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北京市2002—2016年PM10日均浓度序列数据为基础,结合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等分析方法,研究PM10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趋势性及突变性特征。结果表明:PM10日均浓度变化具有较典型的季节周期性,主周期为300 d左右,次周期为150 d左右。不同周期分析结果显示,PM10污染春季最高,冬季次高,夏末秋初最低。总体上,PM10浓度以平均每年约4 μg/m3的速率递减。2009年以前PM10浓度呈波动变化,降低趋势不显著,2009年1月为序列的突变点,突变后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2.
河南省典型污染河流水环境现状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内典型污染河流贾鲁河、惠济河、卫河为研究对象,以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污染物为评价因子,以2010—2014年间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基于SPSS的统计分析,重点研究河流中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污染物的质量现状及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索污染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建立了水中15种酞酸酯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就液液萃取探讨了萃取溶剂、萃取溶剂用量和水样pH值的影响,就固相萃取探讨了固相萃取柱、水样pH值和洗脱溶剂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液液萃取条件为调节pH至7,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萃取5 min;固相萃取条件为水样调节pH至7,经C18柱萃取后,以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V∶V=5∶1)洗脱。测定15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实际水样,液液萃取加标回收率为68%~128%,固相萃取加标回收率为65%~135%;液液萃取方法检出限为0.36~0.47μg/L,固相萃取方法检出限为0.20~0.39μg/L。  相似文献   
54.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作为担负重污染预警应急和大气污染防控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正逐步成为环保部门核心业务之一。基于近3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省、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开展现状,针对预报工作中遇到的人员短缺、能力建设进度缓慢、预报资料匮乏等现实问题,从政策制度和预报技术2方面分析原因,提出需要从制度建设着手,通过建立健全预报工作保障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完善地区预报能力建设和预报水平,同时为全国其他区域省、市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5.
我国固体废物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和监测框架体系,回顾了固体废物监测的发展历史,并从采样和制样、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测定方法等方面对固体废物监测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固体废物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采样技术开展更新性研究,尽快将已有的测定方法标准化并建立总量监测方法,开发各类污染物的形态分析方法,以及规范废弃物危险特性试验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6.
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的质量控制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组织多家实验室开展监测,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其评价标准。研究表明,RSD、RD、RSD'、RD'、RE和加标回收率是土壤监测的重要质量控制措施,对于标准样品,其评价标准分别为RSD≤10%、RD≤30%、RSD'≤20%、RD'≤30%、RE≤±20%、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5%~105%、标准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5%~110%;其与两个土壤标准样品系列、与土壤中砷的浓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利用2015年臭氧(O_3)自动监测数据和源排放清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O_3浓度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探讨了中原城市群中城市间O_3的相关性,以及O_3浓度、NOx、VOCs、CO及汽车保有量间的相关性。指出中原城市群是全国更是河南O_3污染的严重地区,O_3浓度年内月度变化呈倒"V"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北部城市特征;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间除开封外其他8个城市间都呈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为0.892~0.991;9个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NOx、VOCs和CO等前体物的年排放量与其年均O_3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分析认为,NOx、VOCs和CO等前体物的排放是中原城市群O_3浓度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O_3浓度也与日照时间、降雨量、植物源VOCs排放量及相邻城市间污染物的空间输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采用固相萃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5种酞酸酯类化合物,通过试验优化前处理条件,使方法在0.500 mg/L~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20μg/L~0.39μg/L。空白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66.6%~120%,试验6次结果的RSD为5.7%~12.5%。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66.8%~119%,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5.4%~11.8%。  相似文献   
59.
给水厂是城市市政供水的主要来源,然而在其给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部分生产废水,由于原水的污染物以及净水过程中投加的化学药剂,导致该部分生产废水的部分水质指标的数值是原水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些生产废水若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受纳水体的严重污染,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水资源,如何高效处理并回用给水厂产生的生产废水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生产废水主要回用技术,以期为后期的给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0.
地表水中TOC与COD换算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总有机碳(TOC)相对于化学需氧量(COD) 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且TOC测定仪操作简单,数据准确。通过18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COD与TOC监测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TOC与COD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地表水的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