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评估其在大气环境中的产生,是全面认识气溶胶的环境、气候与健康效应的关键所在.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曾经被忽略的低挥发性有机物(LVOCs)的大气氧化反应,可能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因此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本文对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大气氧化反应及SOA的形成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从LVOCs在大气中的基本氧化机制出发,较为详尽地展示了迄今为止关于LVOCs的实验室定性与定量研究、场地观测研究以及理论模式研究.鉴于LVOCs研究面临的困难,如LVOCs的难以探测性、其在大气中反应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理论模拟中多参数化等,本文提出了未来深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有望为将来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同时也将为国内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的防控减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2.
利用卫星和地基遥感气溶胶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多气溶胶性质参量与PM2.5的相关性,提出了计算粒子直径小于2.5μm的气溶胶体积浓度和光学厚度(AOD)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2012年3~9月北京地区地基遥感气溶胶体积浓度和光学厚度进行了尺度校正.结果表明:多种气溶胶遥感参量如气溶胶光学厚度、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等均与PM2.5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比于卫星遥感参量,地基遥感参量与PM2.5的相关性更好;各波段的总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2.5的相关性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经粒子尺度校正后,气溶胶的体积浓度和长波段总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2.5的相关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3.
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离子浓度,pH值对苯酚荧光光谱特征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腐殖酸对苯酚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表明,天然水中9种常见离子Na+、Mg2+、Ca2+、K+、NH4+、Cl-、HCO3-、SO42-、HPO42-对苯酚的荧光光谱形状和荧光强度基本无影响;NO3-的存在会使苯酚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荧光强度随着NO3-浓度增大而减小.苯酚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存在形式不同,致使pH值对其荧光光谱特征参数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在碱性条件下,由于羟基的电离使荧光强度很弱.腐殖酸的存在使苯酚发生荧光猝灭,采用Stern-Volmer方程修正式对实验猝灭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拟合结果较好,相关系数为0.9995.  相似文献   
44.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市夏季平均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ρ(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密度的平均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冬季除12:30—15:00相对较小外,其余时间都很大;夏季大气能见度的平均日变化呈单峰结构,而冬季呈双峰结构;夏季平均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密度通常比冬季的小;北京市夏季平均大气能见度比冬季的小,主要原因在于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大,半径大于1 25μm的大粒子数密度较大,夏冬季0:00—9:00各时刻的平均能见度存在较大差别,其余时间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5.
陈伟  徐学哲  刘文清 《环境科学》2024,45(4):1950-1962
苏皖鲁豫交界区域是长三角和京津冀及周边两大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的连接带,揭示该区域PM2.5和O3污染特征对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7~2021年苏皖鲁豫交界区域22个地市的国家空气环境监测网络观测数据,探讨了该区域PM2.5和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结果表明:①2017~2021年区域PM2.5浓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M2.5浓度月均值呈现“U型”分布,冬季PM2.5浓度仍维持高位.O3-8h-90%浓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O3-8h-90%浓度月均值变化呈“M型”分布,夏秋季O3污染程度未有好转.②与2017年相比,2021年PM2.5-O3复合污染天数减少了52 d,但PM2.5污染仍占主导地位.③PM2.5和O3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区域中部和北部城市,且中部城市PM2.5和O3污染程度均改善显著.④采用Moran''s I指数和LISA指数分析了区域PM2.5和O3-8h-90%浓度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PM2.5和O3-8h-90%浓度均具有空间相关性,PM2.5浓度主要表现为高值-高值聚集或低值-低值聚集现象,且高值-高值聚集有从中部向西部转移的现象,2020年和2021年O3-8h-90%浓度表现为高值-高值聚集或低值-低值聚集现象.⑤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利用KZ滤波方法量化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区域PM2.5和O3-8h浓度的贡献,两者主要受到污染物排放影响,贡献率分别为101.0%和99.3%,表明污染物减排是驱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此外,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贡献在一、四季度为正值,二、三季度为负值,而对O3-8h浓度的影响则反之,且气象条件对不同城市PM2.5和O3-8h浓度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6.
京津冀区域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加强区域间的环境合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网络不健全、监测项目覆盖不全面、监测新技术应用不足、质控体系不完善、信息产品供给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等问题,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对区域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能力,亟需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的监测网络,增设传输研究、污染监控等特殊监测点位;逐步拓展监测项目,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和O_3前体物监测;加快遥感监测等立体监测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全面分析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传输规律;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支持;规范监测事权上收后的全过程质控体系,建立颗粒物标准方法比对和O_3量值传递质控机制;构建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应用与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47.
对中国典型的小型焚烧设施现状和二噁英类排放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未经处理的小型垃圾焚烧设施烟气中二噁英类毒性当量(TEQ)大于6 ng/m3,小型火化机烟气中二噁英类TEQ大于5 ng/m3.设计并检验了布袋除尘器和活性炭滤布的二噁英类去除效果.仅使用布袋除尘器二噁英类去除率不高,布袋除尘器和活性炭滤布联用可以有效去除飞灰和气相中的二噁英类,去除率达到90%左右,可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二噁英类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8.
NH3是大气中含量仅次于NO和N2的含氮化合物,也是大气中重要的碱性气体,作为酸性污染物的中和剂,NH3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介绍了大气NH3的主要农业和非农业排放来源,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大气NH3的光谱测量技术(光声光谱技术,量子级联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傅里叶红外分析技术,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吸收光谱技术以及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其进展,总结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技术要点、应用领域以及在最近10年对大气NH3的测量结果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9.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污染物测试方法———激光质谱法的原理和特点。我们应用这一方法对机动车尾气进行了初步探测 ,得到了 2 6 6nm激光作用下汽车尾气的激光电离质谱图 ,并对摩托车发动机运行状态与苯系列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测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表征气溶胶的垂直结构和各层气溶胶的性质。方法使用金华站点激光雷达观测数据进行个例分析,用梯度法对边界层进行反演,利用退偏振比、颜色比和光学厚度对大气中不同高度的气溶胶层进行分析。结果大气垂直结构会出现多层不同性质的气溶胶层,激光雷达可以准确地探测气溶胶随时间变化的垂直结构特征。选取0点至8点进行分析表明,在1.5km高度上下出现两层气溶胶层,上下两层气溶胶层呈现出不同的性质,且其性质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结论大气边界层以外气溶胶分布较为复杂,利用激光雷达探测的气溶胶消光系数、退偏振比、颜色比和光学厚度等参数能够较好地表征气溶胶的垂直结构和各层气溶胶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