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基于水热因子波动的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年气象资料(温度和降水量)和产草量监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与气象因子统计学模型,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热波动因子建立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所建立的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预测模型为y=100.209+1.6410x-0.00559x2.F值显著性检验表明,其复相关系数R2=0.4713,F=8.0239(P=0.0033),在α=0.01水平上显著.利用1989─2009年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数据进行模型精度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在85%以上.该预测模型具有选用参数易得、易于代入遥感数据中进行栅格计算、精度高于基于植被指数预测模型等特点.  相似文献   
22.
根据城市环境系统的内涵,从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污染控制、生态建设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环境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竞争性评价模型对十个沿海城市2012年的环境系统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为了判定竞争性评价模型的可靠性,采用传统的综合指数法进行验证性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得分排在前6位的城市完全相同,其它城市的排序相差不大,因此,竞争性评价模型用于城市环境系统质量评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3.
基于全隧道方案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疏通中国干线交通网战略布局中的咽喉工程,因工程规模浩大,其环境影响广泛而深远.简要回顾了工程建设方案的筛选进程及“深埋式全隧道”方案的环境优势;建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协作型”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以合作和协调克服各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初步探讨了工程前期调研的主要内容;识别分析了通道工程对近岸海域、出入口城市的主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案相比,深埋式全隧道方案对自然人文景观、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的影响是最小的,并提出了消除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为通道工程的立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特大战略性工程,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意义,但是也必将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各界专家一致推荐的“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对工程建设进行环境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工程决策生命周期的耦合过程,以便从工程源头控制环境影响的产生;初步探讨了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识别内容,结果表明:采用“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相对于其它方案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最小的;并提出了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为工程的环保施工与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为给安全疏散研究提供综合性的参考,从CNKI和Web of Science收录的2010-2020年核心期刊中整理出关于安全疏散的研究文献,应用VOSviewer软件分别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发表数量、关键词、作者等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类比其他应用此方法的研究来验证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国内针对安全疏散的相关文献年度发表数量基本保持平稳,国外针对安全疏散的相关文献年度发表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国内安全疏散的研究热点围绕火灾、数值模拟、防火分区、性能化设计等方面展开,国外安全疏散的研究热点是Management、Mode、Trial等;朱国庆、谢天光是国内活跃度最高的作者,Lo S、Kimms A、Prater C S和Lindell M K是国外活跃度最高的作者;国内作者的合作规模较大,但主题的范围较单一,国外作者的合作规模小,灾害背景涉及范围广。在上述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安全疏散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6.
基于Logistic模型估算水资源污染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损失机理模型及环境价值相关理论,建立了以水污染损失率为基础的水污染经济损失Logistic估算模型。通过对Logistic方程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曲线变化特征点和特征值,提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水体功能损害程度划分标准,即以综合污染损失率1%、20%、50%及80%为分级点,将水污染对水体功能的损害程度分为无损害、轻微损害、中度损害、重度损害和功能丧失5个等级,并将水体质量和功能损害程度与水环境状况发展过程相对应,将水污染发展过程分为安全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恶化阶段和衰退阶段5个时期。以烟台市工业水质实测资料为例,分别建立了COD、石油类、悬浮物和挥发酚污染物水污染经济损失的Logistic模拟曲线及其与实测值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工业水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量。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用于计算水资源污染经济损失是可行的,模型有效性指数大于0.97,P值达极显著水平。总体上烟台市工业水功能受损严重,单项污染损失率以COD和悬浮物两项指标最大,石油类和挥发酚的污染损失率均低于1.5%;综合污染损失率2005年为53.71%,污染程度为重度损害,污染状况已进入恶化阶段;其它各年份综合污染损失率均在80%以上,工业用水功能丧失,水污染状况已发展至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27.
基于遥感数据的光能利用率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结果对最大光能利用率(εmax)参数非常敏感。利用农业产量统计数据、MODIS遥感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植被光合模型(VPM)推算2001~2011年黄淮海3省(冀、鲁、豫)和长江中下游5省(苏、皖、鄂、湘、赣)各市逐年的农田平均εmax,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淮海3省(冀、鲁、豫)和长江中下游5省(苏、皖、鄂、湘、赣)各市农田εmax的11a平均值为0.6~2.8 g C·MJ-1,表现出西北和南部较高、东北和中部较低的分布特征;大部分市农田εmax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存在着明显的年际波动和空间差异;各市农田εmax的年际波动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大部分市农田εmax的年际变化与单位耕地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 < 0.05);C4作物面积比例变化也是导致εmax变化的原因之一。在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计算农田生产力时,需要发展考虑εmax时空变化的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28.
以壳聚糖为原料,以聚乙二醇(PEG)双缩水甘油醚为联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凝胶树脂,并研究了其对金属离子(Cu(Ⅱ),Ni(Ⅱ),Co(Ⅱ),静态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该吸附对Cu(Ⅱ)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Cu(Ⅱ),Ni(Ⅱ)Co(Ⅱ)三种离子共存时,能选择吸附Cu(Ⅱ),其选择系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29.
模拟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对玉米的节水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贤赵  刘德林 《生态环境》2005,14(2):257-259
以盆栽玉米为试材,模拟田间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Controlled Root-divided alternative Drip Irrigation,简称CRDADI)供水方式对夏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1/2根区交替滴灌(ADL)比常规滴灌(CK)节水25%而生物量仅下降9%,水分利用效率和根冠比均明显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明显而净光合速率变化很小,蒸腾效率明显提高;控制:1/2根区固定滴灌(FDI2)水分利用效率虽然是CK的1.2倍,但生物量仅为CK的60.1%,ADI1的66.0%,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控制1/2根区交替滴灌(ADI)比控制1/2根区固定滴灌(FDI)的根冠比、根干质量和根条数增加且根系分布均匀,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表明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ADI)能在不牺牲作物光合产物积累的前提下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0.
华丰煤矿就其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有着独特优势。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市场机制与煤矿系统的双重作用,尤其离不开煤矿系统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