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为探明有机氯农药(OCPs)在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以黄土高原典型河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6月采集了1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GC-MS/MS)对OCPs浓度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同分异构体比值法揭示OCPs的来源,并利用熵值法对OCPs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北洛河表层沉积物中25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含量范围为0.53~61.68 ng/g(干重,下同),平均含量为8.68 ng/g。其中,DDTs的平均含量最高,占∑OCPs的50.11%,其次为DRINs,占∑OCPs的23.01%。与国内其他流域相比,北洛河表层沉积物中OCPs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表层沉积物中HCHs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用品林丹的使用,以及农业用品林丹与工业HCHs的混合输入;DDTs主要在好氧环境下降解为DDE,其污染主要来自工业DDTs的使用,以及工业DDTs与三氯杀螨醇的混合输入,且OCPs主要为环境中的历史残留,近期输入的OCPs较少。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硫丹I和狄氏剂对北洛河流域所造成的生态风险较为严重,有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  相似文献   
82.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致力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西安高新区作为陕西省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聚集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消耗,碳减排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以西安高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系统核算园区内碳排放,对不同能源种类和不同行业企业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Kaya模型设定多种独立的碳达峰情景,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总量值及碳达峰时间;最后结合西安高新区发展特点科学甄选相应的碳减排路径,给出合理的减排建议.结果表明,目前电力消耗碳排放占比最多且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工业碳排量始终占主导地位且第三产业发展日益蓬勃;碳排放因子情景、能源强度情景和经济水平情景这3种情景下可于2030年达到碳达峰,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西安高新区未来碳达峰的峰值和时间影响最大,产业结构情景、能源结构情景和人口规模情景在2030年前没有出现峰值;未来减排路径主要从电力部门脱碳、经济稳健高质量发展、能源及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和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入手,可为实现碳中和预留更多的准备时间,也为我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3.
通过构建供需匹配模型对秦巴山区人地关系均衡状态进行定量研究,采用OLS最小二乘法和GWR地理加权法对空间供给能力和空间需求强度间的作用关系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差异化的空间管控模式。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存在明显的供需空间错位,供给能力中部高、外围低,中部高值区的区县供给指数多处于0.72~1.16之间,外围区县供给指数多小于0.6;需求强度则与供给能力基本相反,中部区县需求强度均小于0.14,外围和东部区域需求强度普遍较高,最高值主要位于秦岭北麓、东麓和汉江中游的区县;这种供需错位源于复杂地形阻隔下的空间资源配置失效。(2)人-地供需两端相互作用,作用程度在地形影响下存在明显空间分异。(3)人地关系均衡指数总体较低,且分布极不平衡,呈现明显的"中部低、外围高"特征,低效均衡、协调均衡与空间失衡的区县数量比约为11∶3∶2。(4)可将研究区分为发展严控区、发展提升区、发展优化区和发展疏解区四大管控分区,针对均衡状态制定人地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84.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内容,如何准确识别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极重要区是科学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的关键。基于秦岭山区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格局,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估模型的改进优化和校验,最终形成秦岭地区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方案。结果表明:(1)修正后的NPP定量指标评估法,提高了陕西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识别的准确性,可适用于我国中东部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呈中峰型或单调递增型的山区;(2)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的总面积达24 688.33 km~2,占到秦岭山区总面积的39.11%,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部集中、东部分散,南坡多、北坡少的空间分布特征;(3)森林生态系统是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的重要支撑系统,面积占比高达96.12%。本研究提出的修正方法和研究结果,不仅提高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区识别的准确性,而且为其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的科学划定和边界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5.
焦化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焦化行业污染预防与治理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本文以韩城市龙门工业园区内两家大型焦炭企业为例,结合焦化行业相关政策对其进行清洁水平调查,提出清洁生产水平建议与方案,并且利用本次清洁生产调查结果结合陕西省对韩城市焦化行业相关政策对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和无组织扬尘的减排总量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6.
农田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已有研究结果分析土壤呼吸一般规律,探讨土壤呼吸与温度、水分的关系,归纳不同影响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最大值一般出现在中午至午后时段,而最小值出现在凌晨,季节变化中冬小麦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在拔节期后;指数模型更适合温度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而土壤呼吸与水分之间没有固定的模型;翻耕、覆盖、施肥会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呼吸速率,而灌溉方式和灌溉量对土壤呼吸速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7.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农户脱贫问题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而恢复力概念为贫困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利用抽样调查的321户家庭问卷数据,基于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构建农户贫困恢复力指标体系,从农户家庭结构分类出发,采用探索性统计和主成分分析判定不同人口、生计结构农户缓冲力资本、贫困恢复力差异,运用多层次模型探究农户家庭因素(生计、人口)与贫困恢复力内在结构效应。研究主要结论:1研究区不同家庭结构农户经济类资本分布极不均衡,资本积累水平低;2影响贫困地区农户个体恢复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物质资本、经济收入、文化教育、劳动力、交通条件、社会资源等;3高质量劳动力人口结构以及合理多样化收入方式的生计结构对农户贫困恢复力才具有正向效应。最后,针对研究区农户家庭结构贫困恢复力差异和关键影响因子,提出相关恢复力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8.
客观核算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对评估区域水资源盈亏状况和衡量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省公顷”修正水资源均衡因子,计算并分析200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增幅为34.63%;(2)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武汉城市圈水资源生态足迹北部高于南部,环鄱阳湖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环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北部和东南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3)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具有最高解释力的交互因子为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和GDP。该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鄱阳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能快速对土壤生态变化作出反应。分析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明确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对中国湿地健康状况评价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17年对鄱阳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沉水植物区、湿生植物区、挺水植物区、湖滨高滩地)土壤生境的调查数据,利用Biolog微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甲酯法(FAMEs)系统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特征。鄱阳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和有效养分基本表现为沉水植物区湿生植物区挺水植物区湖滨高滩地。鄱阳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表现为沉水植物区湿生植物区挺水植物区湖滨高滩地。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鄱阳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优势度指数(D_s)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总体以沉水植物区为最高,湖滨高滩地最低,优势度指数在鄱阳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31个因素中提取的与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主成分2分别能解释变量方差的63.152%和15.174%,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而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贡献较大,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与土壤养分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高于优势度指数(D_s),说明土壤养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影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0.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与分析青海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研究其近20 a碳储量变化并进行现状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森林碳储量为11 182 64222 t,占同时期全国总碳储量的198%,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中面积占较大比重的中龄林,其碳储量尚未达到最大,有较大发展空间;(2)青海省近20 a天然林类型中碳储量较大的前4种分别是: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桦木(Betula)、杨树(Populus)、云杉(Picea asperata)天然林,表明这几种天然林在青海省森林植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集中分布对区域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主导作用;(3)所采用的碳储量估算方法尚存不足,在以后计算中应考虑根据不同林分类型的含碳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