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473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含水层降解能力是石油类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需获取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电子供体(苯系物、化学耗氧量)和电子受体/产物(DO、NO3-、Mn2+、Fe2+、SO42-和HCO3-)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电子供受体分布规律,确定了电子受体背景值,采用传统地球化学评估法,计算了所有单井降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累积概率曲线法,更科学的评估了场地含水层降解能力,结合地下水更新能力,估算了污染物降解速率;同时,划分了含水层降解能力强弱区.结果显示:该场地单井降解能力为36.49~70.05mg/L,其累积概率拟合曲线符合F(x)=0.008e0.07x指数模型,以此评估含水层降解能力为57.83mg/L.以径流量132m3/d估算地下水更新能力,估算污染物降解速率为2790kg/a;强降解能力区位于下游源区,面积约为5100m2,占场地总面积的5.3%;地下水中硫酸盐、硝酸盐消耗严重,强化硫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可能是该场地管理修复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张瑛  杜文婷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9):2191-2204
东盟是我国第三大水产品出口地,掌握对东盟水产品出口价格波动规律,以预测未来水产品出口价格波动趋势,为拓展水产品贸易潜力、有效进行渔业资源配置、促进水产品信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和支撑。冻鲭鱼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品种,而东盟又是我国冻鲭鱼的最大出口地。以冻鲭鱼为例,利用2012—2017年我国对东盟以及东盟主要国家冻鲭鱼出口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ARCH族模型和H-P滤波法研究其出口价格的聚簇性、非对称性和构成价格波动的四种因素。结果表明:(1)冻鲭鱼出口价格具有聚簇性,可以进行价格预测,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对其影响力基本相同;(2)价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和周期性,可分为3或4个周期,2014—2015年之前的价格波动幅度大于之后期间内的波动幅度;(3)价格波动由四种因素构成,各因素对冻鲭鱼出口价格波动的贡献率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处理工艺页岩气钻井岩屑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页岩气钻井岩屑的处理效果,对重庆市某区域典型页岩气钻井岩屑处理后产生的水基残渣和油基残渣进行采样,系统分析钻井岩屑经不同处理工艺处理前后其特征污染物(重金属、PAHs及石油烃)的残留水平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析与回转窑焚烧结合工艺对油基钻井岩屑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较优,热解析与回转窑焚烧结合工艺、单一热解析工艺、热解析与电解结合工艺均可有效去除油基钻井岩屑中的2~4环PAHs以及石油烃中的轻质组分,3种工艺对钻井岩屑中PAHs的去除率分别为72.5%、95.3%、93.0%,对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90.0%、93.9%、93.2%.采用固液分离+压滤脱水的方式处理水基钻井岩屑,会导致重金属(Cr、Ni、Cu、Zn、Pb、As)和2~4环PAHs在水基残渣中的累积.处理后水基残渣和油基残渣中重金属、PAHs和石油烃含量均未超过GB 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限值,重金属和PAHs含量均满足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要求.研究显示,经热解析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后,钻井岩屑中的特征污染物可得到有效去除,具有较好的资源化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评价废电路板非金属材料再生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本文针对非金属材料再生产品的特性,参考相关评价标准,结合目前现有的环境危害评价方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构建了再生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环境安全性评价模型.收集A、B两种再生木塑产品进行评价试验,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和危害.结果显示在不考虑水体稀释作用情况下,两种再生木塑产品对I类地表水均存在极度或重度污染的可能,对于其他类地表水环境风险较小,应避免在源头水等区域使用;对于地下水,产品B污染指数大于1,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但是考虑在稀释情况下(5%),两种再生产品对于地下水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两种再生木塑产品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0.03和0.41,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不明显.本文可为非金属材料再生木塑产品环境安全性管理提供评价标准和参考,有利于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和无害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5.
为深入分析强非均质性污染场地中石油烃的运移规律,探究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场地中的吸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潮白河上游为典型研究区,受冲洪积扇条件控制,区域内包气带非均质性强,地下水埋深较大.采集污染场地包气带介质样品,分别装填原状土(0~20 mm)、细颗粒(< 2 mm)和粗颗粒(>4 mm)3种介质迁移柱,通过土柱淋滤试验表征石油烃在典型介质中的迁移特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微生物降解试验识别石油烃迁移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揭示多要素作用条件下的石油烃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原状土、细颗粒和粗颗粒这3种介质迁移柱出水中石油烃浓度均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3种介质对石油烃的吸附过程均呈现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快吸附阶段发生在试验0~15 h内,完成了吸附的70%~80%;慢吸附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吸附总量缓慢增加.固液比、温度和pH等要素对3种介质石油烃吸附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微生物降解是慢吸附阶段石油烃浓度呈波动上升的主要原因,且在整个石油烃垂向迁移过程中,吸附作用对石油烃去除的贡献率为80%,微生物降解的贡献率为20%.研究显示,相对于微生物作用而言,强非均匀介质在石油烃类污染场地的污染物吸附和迁移过程中起关键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堆肥对石油污染土壤中不同组分烃的去除作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利用重量法和GC-MS测定土壤中总石油烃、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堆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向石油污染土壤中施加堆肥进行42d的修复处理,土壤中石油烃、烷烃、多环芳烃去除率分别为(12.4±0.01)%、(10.2±0.01)%、(9.38±0.02)%;自然放置的土壤中3种烃去除率分别为(3.21±0.02)%、(-3.00±0.01)%、(-6.59±0.02)%.自然放置的土壤香农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分别为4.30、3489.3和2691.0,加入堆肥进行修复处理后,土壤香农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分别增加为5.80、4684.7和3851.8.油污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占丰度由47.3%降低为28.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由0.78%增加至16.2%.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为37.4%,修复结束后几乎不变.属水平上,油污土壤中的优势菌属包括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柠檬酸细菌属(Citrobacter).施入堆肥使土壤中的这些优势菌属丰度降低,土壤中出现氮单胞菌属(Azomonas)、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假鞘氨醇杆菌属(Pseudosphingo bacterium)、紫单胞菌属(Parapedobacter)等新菌属.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放置的土壤相比,向石油污染土壤中施入有机堆肥可有效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烃、烷烃和多环芳烃.并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7.
老年产品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老年人的特点,分析了老年产品的现状,论述了对老年产品进行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老年产品人性化设计原则的重要性,提出了对老年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98.
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crude oil contaminated diet on the blood antioxidant defence system, lipid peroxidation, lipid profile as well as possible protective roles of vitamins E and C were studied in rabbits. Oxidative stress induction by crude oil was indicated by 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 non-significant (P < 0.05) decrease in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se activities. A similar pattern was also detected in the lipid profile: total cholesterol and LDL-cholesterol in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while HDL-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relative to rabbits fed normal diet.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DL-cholesterol and LDL-cholesterol in addition to compromised antioxidant enzymes could predispose exposed animals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pre-treatment of the diet with vitamins C and E exhibited a protective role on the toxic effect of crude oil on lipid profile, lipid peroxidation as well as antioxidant enzymes. The order of protection was vitamin E + C > vitamin E > vitamin C. These observations seemed to suggest that the protective role of vitamins C and E is synergistic. The protective role of the vitamins is probably time-dependent as significant (P < 0.05) restoration of lipid profile as well as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ies to control values was effected after four weeks of exposure. It is therefore suggested that toxic effect of crude oil may be reduced by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vitamins C and E.  相似文献   
999.
建立ISO14000与HSE综合管理体系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HSE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及标准的级别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两者的差异。根据两者问的相似之处及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将两者结合并建立综合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分析了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旅游农业产品介绍期的营销策略探讨--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我国旅游农业产品营销策略,对于缩小我国旅游农业发展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提高旅游农业产值和推动旅游农业日益走向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我国旅游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参照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我国旅游农业产品总体上仍处于介绍期.分析了介绍期旅游农业产品的营销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探讨了南京市旅游农业产品的营销策略,以期为其它相似地区发展旅游农业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