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hina’s technological effort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have lasted for many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se efforts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 To be exact, whether and how China’s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ponds to climate change should be tested. Based on the 2004–2015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we use the method of ESDA analyzing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China’s low-carbon innovation technology. Furthermore, we use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empirically analyzing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first, supply and demand of Chinese low-carbon innovation has some deviation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the supply factor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ding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Innovation in eastern China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active, but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China are gradually decreased. However, carbon emissio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westward, implying the change of technology demand different from technology supply. Second, China’s low-carbon innovation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trend of climate change, indicating China’s technological efforts have paid off. However,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are not significant, showing that the efforts in each region of China still work for himself. Thir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market pull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mong them, both supporting policy and inhibitory polic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ocal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t no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It shows tha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competitive and lack of demonstration effects. Economic growth and export as market pull have higher level of effect on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both local and adjacent areas.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se results finally.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有关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大量涌现,但基于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尤其是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质量影响的研究仍有待丰富和深化。有鉴于此,采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专利申请总量表示创新数量,以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分别表示高质量创新和低质量创新,进而采用DID模型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质量影响的准自然实验框架。同时,为增强实证结果的解释力,采用PSM-DID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以及政府补贴方式的创新激励机制检验。结果表明:①碳排放交易制度在提高"处理组"企业创新数量的同时,也能促使企业兼顾创新质量,但从影响程度来看,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低质量创新促进作用更为强劲。②从企业所有权和规模异质性来看,碳排放交易制度主要对国有股份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创新质量有促进作用,而对民营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的诱导力度较小或不显著。③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政策能够有效弥补碳排放交易制度对高质量创新诱导乏力的不足,但创新激励效果因政府补贴方式而异,其中政府事前补贴优于政府事后补偿;此外,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促使政府为被规制企业提供更多的政府事前补贴,从而有效缓解企业"遵循成本"压力,推动企业转向高质量创新。由此认为,加大对小规模民营企业高质量创新补贴、采取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创新补贴方式,应是进一步助力碳排放交易制度诱导企业转向高质量创新的政策制定方向。  相似文献   
73.
Resource-based cities face vital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uring thei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a traditional primary industrial pattern, which is resource-based and resource-intensive economy with low level 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They encounter tremendous pressure of un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Resources of such cities are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in additio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are becoming worse. The cities have significant institutional issues and their innovation capacity is inadequat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trategic innovations to realize the successfu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The strategic innovations include innovation of development goals, equal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eco-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y, and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ptimizing diversified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addition, forming eco-industrial system and changing traditional growth pattern, strategy of resource and industrial substitution and supple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late-comer's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of new high-tech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systems.  相似文献   
74.
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问题。只有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有效地增加农民购买力,从而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进而保证粮食增产。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两个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化的矛盾以及小农经济与科技化之间的矛盾。面临的两个分离是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分离以及传统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利益的分离。增加农民收入的规模经济论与乡镇企业论的确有成功的典范.但是。对我国更多的农村地区来讲.不具有普遍意义。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两个.一是符合区域特色的区域农业专业化.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家庭组织起来.以解决家庭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巨大矛盾。  相似文献   
75.
资源环境约束下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决策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晨面临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阎题,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晨的根本途径。区域技术创新决策管理体系是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在阐述技术创新重要作用等基础上。提出了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决策管理体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6.
基于信息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创新信息过程的角度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实证案例研究,分析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在创新信息过程与网络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企业内各部门在创新信息获取接受与加工学习中的特征,指出建立创新信息网络与有效进行创新信息过程管理是促进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暴露出了种种弊端。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刻不容缓。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文分析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产生的根源和改革的必要性。并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探讨了现代英语教学所应遵循的模式,为英语教学配套改革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暴露出了种种弊端。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刻不容缓。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文分析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产生的根源和改革的必要性。并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探讨了现代英语教学所应遵循的模式,为英语教学配套改革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9.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特殊属性、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和驱动力的转变分析,给出了市场导向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进度紧迫性、社会实用性、市场导向性及双重外部性等特殊属性,需借助市场机制来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市场导向下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就是要借助市场机制来优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其中,市场供求机制有利于释放绿色技术创新要素的供需信号,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的价格机制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价值实现。最后,结合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实践提出6点建议:以解决突出矛盾为导向,精准设计市场规制措施;以优化顶层设计为起点,实现多主体协同发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绿色产业专利战略;多管齐下促进绿色消费,引导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完善绿色标准和标识制度,倒逼绿色技术升级;建立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评估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市场规制效率。  相似文献   
80.
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安全生产标准是水电工程项目招投标书中编制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方案的主要依据,同时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监督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标准内容主要标准构建分为两部分。构建和实施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安全生产标准条款,对于规范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