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北运河水体中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北运河荧光溶解有机物(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FDOM)的荧光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各河段FDOM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体FDOM的组分中,代表类腐殖物质的组分含量较多,占总荧光强度平均比例的76.18%,而类蛋白质物质占23.82%.各组分荧光强度与氮、磷等污染物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FDOM与氮、磷等元素的迁移转化有关系;溶解性有机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从上游到下游为先降低后升高.上游区域的FDOM含量受工业废水和沿岸农业径流的影响,溶解性有机质含量较高;中游区域主要受少量生活废水排放的影响,溶解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下游区域FDOM来源于周边畜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乡镇工业废水和农田退水等,该区域类蛋白物质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溶解性有机质含量最高.污水处理厂出水中DOM的含量较高,表明污水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2.
污泥水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稳定、脱水等环节产生的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的特点.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污泥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性.污泥水荧光性DOM(FDOM)可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划分为6个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蛋白质组分C1(275/355 nm)、C4(235/350 nm)和C6(275/305 nm),及类腐殖酸组分C2(250,340/440nm)、C3(320/380 nm)和C5(250/465 nm).重力浓缩和机械浓缩污泥水中COD与所有类腐殖酸组分均正显著相关(P0.01),类蛋白质组分对其影响不大.离心脱水污泥水中组分C1、C4和C5含量明显上升.深度脱水污泥水中FDOM荧光峰位置和强度与其它污泥水存在显著差异,C3和C6分别较离心脱水污泥水升高15.63和7.30倍.与浓缩污泥水相比,离心脱水污泥水中多糖和腐殖酸吸收峰增强,而深度脱水污泥水中蛋白质大量释放,金属离子会与腐殖酸和蛋白质络合引起DOM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33.
李薛晓  程思超  方舟  李先宁 《环境科学》2017,38(5):1904-1910
本研究采用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偶氮染料X-3B,实现降解偶氮染料同步产电的效果.为了构建性能最优的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系统,本研究主要从湿地基质和阴极面积两个方面研究系统构型对去除X-3B同步产电的影响,提高系统性能.研究表明以粒径10 mm、孔隙率30%的小石子作为湿地基质构造的CW-MFC系统微生物生物量最大,去除X-3B效果最好,脱色率高达92.70%,但其产电性能最差.较小的粒径和孔隙率使底层微生物生物量增加,促进X-3B的去除,但随着湿地基质粒径和孔隙率的减小,导致阴阳极营养物质不足,系统传质阻力增加,抑制了系统产电性能.X-3B的去除效果随着阴极面积的增加而提高直到阴极面积为594 cm~2时取得最大脱色率99.41%.当阴极面积继续增加时,CW-MFC系统产电性能上升趋势趋于平缓,X-3B去除效果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阴极反应过快导致更多的阳极电子输送到阴极用于产生电流,与X-3B发生反应的电子减少,阳极成为提高CW-MFC系统性能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4.
孙语嫣  白莹  苏荣国  石晓勇 《环境科学》2017,38(5):1863-1872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技术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季(2015年3月)和夏季(2015年7月)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共识别出2类4个荧光组分,即类腐殖质组分C1(370/495nm)、C2(330/405 nm)、C3(365/440 nm)及类蛋白质组分C4(295/345 nm).春夏季各层4个荧光组分分布模式基本一致,从长江口到邻近海域逐渐降低.春季类腐殖质组分的高值区分布在长江口内,而类蛋白组分高值区位于南槽附近区域,表层的CDOM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和人类活动;中层荧光强度值比表层低,受陆源影响减弱;底层荧光强度值比中层略高,是由沉积物再悬浮造成的.各荧光组分在岱山县附近海域均有一个较高值,这与岛上的居民活动有关.夏季荧光组分高值区与春季相似,各层荧光组分值接近,说明夏季研究区域水体混合较均匀.春夏季腐殖化指数(HIX)在长江口较高,而生物指数(BIX)在邻近海域较高.将4个荧光组分(C1~C4)、吸收系数(a355)与盐度(S)、溶解有机碳(DOC)、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做冗余分析.结果表明,4个荧光组分(C1~C4)与总氮(TN)、总磷(TP)主要受陆源输入、人类活动的影响,溶解有机碳(DOC)受陆源与海源的共同影响.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解析了CDOM组成,清晰揭示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CDOM的来源及主要影响因子,可为河口海域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5.
36.
Abstract

Charge distributions in 1, 1'‐ethylene‐2, 2'‐bipyridylium (diquat), 1,1'‐dimethyl‐4,4'‐bipyridylium (paraquat) and 1‐methylpyridinium organocations were calculated by a Complete Neglect of Differential Overlap semi‐empirical quantum mechanical procedure. The data show that the positive charges in the organocation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molecules and are greatest in the positions ortho and para to the heterocyclic nitrogen atoms. Earlier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echanisms of adsorption of paraquat and diquat by soils and clays assumed that the charges were located in the heterocyclic nitrogen atoms. Here some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rge delocalizations on the processes of adsorption by montmorillonite and vermiculite clay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37.
ABSTRACT

Easy-to-use commercial kit-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s) have been used to detect neonicotinoid dinotefuran, clothianidin and imidacloprid in Chinese chives, which are considered a troublesome matrix for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Based on their high water solubility, water was used as an extractant. Matrix interference could be avoided substantially just diluting sample extracts. Average recoveries of insecticides from spiked samples were 85–113%,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15%. The concentrations of insecticides detected from the spiked samples with the proposed ELISA method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ose by the referenc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The residues analyzed by the ELISA methods were consistently 1.24 times that found by the HPLC method, attributable to loss of analyte during sample clean-up for HPLC analyses.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ELISA methods can be applied easily to 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in troublesome matrix such as Chinese chives.  相似文献   
38.
针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强耦合和动态变化特性,提出一种用于前置反硝化脱氮工艺的多模型动态矩阵(DMC)解耦控制方法;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外界入水中氨氮浓度进行聚类,获得以聚类中心为入水氨氮浓度的静态模型集合,分别设计线性DMC解耦控制器;再以当前时刻外界进水氨氮浓度和聚类中心为基本元素,构造切换函数,实现多模型切换。将该方法应用于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中,获得了较好的动态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39.
40.
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盐(盐度7%,以NaCI计)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进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效能影响显著。初始pH为8时,磷酸盐还原除磷率达到最高,平均值为65.45%。同时,初始pH值还会影响污泥中活性磷的形成以及基体对磷化氢的吸附。此外,偏碱性有利于磷形态转化,且BD-P(主要是一些可溶性的、还原性强的、带有Fe-P化合物的集合)含量的高低调控着生物膜内间隙水中溶解态可反应性磷(DRP)和可还原水溶态磷(RSP)含量,最终决定着磷酸盐还原进程。随着初始pH值的升高,污泥对磷化氢的吸附能力降低导致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MBP)含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