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夏季长江口中颗粒态及溶解态正构烷烃组成和迁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戚艳平  吴莹  张经  何青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8):1354-1361
为阐释长江口颗粒态、溶解态正构烷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迁移循环机制.2001年7月在长江口分表、底层采集溶解态与颗粒态样品,采样区域的氯度跨度为0.028‰~16‰.样品经有机抽提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检测到表层溶解态、颗粒态正构烷烃总浓度分别为0.19~4.1μg·L-1和0.19~3.6μg·L-1;底层溶解态、颗粒态正构烷烃浓度分别为0.12~1.9μg·L-1和0.63~4.2μg·L-1.结果显示,长江口水体中正构烷烃碳数多分布在n-C15~n-C36间,正构烷烃碳数浓度分布呈高碳数优势、双峰型优势和低碳数优势3种关系.特征参数表明,长江口有机物呈显著的陆源有机质输入特征;且由长江口向外,陆源输入逐渐减弱.固-液分配系数Kd在不同站位和不同化合物间差异较大;同时Kd还存在颗粒物浓度效应.河口区颗粒态正构烷烃迁移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潮周期的变化和沉积物再悬浮等.  相似文献   
62.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油田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富集、分离到1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各单菌株的降油率为40.3%~57.6%,其中O—8—3、O—28—2和O—46菌可耐受40℃的温度和1.5%的盐度。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 sp.)、芽孢杆菌(Bacilluss 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与单-O-8-3菌株相比,0-8-3/O-28-2/O-46混合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可提高20.1%,可耐受石油类初始质量浓度从2000mg/L提高到5000mg/L。通过在实验室接种O—8—3/O—28—2/O—46混合菌株于生物反应器中处理胜利油田采油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72h内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达96.9%,比接种自然细菌群落的降解率提高了60.7%。  相似文献   
63.
短期风化作用下轻质原油化学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轻质原油进行了短期风化模拟实验,采用GC/MS分析了轻质原油的化学组分变化.结果表明:海水中轻质原油经过1 d风化,C数小于n-C12的正构烷烃、甲苯和1,3-二甲基苯组分丢失;经过5 d风化,丢掉的主要组分是n-C13和n-C14、萘和甲基萘,芳香族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变化不大;风化8 d后,芳香族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表现迅速增加,风化到21 d后,烷烃几乎全部消失,芳香族化合物质量分数达到最大;轻质原油在较短时间(8 d)内,n-C17/pristine, n-C18/phytane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风化到15 d后,轻质原油的三个特征比率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萜烷(m/z191)作为轻质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可较好的用于溢油鉴定.  相似文献   
64.
铜、镉、敌敌畏和甲胺磷对南美白对虾的亚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恒温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铜、镉)和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胺磷)对南美白对虾的亚急性毒性作用及对虾体胆碱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幼虾在各浓度重金属(铜、镉)和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胺磷)试液中经过60d的亚急性中毒试验,除铜在低浓度促进生长外,其他各组体长、体重及蜕皮次数均小于对照组,且随毒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有机磷农药对南美白对虾体内胆碱酯酶具有显著影响,虾体内胆碱酯酶含量随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重金属对胆碱酯酶也有一定影响,胆碱酯酶随重金属离子浓度升高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重金属对胆碱酯酶的影响效果没有有机磷农药显著.  相似文献   
65.
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在光催化降解茜素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进  陈国华  季荣 《环境化学》2007,26(2):157-160
对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在光催化降解茜素红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min时茜素红降解效率可达28.6%-82.7%,30min时茜素红降解效率达到71.9%-98.2%;茜素红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最大吸收波长261nm处的吸收峰迅速减弱,并最终消失,而在223nm和228nm处分别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说明茜素红发生了降解;溶液pH值对光催化降解茜素红有一定的影响,在弱酸性条件下降解效率较高;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比CdS粒子降解效率高, 2min时降解效率高出24.2%,30min时高出28.4%.  相似文献   
66.
浮游植物计数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几种实验室纯种培养的浮游植物做为研究对象,取生长状态良好的藻液,按适当比例稀释成一定梯度,分别以国际通用的标准方法Uterm(o)hl计数法以及实验室常用的库尔特计数法或血球计数法进行计数,得出这两种常用计数方法与Uterm(o)hl计数法的校正关系.  相似文献   
67.
黄海春夏季降水中常量离子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黄海千里岩岛春、夏季(2002年3月至8月)降水样品20个,测定了H 、F-、Cl-、NO 3、SO2-4、K 、Na 、Ca2 、Mg2 、NH 4,并对常量阴、阳离子的含量及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应用相关性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降水中常量阴、阳离子及常量阴、阳离子整体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常量阴、阳离子整体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常量离子化学特征可基本确定为两个因子,F因子(FA1)及Na-Cl因子(FA2),在主因子FA1-FA2空间,绝大多数样本点聚类,部分结果水平远离平均水平,样本点异常可归为两类,分别受F因子(FA1)及Na-Cl因子(FA2)影响.  相似文献   
68.
莱州湾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监测与风险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近年来莱州湾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于2005年5月采集了渤海莱州湾及其主要河口地区的水样,用气相色谱(GC-FPD)测定了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含量,并运用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价公式进行了风险概率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含量范围在0.2~79.1 ng/L,氧化乐果、甲胺磷、马拉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甲基毒死蜱、甲基对硫磷等在研究海域占主要部分.对研究海域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风险评价表明,莱州湾海域水体中的有机磷农药的含量与其他地区相比,污染水平居中,氧化乐果、甲胺磷、马拉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农药对研究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已经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应加强该地区该类农药的施用管理.  相似文献   
69.
采用现场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Cu、Pb、Zn和Cd重金属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的生态毒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非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3.7、32.6、133.2和128.0 μg/L;生长抑制效应浓度EC05分别为4.6、56.3、142.8和151.3 μg/L.估算了我国东海海水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生态基准浓度分别为4.6、0.1、28和0.3 μg/L.我国Cu、Pb和Cd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高于东海海水生态基准.  相似文献   
70.
在分析重金属污染物Pb(II)在胶州湾中主要迁移-转化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化学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迁移-转化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Pb(II)在胶州湾多介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箱式模型,逻辑上主要包括水动力交换、生物富集、有机络合和悬浮颗粒物吸附、沉积等迁移-转化过程.利用1997年和2000年~2004年胶州湾Pb(II)海上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模拟与验证,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吻合较好,这表明该模型逻辑结构及动力学方程基本合理,同时也说明,模型中所采用的参数基本能够反映胶州湾海域的地域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估算了Pb(II)在胶州湾的海洋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