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370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浓缩果汁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新鲜水,排放废水COD含量高,水质、水量波动大,传统的好氧处理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通过对几个典型浓缩果汁企业用水的调查和在线监测,从水量控制、废水减排、废水处理工艺等方面提出节水减污建议,实行清洁生产措施后,该企业耗水量减少了31.68%,排入污水站COD总量减少约20%。  相似文献   
92.
为评估昆明市计划首批建设二环路内16座合流污水调蓄池(规模为21.3×104 m3)的环境效益,采用构建降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模拟调蓄池的运行情况,对其截污效能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08年的113场降雨中,调蓄池共截流污水量1 868.73×104 m3,CODCr、TN、TP污染负荷的截流量分别为5 195.28、810.76、68.78 t,污水截流量占合流污水溢流量的11.18%. 昆明主城调蓄池是在充分利用和衔接已建、在建的排水管网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设计的,调蓄池效能受既定配套条件、场地、降雨特征等的多重影响,建议加大调蓄池和污水处理厂的联动性,并采取集中调蓄截流为主、分散式面源治理为辅的策略,综合防治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和合流污水溢流污染.   相似文献   
93.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工业园区减污降碳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园区通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现碳达峰,既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工业领域建设生态文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国家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面临的问题,探索园区减污降碳协同路径,一是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开展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共享和管理;二是以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把关为抓手,严控环境准入;三是以清洁生产审核为契机,推动源头削减、生产全过程控制和提升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四是推动能源转型,优化能源消耗方式,提升能源效率;五是加强园区智慧化建设,提升能源消耗和环境治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六是组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和典型案例征集。  相似文献   
94.
95.
综述了RO膜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及EPS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RO膜生物污堵的监测技术和控制方法进行总结。膜面微生物中变形菌门(α-,β-和γ-变形菌纲)、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产生EPS较多的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在膜污堵中起到重要作用。EPS中多糖更易附着于膜面,EPS中大分子组分的RO膜污堵潜势更高,透明胞外聚合物(TEP)能促进生物污堵的形成。对进水中有机物参数和微生物参数的测定能反映进水RO膜污堵潜势,但并不能用于确定膜面污堵的实际情况。而对RO膜组件的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反映膜污堵状态。进水预处理和膜清洗已被用于延缓RO膜生物污堵,而膜改性和生物处理等方法的开发为RO膜生物污堵的控制提供了新途径。根据研究现状,认为今后反渗透膜抗生物污堵的研究需要完善进水生物污堵潜势评价指标,加大对膜面污堵中优势菌群和污堵潜势大的EPS的控制研究,并对新型抗污染改性膜的工程实用性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96.
农药化工废水水质复杂、可生化性差,采用传统生物工艺的处理难度大且效果不理想。针对国内某农药化工废水蒸发后产生的污凝水,采用常规生物处理后,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及氨氮(NH3-N)不能达到当地污水处理厂收纳标准的问题,该项目采用外部投加工程菌以提高原生化单元的污水理效能,并增设超滤和反渗透双膜工艺以保障出水水质。改造后的工艺系统调试表明,工程菌增效提升了生化处理单元对污水COD及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与67%),双膜工艺保障处理后,水质[ρ(COD)<500 mg/L,ρ(TN)<70 mg/L,ρ(NH3-N)<45 mg/L]达到下游污水处理厂的收纳标准。经成本核算,该厂污凝水处理项目运行成本为52.77元/t。工程菌增效/双膜工艺改造方案实现了对该厂污水的达标处理排放。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当前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大多关注国家或省级尺度,且聚焦单一环境介质,缺少城市尺度、多介质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协同性研究。分析了2013—2019年中国178个城市工业CO2排放与SO2、NOx、COD、NH3-N 4类不同介质污染物排放的协同度,并探究了影响协同度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工业CO2和各类污染物的年平均减排协同度呈现“N”型变化趋势。约40%的城市已实现工业协同减污降碳,约50%的城市只实现污染物减排,碳污均增排城市约占10%。加强政府政策力度是影响城市工业协同减污降碳的关键因素,且东、中、西部城市工业协同减污降碳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此外,鼓励科技创新和吸引人才回流是促进老工业城市协同减污降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