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8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我国东部矿区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已经给矿区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矿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不断下降,矿区生态系统正在发生退化。华东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煤炭产区,该地区为高潜水位区域,因此该地区的生态退化具有其独特性,地表塌陷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地面积水、水土流失等是引起这一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甘孜州东部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之一,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呈现出南优北差、西优东差的格局。据矿业历史及现状影响,建立承载力—矿业活动关系模式,将承载力分为正荷载、等荷载和超荷载三种状态。采用生态地质环境危险性与潜在损失承载体求积运算的方式获取风险值,并进行四级风险区划。风险空间分布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形态,矿业活动区及其缓冲区、小流域、大流域都处于风险联动的系统内,风险区划与承载力区划成正相关关系。针对生态地质环境风险提出加强小矿有序开发、加强勘查和开发过程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监测系统和加强矿山环境问题治理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3.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8个气象站的沙尘暴日数、持续时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REOF)、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变换,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区域沙尘暴日数大致呈北多南少型分布;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全区一致的沙尘暴异常是该区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沙尘暴气候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柴达木—茶卡寒旱区、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沙尘暴频次最高,陕甘宁黄土高原区频次最少;近40多年来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呈减少的态势;沙尘暴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发生气候突变,突变起源于沙漠及相邻地区,并由外围沙漠区向中间地带传播。沙尘暴持续时间最长的不是高频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而是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最短的也不在频次最低的陕甘宁黄土高原区,而在柴达木—茶卡寒旱区;沙尘暴高发的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持续时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两个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变率增大;90年代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通过构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和驱动力指数模型,开展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结果如下:①1990年农村发展水平普遍比较落后,2000年农村发展总体格局基本形成,2005年各地区普遍进入中等以上发达水平,但区域差异进一步拉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发展呈面状辐射扩散态势;②除人均耕地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外,其他指标均为农村发展的积极推动因素,尤以农民人均所得指标为最;③今后应借助工业化、城镇化的外部动力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合力助推,倡导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注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培育与引进,既要进行农村产业升级,强化非农产业发展,又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55.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区在高气溶胶污染下臭氧形成的问题。过去对臭氧污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臭氧前提物(NOx, CO和VOCs)的讨论。并根据其各自的排放量研究臭氧形成在本地区是由NOx 还是VOCs控制的。然而,在中国高气溶胶频发的条件下,太阳辐射被强烈压抑,极大减少了臭氧形成的光化学过程。因此本文建议,除去臭氧形成的NOx及VOCs控制条件,还应有一个太阳光子控制条件。而中国由于高气溶胶污染,目前臭氧的形成应是受太阳光子控制条件的影响。因此压抑了臭氧的形成。然而,随着气溶胶污染的治理和改善,光化学活动的增强,臭氧污染会成为中国将来的严重问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6.
东营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属黄河人海口的三角洲地区,城区面积69km^2,辖区人口约54万。东营市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  相似文献   
57.
江苏沿海地区化工事故时空变化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汇总了2006—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生的化工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时间趋势、空间分布、事故原因、死亡人数以及类型等特点。结果表明:事故发生频次稳定,增长趋势不明显。71%的事故发生于园区内,29%的事故发生在分散企业。连云港事故主要发生于沿海化工区密集带,盐城事故主要分布于沿海化工区域,少数发生在内陆地区,南通事故发生地点较为分散。总体来看,江苏沿海地区化工事故具有数量多,影响广,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
地球系统模式CESM模拟的ENSO变率与中国东部降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球系统模式(CESM)的千年控制模拟试验结果,以Niño3.4区的逐月海表温度变化为指标,辨识了212次El Niño事件、226次La Niña事件;分析了El Niño和La Niña事件发生当年及次年中国东部5-9月降水异常的空间格局;探讨了ENSO与华北、江淮、江南和华南4个区域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El Niño事件发生的当年5-9月,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减少2%~10%,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略有增加(0~2%);次年,江南地区转为降水增加(2%~10%),华北北部降水继续减少。在La Niña事件发生的当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增加2%~10%);次年,江淮地区降水显著减少(2%~5%)。ENSO增强会导致降水变幅加大。在El Niño衰减并向La Niña快速发展的年份,江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其他年份高1倍以上。这些认识为深入揭示气候系统内部年际变率对中国东部降水格局变化与区域旱涝的影响作用、理解2016年长江中下游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提供了异常天气气候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59.
植被变化往往受到不同气候变量的综合作用,人类活动影响又使得植被对气候响应变得更为复杂,如何准确判别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是植被变化归因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点.研究基于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使用1982-2006 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降水、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和风等气候变量对中国东部植被变化的相对影响,并选取了NDVI变化较为典型的区域,量化了农业活动对该地区植被变化的相对贡献.PLS回归方法兼具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的优点,克服了众多自变量之间存在强烈交互相关导致的多元共线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 1982-2006 年间,中国东部逐月NDVI的年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在12、1-5 月,NDVI以显著上升为主,上升区域主要位于淮河以北.在6-10月,NDVI以显著下降为主,下降区域主要为淮河以南的部分区域,特别是6 月江苏一带NDVI的大范围下降尤为明显.不过与NDVI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相比,更多区域的NDVI在各月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② 在NDVI显著上升的站点,对NDVI变化最具解释意义的气候变量为气温,特别是冬末春初(2-3 月)的升温对黄淮海区域NDVI的显著上升具有主导控制作用.而对于NDVI 显著下降的站点,多数都不能从气候角度解释这些区域的NDVI 变化.③ 江苏省NDVI在6 月出现的大范围显著下降,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以及油菜面积的增加具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60.
峻岭 《防灾博览》2014,(2):76-79
正海水又苦又咸,而淡化海水成本高昂,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缺水的人类应该如何向大海要淡水?人类能不能像开采石油那样从海底开采淡水?答案是肯定的,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确实存在淡水资源,而且不久前,我国在浙江省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打出了一口淡水井,此举开创了我国海底探水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