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50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TiO_2光催化材料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文章对TiO2光催化反应机理;TiO2光催化剂的改性和固定化;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尽的综述,指出了TiO2光催化在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TiO2光催化材料及其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72.
污水土地处理存在的主要缺点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土地处理是一种高效、低耗、简便并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就地处理技术,特别适用于小城镇、农村等缺乏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系统的地区。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其大面积推广仍然面临着渗滤系统易堵塞、磷穿透和温室气体排放等诸多问题。堵塞会直接导致系统瘫痪;磷穿透会对地下水及周边地区造成二次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则会加剧全球暖化趋势。本文就这些问题的发生、解决方法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最后对该技术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3.
未来上海市面临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描述了未来上海市面临的几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并简要提出了应对这些事故的策略方针等,从而为上海市的环境风险管理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4.
为探明并量化共存阳离子存在下含氧阴离子型金属在生物体中的毒性效应,以模式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为研究对象,通过单一变量控制实验,探究了4种阳离子(Ca(2+)、Mg(2+)、Mg(2+)、Na(2+)、Na+和K+和K+)对3种典型含氧阴离子型金属(AsO_4+)对3种典型含氧阴离子型金属(AsO_4(3-)、SeO_3(3-)、SeO_3(2-)和VO_4(2-)和VO_4(3-))毒性的影响,并构建了静电作用模型来预测和评估As、Se和V的生态毒性效应与风险。结果表明,Ca(3-))毒性的影响,并构建了静电作用模型来预测和评估As、Se和V的生态毒性效应与风险。结果表明,Ca(2+)对As、Se和V毒性的影响呈现出3种不同的趋势:在相同设计浓度范围内Ca(2+)对As、Se和V毒性的影响呈现出3种不同的趋势:在相同设计浓度范围内Ca(2+)的增加显著引起了As毒性的减弱(Adj.R(2+)的增加显著引起了As毒性的减弱(Adj.R2=0.76,P<0.05)、V毒性的加剧(Adj.R2=0.76,P<0.05)、V毒性的加剧(Adj.R2=0.81,P<0.05),而对Se毒性却没有显著影响。当Mg2=0.81,P<0.05),而对Se毒性却没有显著影响。当Mg(2+)从0.20 mmol·L(2+)从0.20 mmol·L(-1)增加到2.73 mmol·L(-1)增加到2.73 mmol·L(-1)时,Se主导形态的半数有效活度值(EC_(50){HSeO+3(-1)时,Se主导形态的半数有效活度值(EC_(50){HSeO+3-})从40.40 μmol·L-})从40.40 μmol·L(-1)显著下降为27.98 μmol·L(-1)显著下降为27.98 μmol·L(-1),即Se毒性增强到原来的1.44倍(Adj.R(-1),即Se毒性增强到原来的1.44倍(Adj.R2=0.79,P<0.05)。静电作用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Ca2=0.79,P<0.05)。静电作用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Ca(2+)(或Mg(2+)(或Mg(2+))在显著增强V(或Se)毒性中发挥的作用,将这种静电作用影响纳入考虑成功构建了可以定量预测V(Adj.R(2+))在显著增强V(或Se)毒性中发挥的作用,将这种静电作用影响纳入考虑成功构建了可以定量预测V(Adj.R2=0.88)和Se(Adj.R2=0.88)和Se(Adj.R2=0.95)毒性的静电作用模型。研究结果弥补了目前含氧阴离子型金属生态毒性研究的不足,为含氧阴离子型金属的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775.
生物滴滤池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其存在氮、磷去除能力有限,稳定性不高等缺点。为提高新型分层生物滴滤池的氮磷去除效率,探索最佳工艺条件,本文采用新型分层生物滴滤池为试验装置,考察了滤料种类、水力负荷、回流比等对装置去除污水中氮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滤料为炉渣、水力负荷为4 m3&#183;m-2&#183;d-1、回流比为2:1时滤池去除氮磷的效果最好,对NH4+-N、TN、TP、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7.08%、57.37%、66.04%、80.78%;采用较高的回流比是滴滤池提高脱氮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76.
基于生物可给性的某冶炼厂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人体健康风险,以某冶炼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BET(Physiologically-Based Extraction Test)和IVG(In-Vitro gastrointestinal)两种方法测定了As、Cd、Cu、Pb、Zn的生物可给性,并对比了只考虑重金属总量与基于生物可给性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场地土壤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高达7063,691,3811mg/kg,严重超过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在PBET和IVG测试中,5种重金属的平均生物可给性介于1.81%~44.8%与1.78%~30.1%之间.As是PBET中生物可给性最高的重金属元素,而在IVG中Cd的生物可给性最高;含磷矿物的存在使Pb的生物可给性最低.提取液pH值及组成组分与重金属元素间的化学行为是造成两种方法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模型假设的条件下,土壤原有重金属的总危险商与总致癌系数为27.2与2.95×10-3.考虑生物可给性使二者降低了59.9%~84.4%与55.6%~79.4%,且两个系数大小均呈现PBET胃液>PBET胃肠液>IVG胃液>IVG胃肠液的规律.调整后可以认为Pb不再具有健康风险,Cd仅具有致癌风险,只有As同时具有非致癌风险与致癌风险.尽管考虑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后场地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人体健康风险,但经过调整后能更准确地识别重金属的危害程度,避免场地的过度修复.  相似文献   
777.
甲基汞诱导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暴露组极显著诱导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在0.05mg/kg MMC暴露20min时汞在脑中的蓄积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均为0.0044mg/kg,而此时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与其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即刻早期基因(c-jun)参与了甲基汞对大脑皮层损害的毒性过程,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可以作为甲基汞神经毒性的早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778.
贵州汞污染地区大米神经毒性基因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汞污染地区大米的神经毒性,用贵州 2 个汞污染区(万山汞矿和清镇化工厂)产的大米喂养大鼠,分别于20d 和30d 后,用 RT-PCR 方法检测脑中即刻早期基因 c-fos mRNA 表达变化,并以非污染区作对照.结果表明,汞污染大米能够极显著诱导大鼠脑c-fos mRNA 表达,并且该表达是持续的.应用 c-fos mRNA 表达变化早期预报汞神经毒性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779.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洱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分析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湖滨带的修复目标和设计方法,并对全系列和半系列的湖滨带生态修复进行了物理基底、生态恢复和景观结构设计.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对湖滨带的利用,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 8 种适用模式.  相似文献   
780.
介绍了液/液界面电化学的原理、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综述了液/液界面离子转移反应基础上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作为一种新方法测定离子载体及能与其形成络合物的金属离子组分的浓度,它具有简便、快捷、经济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