±22.18) ng/g和(360.36±309.54) ng/g.大气中PAHs以2~3环为主(62.3%),植物中PAHs以3~4环为主(73.7%),土壤中PAHs以3环和5环为主(52.1%).特征分子比值法揭示煤、生物质燃烧是植物PAHs的主要来源,以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燃烧是大气和土壤PAHs主要来源.“一室模型”表明,植物吸收PAHs的主要途径为植物-气相之间动态平衡限制下的气沉降.“逸度模型”表明,3环和4环PAHs气-土交换通量分别为-19.20和-0.14,主要是从土壤向大气挥发,5~6环PAHs气-土交换通量为0.89,主要是由大气向土壤沉降.大气中颗粒态PAHs干沉降通量为293.35~833.61ng/m2·d,平均值为517.82ng/(m2·d),以5~6环(59.02%)为主.本研究探讨了冬季PAH多介质交换过程,揭示了植物和土壤对于不同单体的吸收和沉降角色,为进一步研究库区不同季节PAH环境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27.
采用地累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18个采样点底泥中典型重金属镉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底泥中重金属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镉污染比较严重,上游比下游污染严重,而且在新桥到高滩岩段受到重金属镉的中强度污染,对周围环境存在极高的镉生态风险。在清水溪干流上采样点底泥中镉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38~1.48mg/kg之间,平均值0.88mg/kg,各支流底泥中镉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51~1.08mg/kg。对于清水溪各支流镉的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杨家沟>金竹沟>芭蕉沟>关井沟>石碾盘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