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7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92.
城市道路灰尘磁学参数的环境污染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3.
北京北部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主要研究了北京市北部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As、Hg、Cd、Cr、Cu、Mn、Ni、Pb、Ti和Zn)含量和来源.在潮白河及密云水库流域采集了17个沉积物样品,温榆河流域采集了5个样品,重金属含量As和Hg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Cd、Cr、Cu、Mn、Ni、Pb、Ti和Zn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没有出现明显的富集状况,只有Hg、Cd、Cr和Zn在一些采样点有较高的富集.相关性分析表明Hg、Cd、Zn和Cu互相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06;p0.01),而Hg与Cr、Mn、Ni、Pb和Ti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8%、23%和17%.因此,Hg、Cd、Zn和Cu作为第一主成分被认为与人类活动的工矿业开采有关,第二主成分As和Mn与人类活动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有关,第三主成分Cr、Ni和Ti与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有关.  相似文献   
94.
鉴于地质遗迹的不可再生性,提出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化石类地质遗迹的分布与我国化石保护的基本情况,目前仍以建设地质公园和建立重要化石产地为主要手段。以四川射洪地区的化石遗迹保护为典型,运用价值评价和AVC景观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出该地区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欠缺、专业人才不足、科普形式单一、旅游开发层次低等问题,并提出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方案,从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科普形式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世界地质公园建设进程、建设化石特色小镇,以提升四川射洪地区的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工作,加深四川射洪地区旅游开发层次,对其价值进行深度发掘。  相似文献   
95.
以孢粉、植硅体等为代表的植物微体遗存由于其分布广泛,容易保存,可反映母体植物类型的优点,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植物微体遗存的概念、常见类型,以及它们的提取方法和原理,综述了利用植物微体遗存重建古环境的传统方法和近年来发展的几种古植被与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最后简述了植物微体遗存在年代测定、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上的应用进展与实例。文末指出了现有研究方法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今后的多代用指标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火山灰的研究作为探讨古气候和古环境的一种手段,近十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气候学和古环境学的研究表明,火山喷发可以导致某一区域内短期的气候变化或者对冰期产生强烈影响。同时,火山灰层的成因机制决定了其空间分布的等时性和广泛性,因此,火山灰的地层学特征和精确定年,具有重要的地层对比意义。目前,全球各地已经开展了许多火山灰年代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在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虽然有着丰富的火山资源,但是火山灰年代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依然比较匮乏,本文简要回顾了一下中国东北、欧洲、新西兰、日本、俄罗斯等地区的火山灰研究工作,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7.
磁化率是黄土-古土壤序列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调查了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三种类型土壤的磁化率、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比值等指标。样品采集自黄土-沙漠过渡区、黄土塬面和森林地区,代表了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结果显示:黄土塬面、林区、黄土-沙漠过渡区土壤的磁化率变化区间分别为26.6×10~(-8)—61.4×10~(-8) m~3?kg~(-1)、68.6×10~(-8)—107.5×10~(-8) m~3?kg~(-1)、8.5×10~(-8)—44.4×10~(-8) m~3?kg~(-1)。黄土塬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05%到0.62%之间变化,而林区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1.19%到3.35%间变化。黄土塬面的土壤C/N比值也较低,在0.6到6.1之间变化,林区样品C/N比值在6.2到11.83之间变化。黄土-沙漠过渡区土壤磁化率较低,森林地区土壤磁化率较高,土壤磁化率与有机碳含量、C/N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笔者认为有机质含量增加对土壤的磁化率增强有明显贡献。有机质含量较高时,更适宜土壤中磁性细菌的生长。同时,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指示着较高植被覆盖,这也对土壤中磁性矿物增加有一定贡献。燃烧有机质还会使非磁性矿物更易转化为磁性矿物。这些因素都会增强土壤的磁化率。  相似文献   
98.
中国黄土释光测年与应用: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黄土释光测年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这对于推动释光测年技术的进步和黄土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深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黄土(以黄土高原为主),简要回顾了以多片法混合矿物热释光(TL)和红外释光(IRSL)测年技术为主的早期(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初期)探索阶段的发展,重点阐述了以成熟的单片再生剂量(SAR)法石英光释光(OSL)技术和延长测年年限的多种方法并存为特征的目前(21世纪以来)研究进展。同时,系统论述了释光测年技术在晚更新世以来中国黄土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如在年代标尺建立、粉尘堆积速率变化重建、地层对比与划分、轨道和亚轨道尺度气候演变与气候事件揭示等方面的应用。另外,也对将来中国黄土释光测年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其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兰州盆地凤凰山剖面沉积物(厚约2484 m)的常量元素(Si、Al、Ca、Fe、K、Mg、Na)和碳酸盐含量分析,发现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类:(1)元素Al、Fe、K和Mg赋存于细颗粒矿物中,与粒度分选和风化强度关系密切;(2)元素Si主要赋存于石英中,能良好反映沉积相变化;(3)元素Ca、Na与化学沉积盐类的生成有关,元素比值(Na/Al和Ca/Al)能揭示沉积环境演变。元素比值变化表明兰州盆地第三纪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54—43 Ma为三角洲河流相沉积,气候较温暖湿润;43—33 Ma Na/Al比值较高,钠盐大量生成,进入盐湖发育阶段,气候开始变干;33—23 Ma Ca/Al比大幅度波动,地层中含有大量石膏层,盆地经历了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环境波动;23—9 Ma盆地从咸水-半咸水湖转变为风尘主导的干旱环境。综合凤凰山剖面的元素、磁化率、色度和粒度结果,认为第三纪以来兰州盆地古环境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变干的过程(~43 Ma,~33 Ma和~23 Ma);同全球气候和区域构造记录的对比表明,前两次变干可能同全球气候变冷关系密切,而早中新世的变干则可能是区域构造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
深刻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助于提高未来气候预测的准确性。~(14)C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本文对~(14)C在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和平均停留时间的评估、陆地生态系统释放CO_2的源解析、河流有机碳的源解析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响应等四个方面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最后展望了~(14)C应用于陆地碳循环研究发展趋势,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