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征、要素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在"三农"和生态环境交叉领域的重要应用。农业具有先天弱质性,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具有天然一致性,且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双重外部性和历史滞后性。在构建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五组关系: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农业短期保供给和长期可持续的关系;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和机构弱化的关系;目标过度量化和支撑信息不足的关系;农业源治理和工业源治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农业农村特性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低碳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发展重要约束性条件。在面临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双重约束下,需要对低碳、环保、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定量评价,探究其内在规律,并找出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低碳环保发展评价指数,分省份对区域层面的低碳、环保、发展进行了单项分析,在此基础剖析了低碳约束和环保约束分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①低碳、环保及发展区域间差异明显,并呈现"南优北劣"和"东优西劣"的空间特征;②在无约束下,环保指数的评价显示环保水平区域差异小;加入约束后的区域差异变化不大,说明经济发展是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与发展指数相比,约束下的发展指数离散系数变大,说明低碳与环保的约束扩大了区域的发展差距。据此提出了诸如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尊重区域差异性存在,主张实施总量减排和强度减排相结合的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13.
水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点源排放的基本和综合的管理制度,是污染源的守法文件,也是政府对污染源的监管文书。按照政策设计的一般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保障点源的"连续达标排放"为目标设计中国工业点源水排污许可证制度框架。提出将点源按排放规模进行分类和分级,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包括信息机制、资金机制、监督核查机制和问责处罚机制;建立注册环境管理工程师制度以满足实施排污许可证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基础整合点源排放相关政策,提高相关政策间的协调,减少冲突,提高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14.
APEC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改善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评估APEC期间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利用2014年11月1~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奥体中心监测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其空气质量演变特征,并与2013年同期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PM_(2.5)是当前北京最重要的污染物,APEC期间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期间有3次明显的污染过程,与2013年同期相比较有所好转,显示出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2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值相比,APEC期间PM_(2.5)有5d在WHO标准值(25μg·m~(-3))以下,而SO_2均小于标准值;3APEC期间,在空气质量为优时PM_(2.5)/PM_(10)小于0.5,且随污染浓度的增加比值逐渐增大,在严重污染情况下PM_(2.5)/PM10达到0.9以上;4与2013年同期相比,强化减排措施对PM_(2.5)的减少有一定的贡献,但与SO_2和CO的减少量相比,颗粒物的减少量又相对较少,NO_2减少量相对最小,实施强化减排措施对污染物减排的排序为SO_2COPMNO_2,说明北京空气污染中的PM_(2.5)的来源、影响和减排的复杂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APEC期间北京及周边城市AQI区域特征及天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监测资料,分析2014年11月1日至15日,即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会议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结合中国气象局官方发布的同期气象要素和天气形势图,探讨天气背景对APEC期间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化减排措施实施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良好和轻度污染的天数相对较多,而强化减排措施终止后,重度和严重污染的天数明显增多,表明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及周边城市局地空气质量的改善贡献明显;2强化减排措施实施初期,受逆温层的影响,北京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迅速上升,说明在不利的天气背景下,即便有强化减排措施,污染物也会累积升高,形成污染过程,可见天气背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3在强化措施实施后期,虽然受逆温层影响,北京污染物的浓度并没有累积到很高的程度,而天津、唐山、保定和邢台均出现中度和重度污染,进一步说明,强化减排措施的实施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正处于攻坚期,但部分政策一定程度上缺少具体执行标准和规范,难以执行到位,法律法规碎片化、分散且难以评估执行效果。本文从美国治理非点源的国际经验出发,梳理了联邦层面的法律法规、农业环境管理机构的运作形式以及州层面流域管理规划和非点源控制计划。最后,根据国际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建议要求各省在农业规划中加入推进农业流域治理清单;二是建议制定流域地表水质达标规划,实现点源与非点源联合管理;三是建议形成最佳管理实践规范技术指南,并对执行者进行相应补贴,形成监管机制;四是建议建立农业绿色补贴制度,鼓励地方形成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水质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退化政策在防止良好水质进一步恶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尚无反退化原则,水质标准中也缺乏反退化的定性规定,无法从根本上确立全力保护水质的决心.建议在《水污染防治法》中增加水质反退化政策,宣示国家保护水质的决心和意志,将反退化原则纳入中国的水质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执行细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过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日益攀升,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引发了全球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走低碳发展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认识低碳经济,该文针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设计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07年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①不同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局部跳跃”的格局;②不同省份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③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原因是能源分布、能源利用、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此,今后我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逐步加强低碳排放的管理、控制和引导,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引导消费行为、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资源,来增强低碳经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将社会经济与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构建了一个集城镇化、耕地集约利用、气候条件与粮食生产于一体的理论框架,实证评估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路径。基于2000—2018年33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变量调节作用下耕地集约利用在城镇化影响粮食生产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了该中介效应的程度变化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①城镇化对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中介效应能够削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②气候条件能够在耕地集约利用的中介路径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气温、降水量与日照时数均能够显著调节该中介作用的全路径,但在不同气候变量的调节下,耕地集约利用的中介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③气温在胡焕庸线以东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在长江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耕地集约利用能够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降水量在高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大部分地区则部分削弱耕地集约利用的负向中介效应,即不同气候变量调节的共同作用能够弱化甚至完全抵消耕地集约利用的负向中介效应。总体上,耕地集约利用中介效应与气候条件调节效应的双重作用能够削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文章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中国城镇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评估框架,在实践上也有助于为政府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均衡协调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灰霾污染的形成不仅与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关,还有可能与城市地表起伏度、城市建筑形态乃至城市规模等有关,因而判断城市地表各要素对灰霾污染的影响对于城市灰霾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集2014—2017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PM2.5日均浓度,从地形坡度、城市地表形态、城市规模对PM2.5日均浓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