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1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853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830篇
综合类   2908篇
基础理论   958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220篇
社会与环境   617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50年来,在工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解决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水污染严重、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湿地大面积缩小以及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合理利用地区水资源,量水而行、适水发展,节约与高效并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92.
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城市土地置换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置换的工业用地大多受到了原有生产过程的影响,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而这种潜在的土壤污染又会成为城市土地置换开发的阻碍因素.在对美国相关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概述的基础上,选取上海市2000-2004年完成的30本环境影响报告书,从环境要素、评价内容等方面,对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上海某区域土地置换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以及美国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和程序,深入分析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能存在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93.
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10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松花江发生污染事故前后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发生污染前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东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高,发生污染后中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低;西区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各主因子中以水因子的下降幅度最大,说明水污染直接影响了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河流干涸、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了我国北方典型城干涸河流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模式。借助遥感、GIS技术、环境监测等手段,对研究区域--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提出了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的“绿色滹沱”模式,即:河道中心区--乡土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最后,还提出了滹沱河区域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建议。论文为城市干涸河流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区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加上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厦门工业用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327.82元/m2,商业用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相邻土地价格的50%~55%。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填海造地规划和控制填海造地的经济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96.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源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等对该政策加以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典型区和理想地带。论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能反映生态环境特点的多种空间数据信息,利用数字网格模型,通过采用空间叠加的分析方法,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带1989年和1999年的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并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变化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89至1999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差;②1989至1999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逐渐变差;③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变化严重地区集中在晋陕蒙宁甘交界处、科尔沁沙地区、青海海东地区3个区域;④在205个旗县中,宁夏盐池县、内蒙古翁牛特旗、陕西定边县、甘肃环县、青海尖扎县、山西汾西县等12个旗县的生态环境变化最为严重,60%以上的面积生态环境背景状况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998.
海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 ,通过分析海河 5个断面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u、Pb、Zn、Cd、Cr的含量 ,定量确定了海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9.
The degradation of water source environment becomes serious problems accompanying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Ecological engineering provides ecologically sound and cost-effective solution to solving this problem. As a case study, a 15 hm^2 ecological water storage basin for a water plant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on the TEDA area in Tianjin City. Located on saline,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roject has to face serious difficulties, such as high salinity, scarce seed banks of macrophytes, and strong winds. Freshwater replacement, soil amendation and macrophytes planting at the basinshore, wooden water breaker and plastic membrane install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assistance of plant community establish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hlor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basin water decreased from 11600 mg/L to less than 100 mg/L, and the chloride content in the basin sediment decreased from 2.1% to 0. 35 % after freshwater soaking. The introduced macrophytes of 8 species all survived and 11 other macrophytes species were occurred in the basin. A new ecosystem was created with increased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the original saline, and the water quality was improved. This ecological water storage basin also provided a pleasing landscape for local people.  相似文献   
1000.
瓷土矿尾矿沙山的生态治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江西省星子县大排岭瓷土矿尾矿沙山的初始生态恢复进程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工恢复林地、未治理迹地与自然恢复地中定居的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组成与结构来研究当地尾矿沙山生态恢复进程.结果显示,自然恢复地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与结构效果优于未治理迹地与人工恢复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与结构.自然恢复地植物物种中牡荆等3种植物在尾矿沙山的定居和扩散形成了具有一定组成与结构的植物群落类型,且这种群落类型稳定并符合植被演替的自然规律.这3种先锋植物可以在同类矿山尾矿沙山的植被重建与恢复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