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1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1088篇
安全科学   1027篇
废物处理   246篇
环保管理   1912篇
综合类   6907篇
基础理论   382篇
污染及防治   1004篇
评价与监测   250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896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715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614篇
  2006年   595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一种新型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和耐用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DO、BODs、Rs、KLa及α、β、θ等污水处理工程常用生化参数的测试原理和仪器应用。用BODs替代BOD5使测试时间从5天缩短到20分钟,参数值一致。上述参数的测试仪器已鉴定投产。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水的供需矛盾日见突出,变污水为资源,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杨铭  费伟良  刘兆香  孔德  林臻 《环境保护》2020,48(15):68-71
工业园区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废水时存在环境风险。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废水的调研分析,针对污染排放底数不清、废水混管输送、处理工艺难以满足部分工业废水处理需求等问题,提出加强对重点行业工业废水的分类收集处理和监测、优化工业废水排放管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等整治策略,并提出编制城镇污水处理厂收纳园区工业废水可行性评估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开展典型案例征集、加强对技术薄弱地区的帮扶指导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中的污水处理率指标是指污水处理总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仅反映污水处理设施进水的处理水量,不能真实反映污染物减排效能。经分析,全国约45%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低于200mg/L,本文研究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修正《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中的污水处理率,修正后初步判断:全国污水处理率在57.9%~71.8%,各城市污水处理率较统计数据普遍低15~37个百分点。建议近期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为抓手,聚焦进水浓度低、污水处理率低的重点城市,并给予中央资金倾斜支持,为针对性地打赢碧水保卫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固定化微藻颗粒为原料,通过搭建流化床反应器强化微藻对氨氮(NH4+-N)的去除,设计了藻种、污水上升流速、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四组单一变量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微藻去除NH4+-N的能力.结果表明,当以固定化斜生栅藻为原料、污水上升流速为6.8m/h、光周期为8:16h和光照强度为4800Lux时,NH4+-N去除效果最优(96.7%).在最优操作条件下,探究了COD为200mg/L时微藻去除NH4+-N的潜力,结果表明,当NH4+-N初始浓度不高于50mg/L时,NH4+-N去除率高于95%.本实验建立了一套半连续微藻流化床实验方法,该方法显著减弱了微藻在生物同化过程中对有机碳源的依赖性,为低COD条件下微藻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污水处理厂对精神活性物质的去除特征及总出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风险,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调查了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中13种精神活性物质的浓度水平与负荷量变化,并运用RQ(risk quotient,风险熵)对总出水中精神活性物质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13种精神活性物质在总进水与总出水中均能检出,总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 395.10和63.59 ng/L,其中ρ(EPH)(EPH表示麻黄碱)占比分别为93.9%和67.9%,其次为COD(可待因)与METH(甲基苯丙胺).污水处理厂上游地表水中ρ(EPH)、ρ(METH)与ρ(KET)(KET为氯胺酮)均高于总出水及其下游地表水,说明上游沿河可能有新的污染源输入.②污水处理厂对NK(去甲氯胺酮)、BE(苯甲酰爱康宁)和MTD(美沙酮)均呈负去除,其他精神活性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二级生物处理与三级处理(超滤膜与UV消毒)阶段.③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内精神活性物质的周内负荷量存在一定波动,AMP(苯丙胺)、METH、MDA(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MA(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KET与HER(海洛因)的负荷量均在周末升高.④污水处理厂总出水中精神活性物质的生态风险均较低(RQ < 0.10).研究显示,污水处理厂不能完全去除污水中的精神活性物质,总出水中残留精神活性物质对受纳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长期混合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垃圾焚烧厂运行对周边土壤二英类化合物(PCDD/Fs)含量的影响,采集了珠三角地区某垃圾焚烧厂投产前和投产后周边土壤样品,分析研究了该垃圾焚烧厂运行对周边土壤中PCDD/Fs含量和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①2012年(投产前)珠三角地区某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PCDD/Fs含量较低,范围为163~591 ng/kg(毒性当量范围为0.198~0.863 ng I-TEQ/kg,I-TEQ为国际毒性当量因子折算的毒性当量值);2017—2019年(投产后)周边土壤PCDD/Fs含量范围为151~1.75×103 ng/kg(毒性当量范围为0.812~3.88 ng I-TEQ/kg),与其他研究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②投产后,距该垃圾焚烧厂较近(1.5 km)的采样点(S1)土壤PCDD/Fs含量逐年增长,在较远(5.2 km)但人口较密集的采样点(S3)土壤PCDD/Fs含量整体较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③投产后,土壤中的17种PCDD/Fs单体组分中,毒性当量贡献率最高的单体为八氯二苯并二英(OCDD)和2,3,4,7,8-五氯二苯并呋喃(2,3,4,7,8-PeCDF),二者毒性当量贡献率范围为15.7%~45.4%.④在同一采样点土壤PCDD/Fs单体组分年间差异不明显,但同一年份不同采样点差异明显.研究显示,目前该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PCDD/Fs含量较低,但仍需要长期监测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刘星  柳文莉  姜霞  郭冀峰  黄威  刘瑞  张聪 《环境工程》2020,38(12):38-44
研究选取嘉兴市下辖农村的160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出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处理设施现状,以期提高处理设施效率。结果表明:嘉兴市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较有机污染更严重,ρ(COD)、ρ(TP)、ρ(TN)、ρ(NH4+-N)年均值分别为142.23,4.02,44.19,27.74 mg/L,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有很大优化空间,COD、TP、TN、NH4+-N年均去除率分别为50.5%、29.7%、36.8%、51.7%。农村生活污水空间上呈自西向东、由北至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时间上表现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COD、TP、TN、NH4+-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88±0.946。设施进水C/N、NH4+-N/TN年均值分别为3.21、68.9%,传统的单一A2/O处理工艺对低碳源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可通过组合工艺设计、规范运营管理、加强后期监测等有效措施来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