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763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443篇
综合类   1019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了环评工作的内容和深度,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分类管理名录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行业细分调整、环境敏感区界定、公众参与范围确定、简化要求制定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公众参与可以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及环保性。结合规划环评的应用实例,归纳了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参与对象、参与形式等,指出目前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在应用中存在公众参与对象局限、规定和程序不明确、公民环保意识差等问题,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参与环评,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条文等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环评的规定和程序,提高信息公开度和民众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3.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影响因素及方式分析问题,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特征,包括公开性、双向性和参与性,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利害关系人、法律制度、公共政策、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探讨了公众参与有效性要素的措施,主要有公众人员的选择、公众赋予的权力、参与时间的选择、解决矛盾能力和公众参与形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影响评价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公众自身生存环境,弥补国家在环境保护中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公众参与制度存在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在立法中缺乏可操作性,缺乏环境公共利益受损的救济方式,非政府的组织的力量比较薄弱等缺陷。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概念开始分析,探讨了公众参与制度的问题以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5.
目前,环境质量恶化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在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中倾向于末端治理、政府主导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从所占排放负荷、减排措施选取和完善法治建设角度,在污染减排工作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均有其必要性,意义重大,需要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力倡导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6.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巨大动力。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就如何改进公众参与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7.
本文初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环境治理的特征,系统分析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各社会主体基于互联网开展环境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我国政府环保部门如何推动互联网时代环境治理改革提出建议。此文为下篇。  相似文献   
158.
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9.
循环经济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的阶段,其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有待进一步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实现企业行为的转变,大力倡导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尽快建设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主导作用不强;企业生态化转型滞后;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60.
随着我国个体防护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作业保护。如何选用合适的防护装备以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已日渐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