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07篇
综合类   798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正"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纵观发达国家的环保历程,政府、企业和公众,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三大支柱。""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这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专门新增的条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视。"人人参与环保,是本次修法的亮点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说。环境问题和其他问题不一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贡献污染的一分子,所以每个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的普通公民越来越关注其生存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热心于环境保护,并积极参与环境管理,本文简要论述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途径。一、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一项宪法权利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赋予了人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宪法权利,19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规定,一切公民都有权监督和检举违反环保法的行…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系作者参与中国环境教育代表团对加拿大、美国进行访问考察所撰写的环境教育掠影。文章较为翔实地介绍了北美开展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和媒体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4.
市容环境是与公众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也是公众参与最容易进行的领域。南京的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特色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的目标,公众参与市容环境的规划与管理是关键内容之一。论文以“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发展规划”项目工作为基础,分析和阐述公众参与的内涵,提出公众参与市容环境的五大步骤,并针对南京市容环境方面的具体案例,设计出符合南京特色的公众参与市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框架模型,包括决策模式、制度框架的共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5.
刘少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0):916-917,948
从对“周庄现象”的思考提出了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而激励旅游地居民参与的两种因素——物质激励因素及非物质激励因素,分析了两种激励因素的运用与作用机理,认为激励手段的使用要根据旅游地的发展阶段有重点地确定,这样才能激发旅游地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去。  相似文献   
106.
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7.
108.
朱莞  姚建  谭渊 《四川环境》2007,26(6):88-91
本文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经验,提出当前环评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信息公开及听证主体不尽合理等问题,并加以分析。针对如何更好地做好公众参与工作,提出诸如扩大并完善公众可以参与评价的方式和媒体参与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9.
环境民主是环境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环境法民主化和民主理念规范化的必然产物。作为环境法基本原理和准则之一的环境民主原则,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都有平等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和决策的权利。当前仍有部分学者将环境民主原则等同于“公众参与原则”或者“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0.
绿色思想     
《绿叶》2012,(9):116
程洁通过公开环评报告,才能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环评,才能更有效地遏制审批寻租,也才能真正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周训芳走出目前的环境信息公开困局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主动适应公民环境权的发展趋势,尽早实现环境管理模式的生态化,使环境信息成为福音,而不是负累。申进忠政府作为义务主体来推动企业环境排放信息公开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也是欧盟等国外环境信息公开立法所采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