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270篇
综合类   728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297篇
灾害及防治   1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江苏省沿江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与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针对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后,制造业空间可能存在的变动,在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专业化指数和基尼系数2种方法来定量分析江苏省21个沿江省级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和转移态势。结果表明:(1)2002~2006年江南沿江开发区通过向江北沿江开发区转移部分传统产业,逐渐形成了江南沿江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心”和江北沿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围”的空间分工格局;(2)江南沿江开发区内部、江北沿江开发区内部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工关系;(3)受开发区发展阶段、区域产业政策、本地化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并未发现理论预期的普遍存在的产业集聚现象,仅纺织服装、石化、电力、塑料橡胶等产业呈现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82.
汉江堵河流域地表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汉江堵河流域9个点位为期1年的地表水水质理化特性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应用〖WTBX〗t〖WTBZ〗检验进行水质季节性变化分析,聚类分析进行空间相似性分析以确定空间尺度的分类情况,判别分析识别显著性指标,并以此反映上述空间聚类分析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Cl-、总溶解性固体(TDS)及浊度(Turbidity) 3项指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差异性;②温度、pH、NO-3、TP表现为丰水季显著大于枯水季,而SO2-4、HCO-3、NH+4、 DO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枯水季显著大于丰水季;③空间聚类分析将采样点分为4类;④判别分析体现出良好的指标降维能力,仅需4个指标(NO-3、TDS、SO2-4、HCO-3)即可反映整体水质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83.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安徽省节能减排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节能减排评价研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便于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对节能减排作评价研究。研究表明,节能减排总体成效显著,但减排问题突出,其中污染物排放与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系,进一步的关联分析得出影响减排的主要行业因素。据此,提出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法规政策方面推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84.
湖北“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层级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内在协调性是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国民生计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城市化概念与内涵的认知--城市化是一个“人口 经济 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 城市化总量时序演变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综合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趋势,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粗放增长的内在特征;② 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城市化导向型向经济城市化导向型转变的过程;③ 城市化相关系数的时序演变与人口城市化集聚程度>空间城市化集聚程度>经济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演变趋势密切相关,表明综合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地域协调性最高,而与经济的最低;④ 城市化等级体系空间结构及其时序演变具有首位度城市层级结构、城市层级结构动态演变,以及城市化地域协调性不强等特征;最后就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湖北省今后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5.
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浙江省的危险废物和污泥产生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它们的产生、贮存、转运和处置过程中的监管压力也逐年增大。总结了浙江省的危险废物产生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了发达国家的相关管理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浙江省危险废物和污泥全过程监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河北省火电企业吨煤烟气排放量测定及污染动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火电企业大气污染动态预测是大气污染控制的基础。采用现场实测法,对河北省36家火电企业101台机组锅炉进行现场监测,经统计分析给出不同装机容量吨煤烟气排放量,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实测结果更为合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吨煤SO2、NOx,烟尘排放量和烟气浓度的关系,为火电企业大气污染动态预测提供新的公式,对定量测定火电企业污染物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云南近期3次中强震的天文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澄江地震至丘北地震间云南发生的3次中强震时的天体位置、地球自转与太阳活动等天文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这3次地震的震级都较小,但都发生在震中所受引潮力变化较大时刻和太阳活动局部下降时段。  相似文献   
88.
安徽省省内流动人口空间选择主要体现为省会优先、邻近区域优先和高工资区域优先的特征。省内形成以首府合肥为第一层次,以芜湖和淮南为第二层次,以蚌埠、淮北、安庆、马鞍山和铜陵为第三层次,其余城市为第四层次的空间选择格局。合肥是省内人口流入最大的辐合场,淮南、芜湖是次级辐合场,淮北、淮南、六安、巢湖等城市是对流场,流入人口规模与流出人口规模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89.
研究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及灾害风险的认识,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不仅是进行风险沟通的必备环节,还可以为开展有效的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社会调查(221份样本)和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江西九江、宜春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高低排序为:灾害监测预报>政府应急>防灾工程>预警传播,其中宜春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较弱,尤其是宜春公众认为水灾发生、受灾的可能性很小;公众的信任与对区域减灾能力的了解无关,主要是受到受灾经历(受灾次数、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的影响,即区域本底灾害风险的高低导致公众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九江)的公众具有更为明确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倾向及意愿。  相似文献   
90.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沿江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放条件下,“全球 地方”作用深刻影响着区域城镇体系,沿江发达地区表现尤其典型。基于分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2006年为时空断面,对江苏沿江地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服从Zipf定律,首位城市南京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垄断性相对较强,但并非处于绝对垄断地位;(2)空间关联维数显示,沿江地区城镇体系的交通网络通达性优良,各城镇间联系紧密;(3)根据分维数和无标度区分析,三大城市群中,宁镇扬城市群分形发育最好,苏锡常次之,通泰城市群分形发育最差;(4)扬州、镇江、南京和苏州的城镇集聚程度较高,分形发育较为成熟;南通、泰州、无锡和常州的集聚程度均较低,分形结构不佳。扬州在区域城镇体系中分形发育最为完善,中心性最好,历史上形成的这种空间格局至今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