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7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1793篇
安全科学   540篇
废物处理   280篇
环保管理   321篇
综合类   3755篇
基础理论   799篇
污染及防治   1102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13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超声技术在污泥处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介绍了超声处理污泥的机理、特点,就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频率、声强、功率、反应器的设计与换能器类型、污泥自身因素等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了超声技术处理污泥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2.
就煤矿矸石山自燃机理、爆炸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煤矿矸石山自燃爆炸发生必要条件和外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苯及其衍生物对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并对水体中该类污染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光化学及光催化技术、生物降解和超声波降解等技术在该领域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64.
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邻苯二甲酸酯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用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光化学降解的预测中,选取正交设计的试验点作为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实现对全实验域试验点的预测,并与实测的试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从工艺原理、工艺过程、分解效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等方面介绍了二恶英催化净化技术,由于分解效率高,因此利用催化分解技术对二恶英进行降解具有广阔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6.
作者利用五个实验室规模的完全混合反应器进行较长时间的半连续培养,研究在氯化钠抑制下乙酸盐的厌氧降解。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运行的反应器内,存在优势菌群的显著差异,因此在不同条件下运行的反应器对抑制有不同的响应。作者引入抑制因子的概念,建立了在氯化钠抑制下乙酸厌氧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同时指出反应器运行条件与菌群组成的联系以及菌群组成的差别对反应器运行状况的影响,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7.
不同共代谢基质下厌氧生物降解间苯二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蔗糖、葡萄糖、丁酸盐和乙醇作为驯化好的厌氧污泥的共代谢基质,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中对间苯二酚的降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代谢基质SCOD浓度在500~2000mg/L时,间苯二酚的降解速率很高;试验回归结果表明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大小依次为k丁酸盐>k蔗糖>k葡萄糖>k乙醇;当两种共代谢基质按比例1:1(SCOD)混合投加后,反应速率常数大小依次为k葡萄糖+丁酸盐>k乙醇+丁酸盐>k葡萄糖+乙醇,其中葡萄糖和丁酸盐的混合基质降解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68.
曾玉彬  黄锋  刘世海  李霞 《环境科技》2007,20(Z2):114-117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概况、分类及絮凝机理,指出了与传统絮凝剂相比较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分析了已使用的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达标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开发廉价、高效、可降解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
本文简述了雷州半岛胀缩土地裂缝的特征及分布发育规律;分析了胀缩土地裂缝的成因。认为雷州半岛胀缩土地裂缝的形成发育是胀缩土以及气候、植被、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胀缩土含大量的亲水矿物和失水产生向心收缩的特性从而成为地裂缝成生发展的内因。而特定的气候、植被、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作用等外部环境条件则是导致胀缩土失水和发展形成地裂缝的重要外因。桉树是一种吸水-蒸腾能力极强的树种,树根的干燥作用是导致了林区土体干燥-收缩和形成收缩应力场及在林地边缘产生地下暗裂缝的关键因子,而极端的干旱气候环境和久旱后第一场大暴雨则是暗裂牵动式胀缩土地裂缝发育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胀缩土地裂缝灾害应重在预防,有关的策略包括防水保湿、科学植树、建筑设计和地基处理、科学选址。  相似文献   
70.
Fe~(3+)掺杂TiO_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掺杂的TiO2薄膜光催化剂,进行甲醛的光催化实验,考察Fe3+掺杂量、薄膜焙烧温度及溶胶体系pH值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量为1.0%,焙烧温度500℃1h,加硝酸溶胶体系pH=4时,Fe3+掺杂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