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安全科学   32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51篇
综合类   976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208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Phosphorus is an important limiting nutrient in many ecosystems. Consequently,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on phosphate uptake and algal growth due to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algal blooms induced by eutrophication. The co-existence of surface adsorbed and intracellular phosphorus pools indicate that phosphate uptake by phytoplankton is, to some extent, a two-stage kinetic process. However, almost all previous uptake models considered the internal uptake stage only and ignored the possible impact of surface adsoption. In this article, a two-stage kinetic uptake model considering both surface adsorption and P-stress on phosphate uptake by algae was constructed and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one-stage models,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on short-term uptake kinetics of a green algae S. quadricaud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suitable parameters, the two-stage uptake model not only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better, but also gave more reasonable and realistic explanations to the phosphate uptake process. The results are meaningful as surface-adsorption of phosphate may a ect the uptake process of phosphate and assist in understanding realistic phosphate uptake kinetics in phytoplankton.  相似文献   
992.
We studied the responses of soil fauna to a simul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nursery experimental plots in Subtropical China. Dissolved NH4NO3 was applied to the soil by spraying twice per month for 16 months, starting January 2003 with treatments of 0, 5, 10, 15 and 30 gN/(m2·a). Soil fauna was sampled after 6, 9, 13 and 16 months of treatment in three soil depths (0-5 cm, 5-10 cm, 10-15 cm). Soil available N increased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increasing N treatment, whereas soil pH decreased. Bacterial and fungal densities were elevated by the N treatment. Soil fauna increased in the lower nitrogen treatments but decreased in the higher N treatments, which might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a threshold around 10 gN/(m2·a) for the stimulating effects of N addition. The N effects were dependent on the soil depth and sampling time. The data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N treatments wer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N saturation, especially the concentration of NO3- in the soil.  相似文献   
993.
从燃煤电厂生物滴滤系统填料的生物膜上筛选分离出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JH8。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菌株JH8进行反硝化特性研究,发现该菌可以分别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氮源,在50℃条件下进行好氧反硝化,24 h内的脱氮率高达86.96%和97.63%。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该菌最优脱氮条件:以柠檬酸钠为碳源、转速为160 r/min、C/N为16,优化后该菌24 h内脱氮率可达99%。该菌的分离对于研究高温环境下的好氧反硝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前,生活垃圾污染已经日趋严重,而生活垃圾渗滤液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它影响地表景观,污染地下水,因此,对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电化学氧化法研究生活垃圾渗滤液中CODcr和NH3-N去除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出:当电流密度为7.5 A/dm2、NaCl投加量为2g、pH为4时,经过2h的电解,二者的去除率均很高,因此,这种电化学氧化法对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化工废水处理的方法,对化学需氧量测定概念及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高锰酸钾法来进行化学需氧量测定实验,做好化工废水处理工作。据此,有利用提高化工废水处理水平,降低化工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以优化配置化工企业的资源,提高化工企业资源利用率,从而保障化工废水处理工作的质量,实现化工废水处理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96.
屋顶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而且对城市二氧化碳减排具有一定作用。文章利用自行设计的熏气装置对几种常见屋顶绿化植物进行CO2熏气实验,测定其对CO2的吸收速率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红叶石楠、红继木和石榴等绿化植物对CO2具有显著的吸收能力,其中红叶石楠的吸收速率最高,达7.058 L/(m.2d),绿化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受屋面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超过34℃时吸收速率快速减小;在实验观测基础上,结合武汉城市区域气候特征、建筑物荷载能力、屋顶绿化可用面积等信息,分析得到武汉市进行规模化屋顶绿化之后,每年可吸收转化CO21.696×106t,相当于一个194 MW火力发电厂一年的CO2排放量,屋顶绿化的发展前景较可观。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街区详细规划通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城市建筑会导致城市街区内部风速降低并加剧空气污染,因此对城市详细规划进行通风评估十分必要.由于数值模拟具有经济简便的优势,因此以USSM模式为工具,对城市街区详细规划通风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汉堡大学CEDVAL风洞实验数据集对USSM模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表明USSM模式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建筑对近地层风场的影响.通过36组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了建筑密度、排列方式和楼高高低错落对街区通风条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系列关于通风条件优化的详细规划策略,包括:①对于建筑密度较高的街区,应该依主导风向预留通风道;②相同容积率条件下,分散的建筑布局比集中连片的建筑布局更有利于获得通风条件;③略有错落的建筑布局对于获取更好的通风条件有较大帮助;④较矮的建筑物应布设在上风向,而较高的建筑应布设在下风向.最后,以深圳后海地区详细规划方案为例进行了实际案例评价分析,证明即使街区内的容积率不变,按照一定原则对方案进行调整,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街区内的通风条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以数值模式为工具进行城市街区详细规划的通风评估,是提高城市街区通风能力的一种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适合在我国内地各城市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生物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效菌株的筛选是重要条件。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高效亚硫酸盐还原细菌SRB,该菌为兼性厌氧菌、弧状菌体、不产芽孢、革兰氏阴性,结合菌落形态等特征,判定为脱硫弧菌属。以单因素实验考查了pH、温度、SO32-浓度、培养时间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和影响因素顺序。结果表明,影响该菌株脱硫能力大小的因素顺序为SO32->温度>pH>时间,最佳脱硫条件为温度30℃、SO32-浓度为4 500 mg/L、pH 6.0、时间4 d,该优化条件下的脱硫效率为81.4%。  相似文献   
999.
深圳市机动车PM_(2.5)排放因子隧道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深圳市机动车排放PM2.5化学特性,选取深圳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隧道进行机动车排放因子测试。通过连续8 d的监测,获得隧道内PM2.5质量、EC、OC的浓度、交通参数、气象参数等实测数据。利用单程隧道活塞效应计算出隧道内机动车排放PM2.5质量、EC、OC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64.0,9.68,20.2 mg(/km.辆)。隧道内OC/EC的值在0.32~0.74之间,平均为0.52,表明深圳市机动车对PM2.5的排放,柴油车起主要作用。对塘朗山隧道与国内外其他隧道实验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M2.5质量的平均排放因子高低与机动车组中重型车所占比例大小规律一致,说明机动车组中重型车比例是城市控制机动车PM2.5排放的主要因素。利用线性回归分别计算重型车、轻型车对PM2.5质量、EC、OC的排放因子,经分析重型车为深圳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的重点,尤其是重型柴油车。  相似文献   
1000.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热碱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污泥的最佳处理条件,分析静态实验对动态实验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静态实验处理条件下,污泥热碱处理的最佳初始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13、30℃、10 h;在最适条件下,COD溶出率、水相中的蛋白质和多糖浓度依次为61.53%、761.73 mg/L、649.85 mg/L;动态实验最佳反应时间为10 h,在此最佳条件下COD溶出率为75.77%、多糖浓度为842.34 mg/L,蛋白质浓度随着反应时间上下波动,总体破解效果高于静态实验。以上结果表明,污泥静态实验对动态实验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热碱联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