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主产区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和PRECIS模型发展的B2情景数据为驱动,运用分布式VIC水文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情景模拟。通过2001-2030年对照期与1981-2000年基准期水资源量对比表明:水稻主产区整体水资源量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呈下降趋势;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稻主产区的28个二级流域的水资源变化量幅度在-48.5~269.1 mm之间,相对变化率在-6.1%~29.6%之间。沿海的钱塘江流域、瓯江流域、闽江流域、韩江流域、闽东、粤东及台湾沿海诸河流域、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增多明显;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元江-红河流域、黄河上游干流区间、嘉陵江流域和淮河干流水资源量减少,但减少的绝对量不大。  相似文献   
72.
通过盆栽强化试验研究了树脂包衣肥料残膜对土壤容重及作物生长及土壤外观的影响;研究了光降解残膜在自然光下的降解;并探讨了残膜在土壤中的降解与积累模式。结果表明,土壤中残膜含量在0.1%~0.2%范围内时,对作物生长没有负面影响,甚至随着积累量的增加,还有增加作物产量的倾向,但随着土壤中残膜量的增加,对土壤外观有一定影响。添加光降解剂可以显著加快残膜的降解。由于降解现象的存在,残膜在土壤中的量不会无限制增加,而是呈抛物线型积累。残膜在表层土壤中积累的最大量不会超过某一临界值,该值的大小由每年包衣肥料的施用量、残膜露出土表的比例及降解量、损失量决定。  相似文献   
73.
能源植物黄连木油脂及其脂肪酸含量的地理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新村  牟洪香  菅永忠 《生态环境》2010,19(12):2773-2777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生物柴油木本能源植物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研究了其油脂及其脂肪酸质量分数的地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木果实与种子油脂质量分数随着地理经度和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果肉油脂质量分数随着地理经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其纬向变化不显著。黄连木油脂中的脂肪酸有棕榈酸(C16:0)、油酸(C18:1)、亚油酸(C18:2)、棕榈油酸(C16:1)、硬脂酸(C18:0)、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4)等7种,其碳链长度集中在C16~C18之间,非常适合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棕榈酸质量分数随着地理经度和纬度的增加而升高;油酸质量分数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经向变化不显著;亚油酸质量分数随着地理经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升高;棕榈油酸质量分数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其经向变化不显著;硬脂酸和亚麻酸质量分数随着地理经度和纬度的增加而降低;花生酸质量分数随着地理经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纬向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74.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清1980-2010 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物贡献及其主要贡献因子,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论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开展1980-2010 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30 a 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了2.26×108 t,粮食播种面积效应和粮食单产效应分别为-0.21×108和2.47×108 t;粮食单产水平提升对粮食增加量的贡献值大,但这一贡献效应的增加量在减弱。②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作物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例波动性上升;稻谷单产、小麦单产、玉米单产,以及玉米播种面积的增产效应最为明显,是驱动全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③地区贡献以黑龙江和河南最为突出,累积贡献率约占1/3,省域粮食生产“北进中移”的趋势明显;各省域粮食产量的贡献因素差异显著,大豆、薯类和其他作物对粮食总产量变化的贡献较小。建议实施差别化的粮食生产政策,在继续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5.
我国大气氨的排放特征、减排技术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是大气中的碱性活性氮气体,其与酸性前体物反应形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是PM2.5的重要成分,影响着PM2.5重污染事件的发生.为响应我国在2017年开始实施的总理基金“农业排放状况及强化治理方案”研究目标和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氨减排行动计划,开展了全国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农业氨减排工作,助力区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大气污染治理.我国2018年氨排放为9.90×106 t,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是我国氨排放强度较大的区域(2018年其氨排放量为1.41×106 t),这与观测到的大气氨浓度结果相吻合.农业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氨来源,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约占50%,种植业约占30%,但在对城市大气氨来源的解析中发现,贡献较大的是非农业源氨.通过模型模拟氨减排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发现,在减排40%的情景下,可削减华北地区大气中50%的硝酸根离子和15%~20%的PM2.5峰值浓度.在整合分析的农业氨减排技术清单中,优化氮肥投入总量是种植业控制氨排放的基础,结合氮肥深施,或通过有机肥、低挥发性氮肥和添加脲酶抑制剂的稳定性氮肥来替换普通氮肥可获得较好的控氨效果;养殖业方面,对猪、鸡、牛等主要畜禽养殖场以低蛋白日粮为基础,通过改善圈舍管理、优化粪尿处理处置、提升有机肥农田施入技术等可实现畜牧养殖的全链条氨减排.结合我国氨排放现状和减排潜力,提出了针对我国的氨减排目标,建议强化大气氨监测并结合溯源技术定量化氨来源,加强重点区域氨减排技术的推广和示范,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6.
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综合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和GIS的发展,详细阐述了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文章首先介绍了GIS的功能及其在环境保护特别是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应用,然后针对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指出了应用GIS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规划的方便性、灵活性和可视化优势之所在,强调了通过加强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应用中的完整性和普适性,并逐步实现网络化,必将大大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7.
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并成为制约和限制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较,垃圾焚烧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采用烟气净化工艺,可将垃圾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降至最低。通过对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及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工艺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垃圾处理水平及降低污染物排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不同草本植物间作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楠  王萌  陈莉  郑涵  陈世宝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618-2624
为了研究不同草本植物间作对空心菜Cd吸收效果及污染土壤中Cd移除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空心菜茎叶Cd消减率与土壤中Cd移除率为主要指标,研究了空心菜在Cd污染土壤中单作及与10种草本植物(高丹草,苏丹草,狼尾草,黑麦草,苦卖菜,菊苣,籽粒苋,三叶草,紫花苜蓿,紫云英)间作的Cd积累效应与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间作处理对空心菜茎叶与根中Cd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空心菜与高丹草、苏丹草、狼尾草间作后,空心菜茎叶Cd含量显著降低,空心菜茎叶Cd的消减率分别达到34.0%、35.8%、34.3%;菊苣、籽粒苋、三叶草、紫花苜蓿及紫云英与空心菜间作对空心菜茎叶Cd吸收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间作的不同草本植物对土壤中Cd的吸收间有显著差异,地上部Cd含量范围1.81~12.87mg/kg,最大相差7.1倍;不同间作植物茎叶中Cd含量大小为:苦荬菜 > 菊苣 > 苏丹草≈黑麦草 > 高丹草≈狼尾草 > 紫花苜蓿≈籽粒苋 > 三叶草≈紫云英.不同草本植物与空心菜间作对土壤Cd移除率为0.35%~1.49%,其中,高丹草、苏丹草、狼尾草对土壤Cd的移除率分别达到1.46%、1.49%和1.48%;高丹草、苏丹草、狼尾草间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空心菜Cd含量,同时对污染土壤中Cd具有较高的移除率,在Cd污染农田土壤的间作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使用USEPA Method 29方法对600MW燃煤电厂SCR、ESP和WFGD前后4个测点进行烟气痕量元素同时取样,研究了12种痕量元素(Cr、Mn、Co、Ni、Cu、Zn、As、Mo、Cd、Sb、Ba、Pb)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整个电厂系统、锅炉、SCR、ESP和WFGD中痕量元素的质量平衡率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实验结果准确可靠.这12种痕量元素主要分布于ESP飞灰中,相对分布率为69.97%~98.79%.底渣中痕量元素的相对富集指数在0.04~0.51之间,ESP飞灰中痕量元素的相对富集系数在0.3~1.23之间.ESP飞灰中的As、Cd和Pb以及WFGD废水中的Mn、Co和Ni可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需要引起关注.12种痕量元素向大气中的排放浓度位于0.02~12.57μg/m3之间,排放因子位于的0.01~2.13g/1012J之间,Ni、As、Cd和Pb这4种元素的排放浓度分别达到2.04、0.13、0.02和3.35μg/m3,都远超欧盟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排放限值,需要加以重视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80.
动物粪便堆肥厂是空气中真菌的重要来源.目前对其不同工作区逸散真菌的种类和丰度差异尚无相关报道,无法全面评估堆肥厂空气真菌的生态健康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对动物粪便堆肥厂的堆肥区、包装区、办公区和下风向区空气样本进行采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区域空气中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办公区及下风向区空气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