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71.
以稻草为主要营养基质对平菇进行深层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100、200、400、600、800 mg·L-1)直接湖蓝5B对平菇菌丝体产量的影响,以及平菇对不同浓度(100、150、200、250、300、400 mg·L-1)直接湖蓝5B的脱色率.此外,还研究了平菇分别与3种酵母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混菌培养及用不同浓度(50、100、200、300、400 mg·L-1)直接湖蓝5B预适应培养的平菇菌种对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和直接湖蓝5B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400 mg·L-1的直接湖蓝5B均可显著提高了平菇菌丝体产量,而800 mg·L-1的染料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染料浓度越高,平菇对其的脱色率越低,发酵时间越长,脱色效果越好.与平菇单菌发酵相比,平菇分别与酿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培养可显著提高发酵体系漆酶的活性,平菇分别与所试3种酵母菌混菌培养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显著增加,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培养时两种酶活性的增加量最大;用50、100、200 mg·L-1直接湖蓝5B预适应培养的菌种接种可显著提高平菇分泌的漆酶的活性,而50mg·L-1和100 mg·L-1的则显著提高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平菇分别与所试3种酵母混菌培养,以及用50 mg·L-1和100 mg·L-1直接湖蓝5B预培养的平菇菌种接种,发酵体系对直接湖蓝5B的脱色效果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平菇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培养时脱色率最高,达96.3%.通过比较直接湖蓝5B脱色率与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脱色率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2.
为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进行抑藻,本研究对不同稻草秸秆进行了特定方式的发酵,测定了发酵液对常见淡水藻类的化感效应,探讨了其中抑藻作用强的发酵液抑藻机理.结果表明:与普通稻草秸秆发酵液相比,水稻分蘖枝发酵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显著好于普通稻草秸秆发酵液(P<0.05),作用72h水稻分蘖枝发酵液抑制率为93.21%,168h为97.96%,而稻草秸秆发酵液120h抑制率为68.20%,168h抑制率反而显著下降,只有27.65%;前者Eh50为14.073h,后者为21.036h;水稻分蘖枝发酵液对蓝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3种淡水藻均有良好抑制作用,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最佳(P<0.05).在水稻分蘖枝发酵液胁迫下,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以及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含量下降,藻细胞叶绿素自发荧光值持续降低,藻细胞结构破坏.推测水稻分蘖枝发酵液的抑藻机制之一是将藻细胞光合系统作为其攻击的靶点从而抑制藻类生长,并最终破坏细胞结构,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3.
在化感物质焦性没食子酸和亚麻酸单独抑藻的基础上,将两种化感物质按不同初始浓度组合进行联合抑藻的实验.根据实验过程中藻密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采用微元分析法,通过相应的偏微分方程,建立了化感物质复合抑藻时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和预测焦性没食子酸与亚麻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联合抑藻时藻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该模型还可以预测不同时间节点上,化感物质复合抑藻的半抑制浓度(EC50)、最小有效浓度(MIC),以及联合抑藻的最佳浓度组合和在成本控制下的联合抑藻最佳浓度组合等.该研究对指导制备高效、经济的复合生物抑藻剂及其应用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采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溶液作用于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发现10μg/L茶多酚就可极显著地增强腓肠肌的收缩张力,且随着其浓度的加大而张力增加,直至茶多酚浓度超过160μg/L时,肌肉张力开始回落,间接证明了茶多酚能够促进肌细胞内质网钙库中Ca2+向细胞质的释放.实验还发现,茶多酚能够显著地缩短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单收缩的潜伏期,但不影响动作电位单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传导速度.这是由于茶多酚能提高蟾蜍神经-肌肉接头处微终板电位(MEPP)的频率和振幅,从而提高终板膜的兴奋性,使动作电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速度加快,缩短了突触延搁的时间.由此推测,这种兴奋性的加强还是源于茶多酚可促进神经纤维轴突末梢Ca2+内流,使细胞质中Ca2+浓度增加,导致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苯丙烯酸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影响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将不同浓度的苯丙烯酸作用于水华鱼腥藻,并以其最佳抑藻浓度进行鲤鱼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苯丙烯酸能有效抑制水华鱼腥藻的生长.以抑藻作用最佳浓度(0.9 mmol/L)的苯丙烯酸作用于鲤鱼,发现其对鲤鱼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肝脏、鳃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活性也没有明显影响.这说明该浓度下的苯丙烯酸对鲤鱼基本无毒性作用,在水华治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甘蓝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的阳离子染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低值的地产甘蓝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阳离子染料的可行性,选用了亚甲蓝、中性红、吖啶橙3种染料,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如吸附剂量、染料浓度、吸附剂粒径、pH值、吸附时间等,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初始pH值大于4,3种染料去除率高.吸附在12h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或Freundlich模式,吸附过程符合Lan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由此表明甘蓝皮是一种优良的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7.
虎纹蛙和大树蛙肾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透射电镜比较了大树蛙和虎纹蛙肾细胞的超微结构,大树蛙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具发达的质膜内褶迷路,虎纹蛙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无比结构;小树蛙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含丰富的质膜内褶,虎纹蛙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质膜内褶较少;两种蛙的集合管上皮细胞都有质膜内褶迷路;结果表明,虎纹蛙和大树蛙之间肾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的差异是与它们不同的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8.
张庭廷  胡春霞  陈波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345-5352
针对铜绿微囊藻在稻草秸秆(水稻分蘖枝)发酵液胁迫下的酶学特征及抗氧化能力、藻毒素和多糖含量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旨在为利用稻草秸秆抑藻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水稻分蘖枝发酵液胁迫下,其表征藻细胞代谢水平的酯酶活性显著降低,实验第5d,最高浓度组(0.65%V/V)99.9%的藻细胞内酯酶活性均被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分别下降至同期对照组的11.03%和8.47%;丙二醛(MDA)含量则与发酵液浓度以及作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分析表明,所有浓度组和作用时间内r值均大于0.9,而P值均小于0.01,表明水稻分蘖枝发酵液可显著降低藻细胞的抗氧化水平;但高浓度水稻分蘖枝发酵液没有引起微囊藻毒素(MCs)升高,甚至显著降低MCs和多糖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1.因此,水稻分蘖枝发酵液可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的代谢过程,降低藻细胞抗氧化以及抵御对环境胁迫的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抑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游憩活动对赭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赭山风景区选取了3种类型的游道,每种类型游道上分别选取一条与游道垂直的样带,每条样带内按照距游道距离的不同设置4个样点,每个样点的取样面积为30×30cm2、取枯枝落叶层并以5cm为一个层垂直向下取4层土样,用手拣法和网筛法拾取大型土壤动物。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039头,隶属于3门8纲22个类群。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H')、集聚度等指标对不同样带和样点的不同土层中捕获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①赭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受到游憩活动的影响明显,游憩活动量越大土壤动物捕获量越少;②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水平方向上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呈现递增规律;③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向表层集聚明显,游憩活动的影响导致大型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表层聚集度由近游道样点向远离游道样点逐渐增大。此外,在游憩活动的影响下,大型土壤动物在水平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80.
亚油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利用化感物质控制水华藻类,实验探讨了亚油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亚油酸处理铜绿微囊藻后,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下降、细胞外液中电导率、OD260增加;细胞O2 、MDA产生增多; SOD酶活力和比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在前4d内应激性升高,SOD同工酶的谱带在亚油酸浓度为0.1mg/L时表达增强.在亚油酸抑藻的实验组中同时加入抗氧化剂维生素C后, O2 的产生减少,藻生物量增加.因此推测亚油酸的抑藻机理可能是通过O2 的产生,引起细胞质膜的膜质过氧化,造成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并导致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损伤,从而抑制了叶绿素a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最终使藻细胞死亡与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