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25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彭羽  蒋高明  张倩 《生态环境》2006,15(3):551-554
运用生态系统能量10%定律,在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按照高级营养级能量需求,在实验区域1%的土地上建立了高产高效饲料基地,以向上一营养级(草食动物)提供足够的能量。结果表明,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小范围的土地)集中,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99%),在围栏保护后借助自然力逐步恢复。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2年后均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植被组成方面,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Artemisiafrigida)、糙隐子草(Cleistogenssquarrosa)和寸草苔(Carexduriuscula)等为主,恢复2年后冰草(Agropyronmichnoi)、木地肤(Kochiaprostrata)等占优势;滩地植被中,羊草(Leymuschinensis)、披碱草(Elymusdahuricus)等逐步取代了灰绿藜(Chenopodiumglaucum)和尖头叶藜(Chenopodiumacumi-natum)等,优质牧草比例提高。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在实验示范以前后,由每年每户投入1万元买草养畜转变为每户得到2万斤优质牧草;幼畜成活率约提高10%;产奶量100%,牧民收入提高了32%。实验表明,高产高效基地建成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趋于稳定,占试验区域71%的退化草地得到了恢复,从而带动了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2.
我国北方沙漠化灾害程度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祥 《灾害学》1994,9(3):41-45
  相似文献   
223.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斑块动态与沙漠化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程度与流动沙丘斑块属性的ANOVA分析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斑块变化极大地影响着沙地景观的结构、功能和过程,是造成沙地景观动态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在所划分的4个级别中,小斑块和中斑块的斑块数量波动较大,平均值分别为(22.8±8.98)个和(23.2±5.98)个;而大斑块和巨斑块的数量较稳定,分别为(16.7±2.42)和(4.0±1.79)个。相反,小斑块和中斑块的累积面积波动较小,而大斑块和巨斑块的累积面积变化较大。ANOVA和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沙漠化程度与流动沙丘斑块面积的变化为正关联,而斑数量与沙漠化程度为负关联,说明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斑块数量增加,有利于沙漠化程度的降低。同时斑块分维数的分析结果还表明,近40年来该地区流动沙丘斑块分维数的变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流沙斑块的空间格局趋向复杂。而复杂的格局导致沙漠化程度的降低。从不同级别斑块分维数的变化来看,小斑块的分维数为1.098±0.054,大斑块的为1.274±0.044,变化趋势为随斑块面积的增大,分维数增大,且稳定性也增强。  相似文献   
224.
河西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了河西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认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压力破坏了干旱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机理,导致区域的水、土、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使区域生态环境劣变。对此,文章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5.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植物选择与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概述喀斯特生境特征和主要石漠化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对石漠化主要治理植物物种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干旱、土壤质量、小生境异质性和地形海拔等方面对石漠化治理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进了简要评述。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国家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提出了加强石漠化治理特色植物物种选育研究;治理植物物种生境适应性研究;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植被演替规律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模式的适用性与治理综合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6.
肖时珍  熊康宁  蓝家程  张晖  杨龙 《环境科学》2015,36(5):1590-1597
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5个泉点为研究对象,分析泉水水化学特征及溶解无机碳(DIC)稳定同位素(δ13CDIC)的分布和变化,揭示石漠化治理的岩溶效应和水质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HCO3-Ca),人类活动干预相对较少的水井湾、戈贝和毛家湾泉水的水质较好,而受农业活动影响较多的吊井和谭家寨泉水主要离子浓度和电导率都较高,水质相对较差;泉水p H值、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和二氧化碳分压(p CO2)对土地利用或石漠化治理反应敏感,表现为水井湾、吊井、谭家寨和戈贝泉水中的p H值和SIc小于毛家湾泉水,相反p CO2明显大于毛家湾泉水;水井湾、毛家湾、戈贝泉水中的(Ca2++Mg2+)/HCO-3当量比接近1∶1,以碳酸风化碳酸盐岩为主,吊井和谭家寨泉水中(Ca2++Mg2+)相对HCO-3明显偏高,主要是因为受到农业活动强烈影响,可能有硫酸和硝酸参与了碳酸盐岩的溶蚀;此外,雨季由于生物旺盛,泉水中的δ13CDIC值较旱季偏轻;不同泉水中δ13CDIC平均值大小顺序为吊井(-12.79‰)水井湾(-12.48‰)戈贝(-10.76‰)毛家湾(-10.30‰)谭家寨(-6.70‰),反映了石漠化和农业施肥影响下的地下水的δ13CDIC值偏重,石漠化治理后泉水的δ13CDIC值则偏轻.  相似文献   
227.
Anti‐desertification planning in Iran operat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rough the Five Year Development Plans, the National Pla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 a long‐running scheme for which the Forest, Rangeland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Organisation (FRWO) is responsible — and the recently developed National Action Programme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the NAP). The Iranian NAP was formulated following the country's ratific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ew heavily on the experience, expertise and collaboration of personnel in FRWO.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P has had major policy impacts in Iran in the two main areas of generating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instruments at the national planning level and by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local projects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Documenting the evolution of cross‐sectoral and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to desertification in Iran shows that the NAP provided impetus towards a transformation of previous procedures, a policy impact that is continuing to generate change.  相似文献   
228.
本文旨在对若尔盖湿地退化、草原沙漠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湿地退化、草原沙漠化的主导因素,并寻求合理对策。在前人已有研究和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若尔盖地区人口激增、挖沟排水、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对湿地退化、草原沙漠化的影响明显.而气温升高、降雨减少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弱。分析表明.若尔盖湿地沙漠化在于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自然因素是湿地沙漠化发生的大环境,是大空间、大跨度造成湿地沙漠化的自然环境背景.为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沙漠化提供一种可能性;而近几十年来人类强烈的破坏性活动才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沙漠化的主导因素。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29.
以祁连山区肃南县为例,分析了祁连山区山地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危害,并结合历史,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探讨了草原荒漠化的成因。由于自然因素是形成草原荒漠化的基础,而人为因素才是其主导因素。所以本文主要就人为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地草原荒漠化的防治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即:加大资金引入,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减轻草原人高压力;实现合理用水,提高草原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30.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沙漠化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董玉祥 《灾害学》2000,15(4):19-23,85
利用最新的沙漠化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化灾害的现状,包括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化灾害的面积与分布、沙漠化灾害的程度以及沙漠化灾害的主要危害等,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进行沙漠化灾害防治的原则,对策与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