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顾梦琪  尹启东  刘爱科  吴光学 《环境科学》2018,39(12):5550-5557
偶氮染料是一种具有稳定化学结构的活性染料,排放至环境中会损害人体健康和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利用水解酸化/AO组合工艺处理含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RR2)的印染废水,重点考察了色度去除和脱氮性能.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色度、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1. 0%、92. 2%和83. 5%.水解酸化反应器中主要偶氮染料降解菌为Desulfovibrio; AO反应器中硝化菌主要为Nitrospira,反硝化菌为Thauera和Dechloromonas.水解酸化温度从25℃提高至35℃,色度去除率提高141. 2%; 25℃时COD浓度从200 mg·L~(-1)提高至800 mg·L~(-1),色度去除率提高208. 9%. AO反应器出现亚硝酸盐积累现象,亚硝化率为73. 8%.染料RR2对硝化没有抑制作用,而苯胺会抑制硝化;当苯胺浓度超过6mg·L~(-1)时,氨氮氧化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52.
台风风场模型的研究对于台风风场极值风速、巨浪的精确预报以及与之相关的灾害评估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系统介绍了Kepert提出的台风风场线性解析模型和Foster提出的基于相似理论求解的半解析模型。在Kepert解析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沿高度变化湍流扩散系数模型和受速度影响的拖曳系数模型,用半解析的方法对风场进行求解。借助Dropsonde现场观测台风风速剖面数据对本文提出改进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利用三种理论模型对实测海上台风表面风场进行模拟,与H*wind风场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别,并定量分析不同模型对台风表面风场特性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53.
纳米二氧化钛(n Ti O2)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探讨n Ti O2与环境中现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按照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n Ti O2与双酚A(BPA,一种常见的环境类雌激素)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n Ti O2与BPA对S.obliquus生长的7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8.7 mg·L-1与1.81 mg·L-1。而n Ti O2与BPA共存时,在不同毒性比(4:1,3:1,2:1,1:1,1:2和1:3)下,其联合毒性作用(以BPA计)的72 h EC50值分别为2.198,1.58,1.153,0.428,0.306和0.189 mg·L-1。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随着两者毒性比的变化,由拮抗作用转变为相加作用,继而转变为协同作用。这表明,n Ti O2进入环境后与现有污染物的毒性比(浓度比)可能是其联合毒性作用模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4.
深圳近岸海域环境状况近10a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深圳市2000~2011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分析了深圳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赤潮发生情况和沉积物质量。结果表明,深圳近岸海域污染状况总体有加重迹象;赤潮发生先降后升,最近几年变化平缓,发生区域以大鹏湾居多。赤潮引发种以甲藻居多,并逐年增加;沉积物东部海域优于西部,质量同样有下降趋势。深圳近10 a来快速增长的经济带来的大量陆源污染可能是深圳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广东湛江次生与原生红树林群落碳储量与掉落物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群落调查、异速生长法计算以及样品测定,分别对2010~2011年期间广东湛江高桥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次生桐花树和原生木榄群落的植物和土壤储量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掉落物收集筐对掉落物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桥桐花树与木榄群落的植物碳库(以C计,下同)分别为(51.16±12.06)×106g/hm2和(38.52±6.94)×106g/hm2,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土壤碳库分别为(111.86±7.96)×106g/hm2和(106.13±11.12)×106g/hm2,明显高于植物碳库;次生与原生红树林群落的总碳库没有差异(P0.05)。桐花树和木榄群落的年均掉落物产量分别为556.00 g/m2和971.13 g/m2,均以凋落叶居多,但原生木榄群落的掉落物产量明显高于次生桐花树群落(P0.001)。由此可见,次生红树林桐花树群落与原生红树林木榄群落的碳储量相当,但均显著低于热带地区的原生红树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56.
再生水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的雌激素健康风险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吴乾元  邵一如  王超  孙艳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14,35(3):1041-1050
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其在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存在潜在健康风险.针对再生水经河流补给湖库型水源地的典型场景,研究了再生水中雌酮、雌二醇、17α-乙炔基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在水体中的变化规律,评价了雌激素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再生水(二级出水)中雌激素类物质的质量浓度多分布在0.1~100 ng·L-1水平;双酚A和壬基酚的浓度较高,可达到1~10μg·L-1水平.再生水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雌激素的浓度受到上游来水稀释、河道湖库自然降解和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等作用的影响.雌酮、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的非致癌风险较小,都低于规定值1.当湖库型水源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0 d时,再生水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值大多小于1;当停留时间小于10 d且再生水占饮用水比例达50%以上时,16%~47%样品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非致癌风险值大于1,其健康风险需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57.
基于GSM模块TC35I的远程报警和控制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保险柜远程报警和开启的应用背景,研制了利用单片机AT89S52控制GSM模块TC35I以短消息(SMS)的方式进行报警和控制的装置.振动信号触发单片机外部中断,在中断处理程序中控制TC35I向外发送预先存储在SIM卡中的报警短消息;用户发来的控制短信触发单片机的串行中断,单片机读取收到的短信并进行解析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传输可靠,稍做改进即可应用于多种需远程交互的场合.  相似文献   
58.
土壤无机离子在非均匀电场作用下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非均匀电场对不饱和沙壤土中的NO3-和SO42-的迁移特征,揭示利用非均匀电场向土壤中注入营养物和电子受体的特性.结果表明,非均匀电场能有效地增强土壤中NO3-和SO42-的移动性,在1.0V/cm电压梯度下不饱和沙壤土中NO3-和SO42-的电迁移速率分别高达22.0,16.5cm/d;在非均匀电场中无机离子主要通过场强较大的区域迁移;切换电场极性可以方便地控制土壤中NO3-和SO42-的运移,同时能促使NO3-转化为NO2-.利用非均匀电场的迁移和富集效应,可以有效地向土壤中注入无机离子或者将污染离子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59.
当前,我国面临着大气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双重挑战,"减污降碳"成为了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清单是"减污降碳"工作的基础支撑,但已有研究存在着物种覆盖不全、源类体系不一、时间范围较窄等问题.基于统一的源分类体系与源排放表征技术,建立了河北省2013~2020年排放清单,据此分析了排放的总量趋势、结构演变、变化驱动、协同效益和区域分布.研究期内,河北省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为源排放控制的双赢,SO2排放在"大气十条"期间下降速度较快,VOCs和NH3排放在"蓝天保卫战"期间减排效果更好,NOx和PM2.5排放的下降速度相对稳定,CO2排放略有上升.燃煤治理有效削减了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降低了SO2、NOx和PM2.5排放,但VOCs治理力度有待提升.电力源和民用源实现了大气污染物与CO2的协同减排,散煤治理从源头优化了能源结构,使得民用源具有更高的减排协同度.河北省"减污降碳"的重点区域为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和廊坊.研究提出的方法与结论可为区域"减污降碳"工作提供技术借鉴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0.
接种内生细菌对龙葵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LB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镉,从镉超富集植物龙葵植株内分离到3株很强的镉抗性内生菌株N1、N2、N4,最高耐受镉浓度达300 mg·L-1.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N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N2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细菌,N4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将龙葵种植在含有一定镉(50 mg·kg-1)的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以灌根的方式分别接种分离到的3株细菌及其混菌组合,并对其株高、生物量及镉吸收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4菌株处理的龙葵叶、茎、根部镉含量比不接菌对照分别增加32.94%、14.50%、23.44%,差异显著(p<0.05);接种N1+N2+N4混菌的处理龙葵叶、茎和根干重分别比不接菌对照高出118.22%、109.83%和113.01%,植株地上和地下镉吸收总量分别增加109.53%和83.01%,差异显著.试验表明供试菌株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强化龙葵吸收土壤中镉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