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5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366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219篇
环保管理   325篇
综合类   3516篇
基础理论   397篇
污染及防治   1102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宋勇  施周  陈世洋  罗璐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6):1007-1010
利用水解溶菌酶对从SBR系统中取出的部分污泥进行水解,然后再回流到SBR系统中,通过与未加水解溶菌酶的相同系统对比,研究了水解溶菌酶对SBR系统中污泥减量与污泥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50d的运行期间,水解溶菌酶作用下的SBR系统中剩余污泥减量总计达到76.29%,而该系统对COD与氨氮的降解效率与未加酶系统基本持平,分别为88.21%与68.72%,但其TP平均去除率较未加酶系统降低了17.2%;系统中由于水解溶菌酶的添加,污泥的微生物活性得到强化,比氧气吸收速率平均提高35%,ATP的平均值比对比系统提高了3.12nmol/mgMLSS.  相似文献   
992.
在中低温厌氧条件下,采用IC厌氧反应器降解BDE-209废水。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30℃,反应器运行62 d,第14天反应器出现颗粒污泥,随着运行时间和容积负荷的增加,颗粒污泥的粒径不断增大。当进水ρ(COD)为11 000 mg/L,控制HRT为24 h,COD容积负荷为11.7 kg/(m3.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BDE-209降解效率达26.8%。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完全好氧式膜生物反应器富集耐低温硝化污泥,通过低温冲击强化试验研究硝化污泥的耐低温特性。结果表明,低温对硝化污泥中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大,温度越低,微生物多样性越低。低温强化组投加了耐低温高硝化菌含量硝化污泥,使得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生长趋势良好,对低温冲击的恢复更有效果,且低温硝化污泥比中温硝化污泥具有更好的氨氮及亚硝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采用高径比为12.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对冷冻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AGS)解冻驯化,研究母体颗粒冻后富集培养及其在番茄废水基质降解中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冻后恢复活性的污泥第60天全部颗粒化,平均粒径不小于0.45 mm;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相较母体颗粒,该污泥中与颗粒化相关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群富集,微生物丰度呈显著差异(P<0.05);复合菌株对COD、NH3-N和PO3-4-P去除率分别为98.9%、82.1%和82.2%,可实现番茄废水的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995.
Three acid-producing strains, AFB-1, AFB-2 and AFB-3, were isolated during this study, and their roles in anaerobic digestion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 were evaluated. Data of 16S rRNA method showed that AFB-1 and AFB-2 were Bacillus coagulans, and AFB-3 was Escherichia coli. The removal in terms of volatile solids (VS) and 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TCOD) was maximized at 42.7% and 44.7% by inoculating Bacillus coagulans AFB-1. Besides, the optimal inoculum concentration of Bacillus coagulans AFB-1 was 30% (v/v). Solubilization degre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solubilization ratios (SR) of WAS reached 20.8%±2.2%, 17.7%±1.48%, and 11.1%±1.53%.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concentrations and compositions were also explored with a gas chromatograp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FAs improved by 98.5%, 53.0% and 11.6%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 (BMP)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biogas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90.7% and 75.3% when inoculating with Bacillus coagulans AFB-1 and AFB-2.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isolated acid-producing bacteria, especially Bacillus coagulans, was a good candidate for anaerobic digestion of WAS.
  相似文献   
996.
采用SBR反应器,在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处理低C/N生活污水,考察曝气量、盐度对短程硝化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速率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pH为7.5~8.0条件下,当进水NH4+-N为65 mg·L-1时,控制曝气量分别为8.75、12.50和16.25 L·h-1·L-1,在第35、24和23个周期时NH4+-N去除率分别高达95.49%、98.46%和98.54%,选取12.50 L·h-1·L-1为最佳曝气量.控制在最佳曝气量条件下,当盐度为0时,NH4+-N去除率及亚硝积累率分别为98.46%和90.42%;在盐度为5.0%时,NH4+-N去除率和亚硝积累率分别为98.34%和96.71%.当曝气量从8.75 L·h-1·L-1提升为16.25 L·h-1·L-1,颗粒污泥平均粒径由170 μm增大为231.5 μm;控制曝气量在12.5 L·h-1·L-1,增加盐度至5.0%,颗粒污泥平均粒径由231 μm下降至156 μm,其占比由40.50%增加到48.26%.  相似文献   
997.
电镀污泥是电镀工业中重金属的"汇",在降水的作用下可能向环境释放大量的重金属.本文通过连续浸出实验和动力学拟合探究了电镀污泥中重金属的溶出特性,并分析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转化及淋出行为.结果表明,在淋溶初期,重金属从电镀污泥中大量释放,且土壤中Cr (Ⅵ)、Ni的淋出浓度分别高达0.102、0.222 mg·L-1.淋溶后,表层土壤中Ni、Cu的总量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均显著增加;由于专性吸附作用,Cu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也大量增加,Cu在土壤中的吸附率高达89.32%~97.67%,降低了其从土壤中的淋出风险.Cr、Ni、Cu更易在红壤中发生吸附并转化为稳定的有机结合态,降低了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性;相应地,电镀污泥中释放的Cr、Ni、Cu在栗钙土中具有较高的淋出风险.  相似文献   
998.
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探讨了城镇污泥造粒的预处理方法对蚯蚓堆肥系统中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造粒处理会显著提高城镇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的优势度和均匀度,但会降低碳源利用的多样性.与初始污泥相比,造粒处理对氧环境的改善在蚯蚓堆肥的前15 d明显提高了H1(a-D-乳糖)、A3(D-半乳糖酸γ内酯)、D4(L-丝氨酸)、C1(吐温40)、E1(a-环状糊精)、C3(2-羟苯甲酸)、B3(D-半乳糖醛酸)和F3(衣康酸)这8种碳源的代谢强度,增高幅度达到10.81%~24.83%.从碳源利用模式来看,蚯蚓堆肥系统中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表现出多元化向单一化发展的特点.胺类和酚类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约占总利用率的40%.污泥造粒和蚯蚓堆肥对胺类的利用无明显影响.与S组相比,15 d前造粒处理会提高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的利用率8%以上,对酚类、聚合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无明显影响.但这3类碳源对蚯蚓的作用更加敏感,蚯蚓可以使这3类碳源的利用率提高11%以上.15 d后随着基质中可利用物质的减少和蚓粪的积累,微生物对酚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的代谢产生了明显的偏好,总体的碳源代谢能力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强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强化ABR)在稳定运行期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反应器不同格室内污泥的表观形态、流变及微生物种群特性.结果表明:强化ABR对进水COD的平均去除率达81.05%,其中第1、2格室对进水COD去除起主要作用.反应器不同格室内污泥表观形态存在一定差异,第1、2格室污泥表面微生物以球菌和杆菌为主,第3、4格室则以丝状菌为主;不同格室内污泥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呈指数增加趋势,而黏度则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且逐渐趋近一定值.反应器不同格室内的优势细菌以水解、酸化菌为主,而优势古细菌以乙酸型产甲烷菌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为主,优势细菌和古细菌在不同格室内的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强化ABR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影响微生物群落演变的重要因素,而生态输水是白洋淀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探究输水情境下DOM对好氧反硝化菌的影响,本文结合水体DOM的组分解析和好氧反硝化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水体好氧反硝化菌对DOM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白洋淀水体DOM的相对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河口区要低于内部区;DOM呈现出较强自生源特征,河口区具有更高的分子量和更强的腐殖化;平行因子法解析出3种类蛋白组分和1种类腐殖质组分,类蛋白组分占比达到35.64%~96.38%,与荧光区域积分得到类蛋白占主体的结果相一致.与此同时,该时期水体好氧反硝化菌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bacterice),主要包括CupriavidusAeromonasThaueraShewanellaPseudomonas,与随机森林筛选出的指示物种相一致;网络分析得到35个网络关键节点,主要隶属于ThaueraCupriavidus以及Unclassified_bacteria;冗余分析(RDA)显示类腐殖质物质是影响水体整体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组成的因子,类蛋白物质是影响指示物种群落和关键节点群落结构分布的重要因素.综上可知,水体溶解性有机物中类蛋白组分可以作为筛选适于生态输水期水体特征的耐低温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的碳源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