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331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国家战略实施载体,成为全国引进外资密集、高新技术集聚、经济增长迅猛的区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园区的快速扩张,开发区面临着土地资源既浪费严重又非常紧缺、能源供给紧张、环保压力增大、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金桥开发区结合自身特点,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园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同时,以生态创建为抓手,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加强节能环保,使整个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32.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产业发展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0年以来该省产业结构演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得出河南省产业转型轨迹与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着一致性、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等结论,并提出一些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南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33.
本刊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信部2012年7月11日就加强工业节能工作下发指导意见: 一、认清形势,抓住时机,开创工业节能新局面.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现面临严峻挑战,去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3.74%、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工业能耗的78.9%,远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最高占比,且还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4.
为促进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实现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市经信委发布2013年支持中心城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工业的专项发展资金通知(津经信规划〔2012〕14号),重点支持:1.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支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3.支持都市工业载体建设;4.支持制造业  相似文献   
35.
目前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开采,资源已近枯竭,即将陷入可持续发展危机,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为了研究生态规划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典型资源型城市抚顺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及近年的规划举措,得出了城市生态规划是推进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这一结论,并分析了该结论的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36.
经济转型是从传统经济向低碳、可持续的绿色经济转型。而社会转型,实质上是以物为核心的物质型社会向以智力为核心的知识型社会转型。社会转型相对经济转型是更为深刻的转型。  相似文献   
37.
正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我国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挑战,特别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带来的消费模式演变,对我国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  相似文献   
38.
正在9月22日召开的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研讨会上,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指出,环保系统要积极参与宏观综合决策,新修订的环保法明确环保规划要与城市、土地等规划相衔接。环保部门要放眼长远,更深地介入目前的国家和地方规划体系,把环保的本质要求体现在所有规划中,抓住政策环评这一实现科学决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抓紧完善协同机制、建立评估规范;对区域限批既要用好用足,又要严格规范。潘岳说,  相似文献   
39.
目前,国内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中,极少从该制度本身着手,深入探讨该制度的缺陷。据此,本文另辟蹊径,将该制度解构为目标层规则(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和执行层规则(前期准入、中期动态管理和后期退出)组成的二元规则结构,探讨这两个层面规则的演进及协调运行的两个条件:交易费用与产权秩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以分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目标扩张—执行成本控制—产权秩序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在该分析框架下,"福利污名"被看作是在"应保尽保"目标下,执行层规则中的公示程序带来的污名效应。但由于公示程序具备降低交易费用与推进形成合理产权秩序的优点,使其难以被其他非污名化的规则取代。而"福利依赖"则被看作在政府交易费用控制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运行中低保对象利用其在制度产权秩序中的优势地位,谋取更多利益与利益机会的行为。要避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困境,就应该使该制度在运行中,能够尽量降低交易费用,并达到合理的产权秩序,而这正是该制度的政策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40.
本文采用多层次转型理论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国内外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对比了EPR制度倡导者最初提出的创新导向的制度设计,与当前各国实践中基于成本—效益平衡所开展的政策评估研究,指出两者在是否应该将激进的可持续转型作为EPR基本政策目标上观点不同,其原因在于政策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难以通过可测量的政策评估方法进行有效考察,由此造成两者在EPR政策调整方向上的分歧:前者坚持EPR制度设计应该进一步完善个体责任原则,以激励生产者创新和采纳绿色技术,推进生产消费模式的系统转型;而后者则强调在现有管制框架下简化制度设计,重点完善循环处理基础设施及其管理效率。这种分歧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EPR制度的演化,也深刻影响了发展中国家EPR制度的移植和建构。结论以中国电子废物管理实践为例,提出构建包含三个层次的演化经济学分析框架,考察EPR制度建构过程中,微观层次的企业技术选择,中观层次的供应链治理结构变动,和宏观层次的再生资源产业转型,以系统考察制度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