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22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济南地表水浅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2~2008年济南市地表水体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元素分析,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砷、镉和总铬含量随时间呈增加趋势;铜和铅呈趋于稳定的趋势;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dCrAsPbCu,就平均污染程度而言,所有被测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均超过背景值。重金属平均污染程度为中等生态危害。R I顺序为:小清河徒骇河卧虎山水库大明湖黄河锦绣川水库。说明流域内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输入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强生态危害的小清河Cd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污染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22.
青海湖流域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及其水位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补给来源及水位变化是干旱– 半干旱地区生态和植被的主要制约要素之一,也是 开展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的关键。通过青海湖流域2000 年8 月和2009 年8 月浅 层地下水埋深的调查,以及地下水、河水和雨水氢氧同位素分析,揭示了青海湖流域浅层地下水 埋深的基本状况,明确了大气降水是青海湖流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水位变化受居民 用水量的影响外,主要与降水量、地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ETM+图像与ASAR数据在探测浅层地下水方面的优缺点,并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区遥感资料的处理,研究了光谱图像与雷达数据融合后在探测浅层地下水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该方法虽不能精确地探测到浅层地下水的埋深与范围,但对掌握宏观区域上浅表层地下水的分布较之单一数据源具有更快速、更直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通过室外试验的方法、从二维角度入手并将排桩参数与瑞利波波长建立联系研究了几何参数变化时隔振半径的变化。结果表明:单排桩可取得整体性的隔振特点,并且隔振效果最佳的区域在桩后较近的距离;桩长增加可使其隔振效果提升且隔振半径随桩长与波长比值的增加而增加,当桩长与波长比值小于0.320时,隔振半径为0;随比值增加到0.820左右,隔振半径增加到约0.680 m。桩间距的增加可使其隔振效果变差,隔振半径随桩间距与波长比值增加而降低,当比值达到0.300~0.430时,隔振半径长度降为0。振源距离增加可使得排桩隔振效果增强,而隔振半径随振源距与波长比值增加而增加,当比值在0.165~0.305的范围内时,隔振半径为0;随比值增加到0.808左右,隔振半径的长度增加到约0.512 m。  相似文献   
25.
为更好支撑北京市丰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管控与防治工作,以丰台区永定河以东区域枯水期浅层地下水长序列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数理统计、Gibbs图和离子比例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丰台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变规律、形成机制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现状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差,地下水中各指标平均浓度自1976年至今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l-、SO42-和总硬度(TH)污染范围总体呈扩大趋势,溶解性总固体(TDS)和硝酸盐氮(NO3-)污染范围以2005年为拐点呈先扩大后缩小趋势;②各年份地下水中优势阴、阳离子均为HCO3-和Ca2+,1976年和2021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数依次为8和17种,其主要水型依次为HCO3·SO4-Ca·Mg·Na(40%)和HCO3·Cl·SO4-Ca·Na·Mg(23.88%),各年份区域范围内与沿地下水流向上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呈现复杂化趋势,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变过程中水化学组分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③地下水受岩石风化和蒸发结晶双重作用,且以蒸发作用为主,地下水阳离子交替作用较弱,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为Ca2+和Mg2+的主要来源;④离子比例分析得出,外源输入的NO3-和Cl-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城市污水,且2005年前农业活动污染影响较大,与研究区历史上大量渗坑、渗井、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直排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6.
农业活动干扰下地下水无机碳循环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识别浅层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过程,选择我国北方某集约化蔬菜种植基地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水化学组成、氢氧同位素以及溶解性无机碳(DIC)碳同位素组成,探讨浅层地下水来源以及DIC来源和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沿地下水流向,水化学类型由HCO3?-Ca2+-Mg2+型转变为HCO3--SO42--Mg2+-Ca2+型;浅层地下水δD组成范围为-69.6‰~-52.7‰,均值为-63.5‰,δ18O组成范围为-9.29‰~-6.80‰,均值为-8.45‰.大气降水是浅层地下水重要补给来源,靠近河水的浅层地下水还接受地表水的补给;浅层地下水δ13CDIC组成范围为-11.76‰~-5.85‰,均值为-10.43‰.浅层地下水DIC来源包括土壤CO2、碳酸盐矿物以及有机质分解.河水DIC侧渗对局部浅层地下水DIC碳同位素造成影响,化学肥料引起的酸性物质参与碳酸盐矿物风化作用以及浅层地下水CO2去气作用对地下水δ13CDIC组成产生影响,在利用DIC碳同位素识别地下水污染来源时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7.
汪霄  李曼 《环境工程》2015,33(3):153-157
为了实现治霾目标,国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3]48号),明确提出将积极推广浅层地温能,扩大其在城镇建筑用能中的比例。我国浅层地温能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障碍,为了克服市场调节失灵问题,借助事物发展动力原则,结合全寿命周期理论,依托层次分析法,推导能源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浅层地温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构建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长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8.
环鄱阳湖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采集了鄱阳湖周边地下水,分析测定各单元的水化学参数.结果表明,环鄱阳湖浅层地下水整体偏酸性,呈低矿化度,局部地区出现微咸水.环鄱阳湖浅层地下水丰、枯水期的优势阴离子为HCO3-,阳离子为Ca2+和Mg2+.运用SPSS软件做离子相关性分析,各离子间均呈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有相同的来源.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整体表现为HCO3-Ca-Mg型,丰水期相对于枯水期出现较多的NO3-型和SO24-型水体,局部区域优势阴离子改变,出现了NO3-型、Cl-型地下水,可能受到农业化肥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整体上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受当地岩石类型的影响比较大,个别地区受人为的活动干扰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29.
以淮南市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试了130个水样中Fe、Mn、Cu、Zn、Pb、Cd、Ni等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指标。通过分析pH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得出了重金属在水中的富集速率,即VFe〉VCu〉VZn〉VPb〉VMn〉VNi〉VCd。利用主成分对7种重金属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富集成因,最后将测试结果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相比较,确定了浅层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  相似文献   
30.
对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手段、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所需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几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