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6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31.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野生型牵牛花(Pharbitis nil (Linn.) Choisy)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牵牛花生长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石油烃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先后出现了24种PLFAs,包括标记细菌的饱和脂肪酸(SAT)、革兰氏阳性菌(G+)的末端支链饱和脂肪酸(TBSAT)、革兰氏阴性菌(G-)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和环丙脂肪酸(CYCLO)、真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放线菌的中间型支链饱和脂肪酸(MBSAT)等六大类型.PLFAs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牵牛花根际与对照组(未种牵牛花,CK)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差异,微生物多样性在春季增加83%、夏季增加140%、秋季增加50%;微生物的生物量在春季增加97.6%,夏季增加116.3%,秋季增加60.3%.牵牛花根际与对照组相比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明显提高,在春、夏、秋季分别提高了7.5%、34.2%和19.7%;并且,在牵牛花生长的不同季节石油烃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差异,春季为22.3%,夏季为51.8%,秋季为38.0%.相关性分析表明,石油烃降解与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75);与G+细菌、甲烷氧化菌的生物量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0.8;与G-的生物量具有中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74;与真菌的生物量具有低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6,与放线菌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0.  相似文献   
232.
近20年中国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时空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研究通过搜集2000~2020年间有关我国表层土壤PAHs污染的相关研究,并对筛选得到的166篇文献采样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学、空间插值分析和污染物特征比值源解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表层土壤PAHs污染水平、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来源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表层土壤普遍存在人为因素的PAHs污染,其含量中位值为675.70 μg·kg-1,总体情况良好但部分采样点位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单体含量中荧蒽(Fla)和芘(Pyr)含量较高,而苊烯(Acy)和二氢苊(Ace)含量较低;调查时段中,表层土壤PAHs含量数据大体稳定在313.10~1070.45 μg·kg-1的中度污染水平范围内,其年度变化受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不存在明显波动;统计学以及空间插值结果表明,我国表层土壤PAHs污染存在明显区域特征,地区含量从西北、华北、华东、东北、西南和中南依次递减,多数省份的PAHs污染水平处于"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表层土壤PAHs污染来源于石油、生物质和煤等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但黑龙江以及新疆、西藏等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石油源污染.本研究对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和PAHs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3.
234.
石油污染对场地中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污染场地细菌群落的组成与分布差异性较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石油污染过程如何驱动场地中细菌群落变化仍然不明确,石油污染场地的细菌群落组装过程仍待研究.为了探明石油污染场地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以甘肃省某石化场地为研究区域,调查了油泥、石油污染土壤、未污染土壤及受污染含水层中沉积物的石油浓度、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群落组装过程.结果表明:在好氧环境下,高石油浓度的油泥环境可以选择出具有降解石油能力的基因型(alkB基因和nah基因),油泥环境中好氧降解基因拷贝数高达107 copies/g;而在含水层沉积物等厌氧环境下,好氧降解石油的基因拷贝数仅为106 copies/g,ass和bamA等厌氧降解基因也没有在厌氧环境中得到高效表达.石油污染土壤后,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降低,且与石油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未污染土壤相比,油泥和受污染沉积物中细菌群落α-多样性降低了50%左右,而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降低了大约33%.在油泥、石油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等地表环境中,群落组装主要受多样化和漂变等随机性过程主导,而与污染程度无关.在受污染含水层沉积物等厌氧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组装主要受环境选择、种间竞争等确定性过程主导.研究显示,石油污染场地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主要受石油浓度驱动,但是其对环境的反馈,例如降解基因的选择、群落组装过程等则需要较高的石油浓度才有所显示.   相似文献   
235.
236.
237.
采用盆栽种植实验及淋溶试验方法,研究了纳米碳及其与沸石、保水剂等材料复合对油菜生长和土壤氮素淋溶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中,纳米碳与沸石和保水剂复合材料处理(N4)对油菜的株高和干重影响最明显,较空白对照组(CK)分别增加21.12%和16.51%;在土壤淋溶试验中,各处理的土壤总氮淋出量较CK减少25.00%~39.21%,其中,累积淋溶中NH+4-N量占总氮量的4.44%~6.73%,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O-3-N量占总氮量的49.33%~60.05%,但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纳米碳和沸石复合处理能有效延缓NO-3-N峰值出现时间,减少NO-3-N流失.因此,N4处理在促进作物生长和氮素保持增效利用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38.
对窟野河上游煤矿区和中下游非煤矿区的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u、Pb、Zn、Cd、Cr、Co和Mn含量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均高于陕北地区土壤背景值,煤矿区和非煤矿区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Cr-Cu、Cr-Cd、Mn-Cu-Zn、Co-Pb、As-Cd和As-Pb元素间有一定的同源性。煤矿区和非煤矿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水域处在强的潜在生态危害级别,Cd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后期应重点监控治理。  相似文献   
239.
试验考察高温(55℃)厌氧颗粒污泥对活性染料(以活性艳红X-3B(RR2)为代表)的吸附、解吸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厌氧颗粒污泥的RR2染料吸附和解吸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部分RR2被不可逆吸附;温度和盐度对高温厌氧颗粒污泥的吸附作用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40.
通过对北京市医疗废物典型可燃组分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热值等物化特性的实验研究,得出了各可燃组分水分含量低、灰分少、挥发分含量高、热值高的结论;在物质组成上,医疗废物典型可燃组分可以分为高碳元素含量物质和低碳元素含量物质两大类.同时,提出了北京市医疗废物处理适宜采用热处理方法,特别是热解处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