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徐翠莲  王有军  胡思敏  李涛  黄晖  刘胜 《海洋环境科学》2019,38(6):833-839, 855
浮游纤毛虫是近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原生动物,对初级生产者有较高的摄食压力,其摄食行为对物质在食物网中的传递至关重要。近岸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多以硅藻为优势类群,为更好地认识纤毛虫对初级生产者尤其是硅藻的摄食调控作用,本研究于2015年4月在三亚湾近岸采集了两种优势砂壳纤毛虫(妥肯丁拟铃虫Tintinnopsis tocantinensis和斯氏拟铃虫T.schotti),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其食物组成。结果表明,两种纤毛虫中共检测到8属13种硅藻来源的食物,分别隶属于骨条藻(Skeletonema)、细柱藻(Leptocylindrus)、根管藻(Rhizosolenia)、海链藻(Thalassiosira)、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波纹藻(Cymatosira)、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和角毛藻(Chaetoceros)。两种纤毛虫均摄食骨条藻、细柱藻、根管藻和海链藻,其中对中肋骨条藻(S.costatum)的摄食比例最高(达>60%,序列数百分比)。粒径较大的斯氏拟铃虫摄食多样性(11种)略高于粒径较小的妥肯丁拟铃虫(7种),而且环境中最优势的拟菱形藻(49.12%,浮游植物丰度百分比)仅在斯氏拟铃虫中检测到(15.55%,序列数百分比),说明两种纤毛虫具有一定的摄食选择性且存在种间差异。本研究表明以纤毛虫为代表的原生动物对硅藻的广泛摄食是初级生产者在食物链传递的重要环节,这对理解近岸生态系统的物质传递和砂壳纤毛虫重要生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日月岛工程的建设,使日月湾海湾的侵蚀和淤积在短期内发生了快速的变化,西南侧海岸的侵蚀威胁了陆侧青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长。对日月湾海岸进行监测管理变得刻不容缓。结合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四期实测岸滩数据,探讨日月岛工程的建设对日月湾海岸的冲淤影响。日岛岛影区岸滩淤涨,2016年已形成连岛沙坝,总淤积宽度约370 m,长度约1500 m;日岛东北侧受日岛建成后波浪折射与绕射等的影响发生侵蚀现象,最大侵蚀宽度约20m,长度约380 m。日岛西南侧出现严重的侵蚀后退现象,侵蚀宽度约40 m,长度约2000 m。月岛工程的建设改善了西南侧的侵蚀现象,然而仍有约800 m的岸线处于侵蚀状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与技术条件,丁坝、人工补沙与厚藤生态养护结合的海岸修复方式是适用于日月湾海岸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3.
颗粒态营养盐是海洋营养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2015年8月(夏)、12月(冬),2016年3月(春)、10月(秋)4个季节的采样分析,探讨了大亚湾海域颗粒态氮(PN)、颗粒态磷(PP)的组成分布及其关键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大亚湾水体中PN、PP含量范围分别为2.63~26.24 μmol/L、0.11~3.71 μmol/L,平均含量分别为8.20±4.75 μmol/L、0.39±0.37 μmol/L。PN以颗粒有机氮(PON)为主,占65.0%;PP则以颗粒无机磷(PIP)为主,占63.4%。PN和PP分别约占总氮(TN)、总磷(TP)的24.8%和37.0%。大亚湾PN、PP呈现湾顶至湾口浓度下降的趋势,仅冬季部分形态分布趋势较不明显。二者的含量和分布主要受浮游植物生长与径流输入影响。此外,大亚湾PIN/PIP年均值为13.2±11.1,接近16的Redfield比值,无明显失衡现象,而湾内DIN/DIP年均值高达49.1±39.7,远大于16,说明颗粒态营养盐在维持大亚湾水体中营养盐比例平衡中起到了重要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74.
活性有机碳是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河口区沉积物不同浸提组分的活性有机碳对于认知近海活性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本文于2013年7月采集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盐提取(SEC)、水提取(WEC)、氯仿熏蒸提取(MBC)和酸提取(AHC)等方法测定其活性有机碳,研究其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珠江口表层沉积物SEC、WEC、MBC和AH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8.0±23.5)×10-6、(688.1±31.2)×10-6、(963.2±26.4)×10-6和(3040.7±18.2)×10-6;(2)沉积物SEC和AHC含量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少,而MBC含量由口外向西北口内逐渐减少,WEC空间分布则相对均匀;(3)陆源输入的较难降解的活性有机碳主要在西部区域沉积,而微生物活性有机碳量则主要在东南部口外处沉积。总体来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珠江口沉积物中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不利于其有机碳的埋藏。  相似文献   
75.
郝彦菊  唐丹玲 《生态环境》2010,19(8):1794-1800
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建成运行。文章研究大亚湾长时期的生态和环境变化,分析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上升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网采浮游植物种类数目在1994年后减少了16种;1994—2004年间,网采浮游植物细胞相对密度以2.13×107m^-3·a^-1的速率下降,而在1985—2004年间核电站建站的下降速率为2.85×106m^-3·a^-1;与1982年和1994年相比,1998年的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中细胞个体相对较大的种的比重下降,细胞个体相对较小的种的比重上升;从1985年到2003年,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的上升速率为0.069mg·m^-3·a^-1,而1994年到2003年的上升速率加快,为0.076mg·m^3·a^-1。与此同时,大亚湾的水温在1994年后明显上升,海水盐度、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和营养盐在1994年后变化幅度也增大。研究结果揭示,核电站热排放导致的水温上升是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累积过程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通过测定深圳湾沉积物柱样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重金属浓度的剖面分布情况,并结合210Pb的测年资料,高分辨率地研究重金属的污染历史,并分析其污染的累积过程结果表明: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相对较低,但Pb、Cu、Zn等已明显受到人类污染源的影响;近20年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20世纪60~70年代香港经济的崛起时期,对深圳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累积有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77.
Klebsiella oxytoca Sc and Methylobacterium mesophilicum Sr were isolated from enrichment cultures using dimethyl isophthalate (DMI) as the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and mangrove sediment as an inoculum.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DMI required both species of bacteria at different biochemical transformation steps. The biochemical degradation pathway was DMI to monomethyl isophthalate (MMI) by K. oxytoca Sc, MMI to isophthalate (IPA) by M. mesophilium Sr, and IPA by both K. oxytoca Sc and M. mesophilium Sr sequentially. The consortium comprising of K. oxytoca Sc and M. mesophilicum Sr was effective in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DMI in eight day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consortium of microorganisms indigenous to the mangrove enviro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iner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DMI through biochemical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78.
Three bacteria isolated for degradation of rubbers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growth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from the Bradford protein assay and turbidity (optical density, OD) measurement. Both Alcaligenes xylosoxidans T2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GP10 were fast-growing bacteria while Nocardia corynebacterioides S3 was a slow grower utilizing rubber as the sole source of carbon and energy, but the extent of degradation was lower by the formers than the latter. A. xylosoxidans T2, P. aeruginosa GP10 and N. corynebacterioides S3 showed a typical sigmoidal growth pattern based on binding of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 to bacterial proteins and spectrophotometrical measurement at 600 nm. Both assays showed similar growth characteristics for all three bacteria in this study. Degradation of rubber was more pronounced by N. corynebacterioides S3 than either A. xylosoxidans T2 or P. aeruginosa GP10 during 70 days of incub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low-growing bacteria may play a much greater role in degrading polymeric materials than was previously believed.  相似文献   
79.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柱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珠江口近30 a来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自伶仃洋淇澳岛海岸带采集了1个长108 cm的沉积物柱(ZH1)。分析了这些沉积物样品中12种微量金属的含量及粒度参数。结果表明,沉积柱中的重金属呈现四种垂向分布模式。有机质含量是大部分重金属垂向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沉积柱中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的垂向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r、V、Be、Se、Sn和Tl基本上未受污染,而Cu、Ni、Pb、Zn、Cd和Co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推测这些元素的污染与富集可能主要与上世纪80年代初起至今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及生活)对珠江口产生的影响逐渐增加有关。另外,也与研究区位于珠江口西侧的水动力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决嗜水气单胞菌DN322对鱼类的潜在致病性问题,有必要克隆表达该菌的三苯基甲烷染料脱色酶基因tpmD.通过PCR方法获得该基因,并与脱色希瓦氏菌S12的NAD(P)H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和用于荧光标记的编码CCPGCC的碱基序列融合,将有启动子和无启动子的融合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质粒pMD18-T中,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α和E.coli BL21.结果发现,有启动子的融合基因能被E.coil在不加诱导物IPTG的条件下高效正确表达,脱色酶活性甚至超过基因供体菌DN322.将上述两株大肠杆菌工程菌株在自然水体中进行孔雀石绿污染小试处理,60d内在每个350mL反应体系中累积共投加大于10000mg的孔雀石绿,脱色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细菌数量最后增加了5~10倍.研究结果证明,基因工程菌在不加营养物的条件下也有很强的脱色活性和长期的存活能力;在tpmD基因3'端加入的用于螯合双砷荧光染料的18bp编码氨基酸碱基序列不影响此基因的表达和酶的脱色活性,这将赋予此工程菌可示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