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648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978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23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新型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的试验研究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冰  周雪飞  任南琪 《环境科学》2008,29(6):1518-1525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A2/O脱氮除磷工艺(MAAO),通过工艺试验和活性污泥2D模型对其进行运行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系统对COD、TN、NH 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7%、66.8%、97.35%和78.1%;当COD在300mg/L以上时,脱氮除磷效果均较好,可分别达到70%和90%以上.基于试验结果建立的MMAO工艺数学模型仿真效果良好,可对各单元组合进行优化,校核预测不利工况下的工艺运行效果,实现工艺不同工况下的运行参数优化,较好地实现新工艺的机理性优化设计和运行. MMAO稳定运行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由于工艺省去内回流,增加厌氧混合液部分超越提供反硝化碳源,使得运行费用明显降低;系统总停留时间比目前传统的以去除有机污染物为主的生物处理工艺略低,该工艺非常适用于对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污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2.
铁盐和铝盐混凝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低投量下,硫酸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三氯化铁,混凝剂投量高于15mg/L时,三氯化铁的效果较好.如混凝剂投量为10mg/L时,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处理水的TOC分别为4.19mg/L和9mg/L;当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 TOC分别降至2.44mg/L和1.69mg/L.三氯化铁混凝后水的pH值降低幅度高于硫酸铝,形成的水解产物所带正电荷密度升高,水中有机物的质子化程度高,有利于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通过对UV254出和SUVA的考察可知,三氯化铁对共轭结构及不饱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要高于硫酸铝.2种混凝剂对水中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同,三氯化铁对亲水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高于硫酸铝,如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对相对分子质量区间小于10 000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16.4%和6.1%,而硫酸铝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3.
焚烧飞灰卫生填埋共处置的螯合稳定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暾  王伟  高兴保  万晓 《环境科学》2008,29(4):1119-1123
对4种垃圾焚烧飞灰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元素以Si、Ca、Al、Cl等为主,此外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重金属如Pb、Zn、Cu、Cr、Cd等,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而飞灰进入卫生填埋场进行共处置是现实可行的出路,为保证共处置的安全性,针对共处置情景制订的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提高了浸取液酸强度(0.3 mol·L-1,以H 计),此浸出方法已于2007-05-01日开始执行.采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ithiocarbamate)类螯合剂对焚烧飞灰进行了稳定化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DTC类螯合剂通过螯合反应作用于飞灰中的重金属,当DTC类螯合剂投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4种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值均能达到在卫生填埋场和垃圾进行共处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4.
EDTA催化Fe3+/H2O2降解水中孔雀石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春娟  马军  余敏  张瑛洁 《环境科学》2008,29(5):1255-1260
以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 MG)为目标物,在pH=7的中性条件下,考察EDTA对Fe3 /H2O2降解水中孔雀石绿的影响,发现EDTA很大程度地促进了Fe3 /H2O2对孔雀石绿的降解. EDRA的加入可以使MG的脱色率由43%升至98.3%.在本实验条件下, EDTA的投加量增加5倍时, MG的脱色率上升40%.随着H2O2投量的增加, MG的脱色率显著上升.随着温度的升高, MG的脱色率显著上升.叔丁醇的加入抑制了EDTA对Fe3 /H2O2降解孔雀石绿的催化效果.总量相同H2O2的多次投加并未获得明显优于一次投加的去除效果. EDTA催化Fe3 /H2O2降解水中孔雀石绿并不遵循简单的羟基自由基机理,同时存在的中间价态铁的物种起着主要的氧化作用.随着反应的进行, EDTA被部分降解.  相似文献   
145.
活性污泥吸附结晶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宏杰  董文艺  李伟光  尹文超  陶鑫 《环境科学》2008,29(10):2856-2861
通过批量实验对比了活性污泥和粉末活性炭对结晶紫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活性污泥吸附结晶紫的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和活性污泥,结晶紫比例对活性污泥吸附结晶紫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结晶紫的吸附等温方程同时符合Langmui,和Freundlich方程,而粉末活性炭对结晶紫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活性污泥对结晶紫具有很好地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达到571.26 mg·g-1,远高于粉末活性炭的131.09 mg·g-1.应用假一级和假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活性污泥吸附结晶紫更符合假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搅拌速度仅对转速低于500 r·min-1时的污泥吸附速度有影响,吸附速度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加快,但并不影响活性污泥对结晶紫的最终吸附平衡.当活性污泥/结晶紫比例较低时(10:1,质量比),出水中结晶紫的浓度随着初始结晶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初始比例为20:1和50:1时,初始结晶紫的浓度对出水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6.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在A/O中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采用实际的生活污水,在A/O系统中验证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A/O系统在微膨胀运行期间SVI值能稳定维持在150~230 mL/g之间,单纯低溶解氧不会造成污泥沉降性能的严重恶化.相对于高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时的运行情况,微膨胀期间COD和总氮去除率略有升高,分别为86%和63%,氨氮去除率略有下降,平均为70%,且约有10%~25%的氮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丝状菌的网捕作用使出水的SS浓度明显减低,出水浊度低于3 NTU.维持DO=0.5 mg/L所需的理论供气量相对DO=2.0 mg/L时可节约17%,对实际的小试结果比较发现可节约57%的曝气量.  相似文献   
147.
松花江流域某自来水厂中内分泌干扰物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邵晓玲  马军  文刚 《环境科学》2008,29(10):2723-2728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调查了松花江流域某自来水厂原水、传统净水工艺各处理单元出水及管网水中的13种内分泌干扰物(EDCs).结果表明,固醇类雌激素物质除管网水中未检出外,其他各水样均有检出,浓度为4-44 ng·L-1;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双酚A(BPA)及3种烷基酚(APs)在各水样中几乎100%检出,浓度为2~163 760 ng·L-1,其中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主.研究还发现,尽管有个别EDCs出水浓度高于进水浓度,但混凝沉淀工艺对EDCs的去除在该水厂中占主导作用,平均去除率为63%;砂滤与氯消毒工艺出水不稳定,只能对部分EDCs起到一定程度去除作用.此外,出厂水经管网输送后其中的绝大多数EDCs含量升高,说明进入管网水中的EDCs除水源水污染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输水管材中相应污染物的渗析.  相似文献   
148.
移民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丹江口水库水位抬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移民问题是水位抬高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难题,存在政策法规、移民资金、安置措施、脱贫致富等问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制定可行的移民规划,确保移民的稳定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是非常艰巨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污染源与污染总量日益增加、水质下降、支流库湾富营养化进程加剧等问题将困扰水库的运行与管理,后靠移民的生产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建议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全方位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水库水质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9.
低温时污泥膨胀对MBR中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任南琪  刘娇  王秀蘅 《环境科学》2009,30(1):155-159
通过一体式膜生物反应装置考察了在低温条件下发生污泥膨胀过程中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和膜污染的情况,并从微生物角度分析了引起膜污染的因素.结果表明,低温时COD上清液和出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和92%,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后去除率变化不大.MBR中丝状菌污泥膨胀形成的过程中,污泥沉降性变差,丝状菌丰度(FI)由2增加到5,丝状菌伸出絮体形成网状结构.低温时膜操作压力随时间呈直线变化,膜组件的水力清洗周期为15 d.在丝状菌大量繁殖时缩短到7 d,膜污染严重.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特性,发现膨胀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总量是正常污泥的3倍,污泥絮体相对疏水性(RH)随FI的提高而增大.EPS和RH增大后会引起更多物质沉积到膜表面,使膜污染速率提高,膜的运行周期变短.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混合液粘度、Zeta电位、污泥絮体形态也是影响膜污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0.
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的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载片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同时考察氯氧化生物膜后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利用磷(MAP)和细菌生长潜能(BR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氯可以有效灭活悬浮态的大肠杆菌,而对生物膜中的大肠杆菌的灭活效率远低于悬浮菌;在相同CT值下,较高浓度的氯对悬浮态和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要高于低浓度的氯.氯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会使生物膜中物质溶出,增加了水中AOC和MAP浓度,如当氯的浓度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水中AOC由20.78 μg/L增加到120.17 μg/L,MAP含量由0.11 μg/L增加到0.17 μg/L;氯的氧化作用会增加水的细菌生长潜能(BRP),BRP随着CT值的增加而增加,如当氯投量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BRP可达到1.10×107 CF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