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947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针对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所属油库特点,以专业性、先进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操作性为原则,对照国家、中国石化相关标准规范,兼顾基层特色,深入调查研究,经现场测试、多次专家研讨,构建了以落实绿色行动要求、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管理、节约资源能源等13项要求为重点考核内容,由55项具体指标组成的绿色油库评价指标体系,现已正式在中国石化销售板块发布实施,为纵深推进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标准支撑。  相似文献   
892.
为了探究胶州湾盐沼碘甲烷(CH_3I)的排放通量、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采用静态箱法-气相色谱法对CH_3I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胶州湾盐沼显示为CH_3I的排放源.互花米草湿地(S区)CH_3I通量均值为9.61 nmol·m~(-2)·d~(-1),光滩(M区)CH_3I通量均值为6.63 nmol·m~(-2)·d~(-1).CH_3I的排放通量在S区与M区之间存在明显区别,S区CH_3I通量在夏、秋季较高,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而M区CH_3I通量在冬、春季较高,最高值出现在冬季.S区与M区各月CH_3I通量总体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且S区与M区CH_3I通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出现在7月.胶州湾盐沼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因此,CH_3I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并不单一.土壤TN、pH、温度及互花米草对CH_3I通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含水量、盐度及其他养分状况等对CH_3I通量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冻融过程及潮汐作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93.
氧化石墨烯强化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石墨烯(GO)增强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通过批次试验观察GO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O浓度为0.15g/L时,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最好,总氮去除率比无GO的空白组提高18.6%;当GO剂量达到0.2g/L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受到抑制,总氮去除率比空白组降低了26.0%.通过对照实验研究GO对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添加GO的R2反应器在每个基质浓度阶段的平均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5.3%,83.2%,81.1%,80.8%,均高于未添加GO的R1反应器.对R2反应器周期内脱氮性能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修正的Boltzmann模型和修正的Gompertz模型比修正的Logistic模型更适合描述GO作用下周期内基质去除特性,并且通过模型得到了周期内任意t时刻下的出水总氮浓度和总氮去除率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894.
为提高包埋厌氧氨氧化菌材料的机械稳定性,通过实验对包埋原材料组合进行筛选并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海水对材料性能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优材料配比为聚乙烯醇(PVA 125 g·L-1)-海藻酸钠(SA 20 g·L-1)-活性炭(40 g·L-1),固化时间为18 h.添加海水优化后,由于霍夫迈斯特效应,胶珠内部孔径较大且分布不均,机械稳定性和生物容纳量明显高于淡水组,根据拉曼光谱解析表明添加海水后胶珠中-OH可更大程度与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利用活化后的包埋菌处理含海水污水,经过21 d的运行NH4+-N去除率达到90%左右,化学计量比△NH4+-N:△NO2--N:△NO3--N稳定在1:(1.04±0.1):(0.17±0.02),自第21 d开始静止运行至第46 d后负荷提升1倍,氨氮去除率和化学计量比无明显波动,总氮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总氮去除负荷为0.2kg·(m3·d)-1.  相似文献   
895.
为解决当前在石化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管理标准和流程无法统一、管理措施无法落实、管理体系运行与实际管理两张皮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贯穿从总部到基层单位并涵盖安全主要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从设计理念、技术路线、功能架构、主要业务功能等方面逐一做了介绍。通过在推广企业的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简化工作程序、实现安全绩效量化分析等优点,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96.
介绍了氮气泡沫研究进展和现状,分析了氮气泡沫的灭火原理、稳定性以及应用实例。氮气是惰性气体,不溶于水,在水中扩散速率较小,其与泡沫液混合发泡产生的氮气泡沫与空气、二氧化碳等相比,具有持久惰化、稳定性好,灭火效果显著等优势。  相似文献   
897.
目的为铝壳船船体不同腐蚀状态板材相应修换要求的提出提供试验数据支持。方法针对服役10年的铝壳船船体板材,开展不同腐蚀情况无明显腐蚀区、穿孔点蚀周围区、多点蚀区的铝壳船船体板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服役铝板无点蚀区,抗拉强度损失量为9.6%;点蚀深度越大,力学性能损失越大,最大点蚀深度为87.7%时,抗拉强度损失率达56%。相同点蚀覆盖面积试样,点蚀深度较大的,力学性能损失较大。结论影响铝合金船体板力学性能的点蚀参数中,点蚀深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98.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成分Al-Zn-In系铝合金牺牲阳极在常规海水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方法使用牺牲阳极电流效率测试和表面形貌观察等方法。结果三种不同成分铝合金牺牲阳极的电流效率均超过了90%,其中成分3的阳极表面溶解最均匀,呈现均匀溶解形貌,并且未见明显的腐蚀坑和晶间腐蚀现象。结论Al-Zn-In系铝合金牺牲阳极中,加入一定量的In、Zn和适量的Si,可以提高牺牲阳极的电化学性能,三种不同成分Al-Zn-In系铝合金牺牲阳极中,成分3牺牲阳极具有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99.
互花米草入侵对胶州湾潮滩湿地硫素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胶州湾互花米草潮滩(入侵前为光滩)和光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互花米草入侵下胶州湾潮滩湿地土壤总硫(Total sulfur, TS)、有效硫(Available sulfur, AS)及互花米草各器官TS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0~60 cm土壤TS((1.53±0.24) g·kg~(-1)))和AS((0.75±0.04) g·kg~(-1))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入侵前光滩湿地TS((1.13±0.09) g·kg~(-1))和AS((0.53±0.02) g·kg~(-1))的平均含量(n=54,p0.05),增幅分别为35.40%和41.51%.其中,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30~50 cm土层TS含量和20~60 cm土层AS含量较入侵前的光滩湿地大幅增加(n=9,p0.05).与光滩相比,6、10、12月互花米草潮滩土壤TS含量增幅分别为14.53%、67.86%、22.52%,AS含量增幅分别为48.72%、39.06%、50.98%.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导致土壤EC、有机质的改变是影响其土壤AS含量分布的关键因素.互花米草TS含量均值为(2.73±0.39) g·kg~(-1),6月植物TS含量与10月、12月植物TS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9,p0.05),硫(S)累积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同种器官内6月根、茎、叶的硫累积系数(Accumulation Factor of sulfur, AF_S)均高于10月、12月.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总体增加了土壤硫库储量,提高了湿地土壤AS的供给能力,但增加了其时空变异性,AS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00.
为了解不同污泥龄(SRT)对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采用4组延时厌氧(180min)/低氧(溶解氧0.5~1.0 mg·L~(-1))运行的SBR反应器,以实际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的SRT(5、10、15、25 d)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及其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SRT≥10 d时,短SRT有利于提高PAOs的竞争优势;在SRT为15 d和10 d时,系统除磷性能均较高,尤其是当SRT=10 d时,PPAOs,An平均为68.4%,PRA和PUA分别高达31.9mg·L~(-1)和34.3 mg·L~(-1).在SRT为15 d和10 d时,系统的硝化性能不受SRT变化的影响,且在SRT=15 d时,系统具有最高的脱氮性能,TN去除率和SNED率分别平均为89.6%和71.8%.在SRT≥10 d时,系统的COD去除性能不受SRT的变化影响,去除率达78%以上;但SRT=5 d时,由于系统生物量的流失使得系统对C、N、P的去除性能均较差,SNED率和PO3-4-P去除率分别低至5.7%和0.5%.此外,在SRT=15 d时,系统污泥沉降性能最好,SV和SVI分别为20%和64 mL·g~(-1),且污泥浓度随着SRT的延长而升高;长SRT(25 d)下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