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09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488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典型沙尘回流天气过程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不同方位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和激光雷达观测结果,对2011年3月18—21日北京市空气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沙尘输送路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污染过程主要是由于沙尘在上游沙源地起沙后先直接输送穿过北京,然后停留在渤海湾和朝鲜半岛区域,在渤海弱高压系统作用下,沙尘又回流至北京所致,其中,沙尘回流直接造成北京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天气.在沙尘回流影响过程中,PM10浓度呈现青龙山-北京市区-八达岭逐步升高的变化特征,国控站点PM10小时浓度持续16 h超过350μg·m-3,最大值达到571μg·m-3.SO2、NO2与PM10的小时浓度表现为同步变化规律,沙尘回流影响时,除了沙尘粒子外,周边地区的人为排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前对水质模型进行参数率定通常利用计算机算法来实现,但由于水质模型日趋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往往会导致"异参同效"现象,无法通过单个似然度判断参数的取值是否能够取得真值.为避免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GLUE法的多目标模型参数率定方法,并以WASP水质模型的应用为例,通过Sobol方法确定模型的敏感参数,并利用DO、CBOD、氨氮、硝态氮4项指标的似然函数对参数同时进行率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追求"过拟合"而造成模型参数取值不当,也可以减小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为具有"异参同效"现象的复杂模型的参数率定工作提供了一个更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黄迪  熊薇  刘克  郭逍宇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7):1738-1750
选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作为典型再生水补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进行水质数据检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估各净化单元的水体污染状况,采用综合判别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阐释影响各净化单元时空变异的水环境要素,并通过因子分析识别不同时间段污染源的种类和组成.结果表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水质状况较好,符合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用水国家标准.人工湿地各净化单元时空区间污染程度不同:季节尺度上,秋季污染更为严重;空间尺度上,主湖区、混合氧化塘区污染最为严重.CODMn、NO-3-N、ORP、TN 4项指标即可完全表征水质的季节差异(91.8%),应适当加大监测力度;Chl-a、CODMn、DO、pH 4项指标用于表征空间差异(55.1%),较低的判别正确率暗示了各功能区间类似的污染状况.不同时空区间污染源种类和组成存在差异性:水体的内源杂质是各季度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春季有机污染最为严重,夏季则转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污染,秋季水体则更易受富营养化的威胁;再生水区水体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氮、磷等营养盐类,其余功能区水体主要影响因子仍为内源杂质.增强水体流通力,缩短水力停留时间,能够有效减弱富营养盐类和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HSPF模型水文模拟及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晓光  张静  宫辉力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3179-3187
本研究选取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北京妫水河流域2005—2007年和2008年月径流数据为率定期和验证期,建立HSPF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结合人工率定和PEST自动率定程序进行参数优选,并通过GLUE方法分析模型参数不确定性.通过Monte-Carlo随机采样得到30000组参数组合,分析参数与似然值散点图,把参数分为敏感参数(LZSN、AGWRC)、区间敏感参数(BASETP)和不敏感参数(AGWETP、INFILT、CEPSC、DEEPFR、UZSN、INTFW、IRC).针对比较敏感的参数LZSN、AGWRC和BASETP分析其相关性,发现LZSN和AGWRC相关性较强.模型存在大量"异参同效"现象,表明影响结果的是参数组合而不是单一参数.进一步计算90%置信度下的不确定性范围,发现不确定性范围与径流大小密切相关,径流愈大其不确定性范围愈大,反之亦然.本文对参数不确定的分析研究可为HSPF模型在区域尺度水文预测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5.
北运河水体中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北运河荧光溶解有机物(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FDOM)的荧光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各河段FDOM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体FDOM的组分中,代表类腐殖物质的组分含量较多,占总荧光强度平均比例的76.18%,而类蛋白质物质占23.82%.各组分荧光强度与氮、磷等污染物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FDOM与氮、磷等元素的迁移转化有关系;溶解性有机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从上游到下游为先降低后升高.上游区域的FDOM含量受工业废水和沿岸农业径流的影响,溶解性有机质含量较高;中游区域主要受少量生活废水排放的影响,溶解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下游区域FDOM来源于周边畜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乡镇工业废水和农田退水等,该区域类蛋白物质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溶解性有机质含量最高.污水处理厂出水中DOM的含量较高,表明污水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6.
2014年北京市城区臭氧超标日浓度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程念亮  李云婷  张大伟  陈添  王欣  郇宁  陈晨  孟凡 《环境科学》2016,37(6):2041-2051
根据2014年1~12月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监测的O3浓度数据,综合探讨了北京市O3的时空分布及与其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全年O3小时平均浓度约为56.18 μg·m-3,O3超标日小时平均浓度约为148.05 μg·m-3且超标日主要集中在5~9月;超标日O3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分布,06:00或07:00为低谷,15:00、16:00左右达到峰值;超标日O3浓度在09:00~23:00明显高于夏季同时间段浓度平均;空间分布上中心城区站点O3浓度相对较低,而城区西部植物园站点浓度最高;统计的2014年北京市O3超标日地面形势场3种类型高压类、低压类、均压类各占16%、36%、48%;超标日O3浓度与气压、湿度、能见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速、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2014年5月29日~6月1日北京市发生的一次O3重污染过程是由本地光化学污染及区域输送造成的,区域输送对北京市O3浓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及其与铜的络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雨  王学东  陈潇霖  华珞 《环境科学》2016,37(6):2338-2344
选取4种不同类型土壤和腐熟鸡粪,透析提取溶解性有机质(DOM),通过凝胶色谱、三维荧光光谱测定并分析了DOM的相对分子质量(M_r)分布、化学结构特征及其与铜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鸡粪DOM相对分子质量积分面积远高于其他样品,表现出其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泥炭土次之.暗棕壤、褐土和黑土较低,仅为鸡粪积分面积的4.5%~5%.鸡粪在中分子量段积分面积约占总物质的34.1%,低分子量段和高分子量段分别约占41.7%和24.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各样品均出现类蛋白荧光峰(E_x/E_m=240~270/300~350 nm),在中、高分子量段(M_r500)暗棕壤存在的荧光峰消失.泥炭土出现了较为独特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E_x/E_m=325/420 nm),该荧光峰和黑土的荧光峰在中、高分子量段(M_r500)都产生了红移现象.鸡粪分别出现了和黑土类似的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以及和泥炭土类似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以及一类独特的类蛋白荧光峰(E_x/E_m=280/350 nm),但这种类蛋白荧光峰在中分子量段(500M_r12 000)消失.分析表明泥炭土与Cu的络合常数(lg K)为4.13,其他3种土壤与Cu的络合常数较小且差别不大,集中在2.10~3.10之间.鸡粪与Cu的结合能力最大,络合常数达到6.66.  相似文献   
38.
北京市民用燃煤烟气中气态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北京远郊农村居民常用的蜂窝煤、煤球、烟煤散煤为实验用煤,开展燃烧实验.研究了烟气无机污染物排放因子、VOCs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充分燃烧的条件下,蜂窝煤、煤球、烟煤气态污染物SO2排放因子分别为1.50、1.91、1.62kg·t~(-1);NOx排放因子分别为0.420、0.901、2.20 kg·t~(-1);CO排放因子分别为22.4、37.3、87.3 kg·t~(-1).燃烧排放的NOx和CO的排放因子顺序关系为:烟煤煤球蜂窝煤;SO2的排放因子大小顺序分别为:煤球烟煤蜂窝煤.获得了北京市2014年3种民用煤燃烧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清单,烟煤散煤排放的SO2超过了0.55万t,NOx超过了0.75万t,CO超过了29万t.3种煤质燃烧过程中点火和封火阶段VOCs排放浓度相对较高,各阶段VOCs排放因子为点火阶段最高,封火阶段次之.  相似文献   
39.
Globally, more people and assets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limited coastal plains where they are exposed to frequent disasters, such as typhoons, rainstorms and floods that often result in tremendous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Based on the causal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typhoon cases in the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structural measures alone are not sufficient to resist and offset the impacts caused by typhoon disasters. Additionally, structural measures are unsustainable due to their high investment and low security. Adaptive governance, which uses non-structural measures and resilience building, is a feasible and cost-effective strategy for responding to the cascading effects of typhoon disasters. Multi-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and vertical–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re essential for providing adaptive governance to typhoon disasters. A risk-sharing model was put forward by bringing together the government,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victims. Furthermore, a favorable atmosphere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can be fostered and should be a long-term adaptation strategy. The views and frameworks of adaptive governance provide policy makers with insights on coast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with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40.
The minerals industry interacts with water in many different ways that can affect the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ies. In the context of emerging debates about the status of access to water as a distinct human right and the mining industry’s engagement with human rights discourses,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points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echnical,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based approaches to water management on the one hand and human rights perspectives on the other. We argue that greater understanding and emphasis on the intersecting nature of water and human rights is important from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Better connections will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hat mining companies will respect human rights, avoid or mitigate advers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that occur through their interaction with water and collaboratively identify water-rela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Discursive, organisational, political and conceptual barriers of these various disconnects are considered and strategies for strengthening points of connection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