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21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616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机采集北京地区200辆满足第5阶段排放标准在用车的车载诊断系统(OBD)的IUPR(OBD监测频率)数据,测试了4种典型车系的在用车在实际道路行驶工况下IUPR各监测项的特征分布,并和NEDC工况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集数据车辆的OBD系统均能实现对催化器和氧传感器的监控,对EGR和次级氧传感器的监控也可分别达到74%和91%;在用车平均点火循环3.9次才能满足一次目前IUPR的监测条件;各监测项IUPR均值均远大于国五标准限值0.10,但各IUPR监测值分布存在差异,催化转化器和氧传感器的达标率均为92%;实验室NEDC模拟工况基本能实现对各车系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的监测,但4条实际道路测试结果则表明不同车系IUPR监测项分子+1的差异较大;拥堵路况的低速工况下OBD系统难以实现对车辆尾气排放控制系统各监测项的有效监测.因此,需结合北京实际路况进一步完善在用车辆OBD系统的监测条件,实现对北京在用车尾气排放控制系统的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南海北部10个代表性海岛,对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岛中特呈岛和内伶仃岛评价等级为中,其余8个海岛均为良;离岸距离、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海水交换能力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今后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北京地区冬季和春季PM2.5污染特征进行研究.于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城市点采集24h 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颗粒物主要化学组分分析.冬季和春季颗粒物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4.97±68.98)μg/m3和(65.25±45.76)μg/m3.冬季和春季颗粒物中二次组分(SNA+SOA)有重要贡献,二次组分分别占颗粒物质量浓度的49%和47%.冬春季重污染时期较强的源排放和低温、低风速、高相对湿度等不利的气象特征使得颗粒物中二次无机离子SNA(NH4+、NO3-、SO42-)的比重较干净天明显上升,其中硝酸盐贡献的增强最为显著.同时冬春季有机物中二次有机组分贡献显著.而受一次源的影响,冬春季重污染时期一次有机物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4.
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滞蓄雨水径流功能的变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彪  王硕  李娜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9):1461-1471
面对日益频发的城市内涝问题,科学认识绿色空间控制雨水径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北京市六环内区域为研究区,评估了2000-2010年绿色空间滞蓄雨水径流的功能及其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减少198.49 km2,主要表现为农田和荒草地面积减小,五到六环内绿色空间缩减最为严重,且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聚集度指数(AI)均减小,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绿色空间夏季滞蓄雨水径流量由2000年的1.32×108 m3增加到2010年的1.46×108 m3,但雨水滞蓄率相应地由23.43%下降到16.89%,这与绿色空间面积减小和景观格局变化有关。此外,五到六环内绿色空间滞蓄雨水径流能力最高,滞蓄率高达22%~32%,且逐年呈降低趋势;二到三环内绿色空间滞蓄雨水能力最低,需要重点加强暴雨内涝防治。这主要与不同环路内绿色空间的面积和斑块连通性有关。因此,建议优化调整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的组成结构和景观格局,充分发挥其滞蓄雨水径流功能,以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105.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10, PM2.5 and PM1 were measured near major roads in Beijing during six periods: summer and winter of 2001, winter of 2007, and period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Since the control efforts for motor vehicles helped offset the increase of emissions from the rapid growth of vehicles, the averaged PM2.5 concentrations at roadsides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 between 2001 and 2008 fluctuated over a relatively small rang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mporary traffic control measures during the Olympics, a clear “V” shaped curve show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other gaseous air pollutants at roadsides over time was identifie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10, PM2.5, CO and NO decreased by 31.2%, 46.3%, 32.3% and 35.4%, respectively, from June to August; this was followed by a rebound of all air pollutants in December 2008. Daily PM10 concentrations near major roads exceeded the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Grade II) for 61.2% of the days in the non-Olympic periods, while only for 12.5% during the Olympics. The mean ratio of PM2.5/PM10 near major road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at 0.55 (±0.108) on non-Olympic days. The ratio decreased to 0.48 (±0.099) during the Olympics due to a greater decline in fine particles than in coarse-mode PM. The ratios PM1/PM2.5 fluctuated over a wide range and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s. The average ratios of PM1/PM2.5 on non-Olympic days were 0.71.  相似文献   
106.
High loads of ground-level ozone have occurr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ction Plan. However, the long temporal variation in precursor nonmethane hydrocarbons(NMHCs) has rarely been studied.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evolution of NMHCs in Beijing based on ambient measurements from 2000 to 2019.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ambient NMHCs during 2000 and 2019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mixing ratios of NMHCs rapidly r...  相似文献   
107.
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渤海东部及黄海北部海域138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等含量分析,研究了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渤海东部及黄海北部海域沉积物中As、Cu、Cd、Cr、Co、Hg、Ni、Pb、V、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87,20.1,0.15,58.9,11.6,0.02,26.7,23.0,74.0,65.5μg/g;重金属元素Cu、V、Cr、Co、Ni、Zn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小于63μm细粒沉积物呈显著正相关,其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明显受到有机质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控制,而As、Hg分布没有明显受到有机质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影响.富集系数显示, Cr、Co、Ni、Pb、V和Zn为无富集;Cu为轻度富集;As、Cd和Hg为中度富集;依据Q-型聚类分析特征,将研究区域沉积物划分为3个不同的重金属分区,Ⅰ类区沉积物Hg富集程度较高;Ⅱ类区沉积物As富集程度较高;Ⅲ类区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尤其Cu、Zn和Cd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8.
以北京南部城市发展新区典型代表———房山、大兴、通州3处作为研究区,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分析。通过对2001—2006年、2006—2011年两个时段的对比分析,发现2001—2006年研究区存在草地、林地、耕地等非建设用地类型面积下降,建设用地面积上升的趋势,且2006—2011年该趋势更加明显。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变革迅速,并面临着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亟需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并优化景观系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9.
2004年春季北京一次沙尘暴的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03-27~2004-03-29北京发生沙尘暴天气期间,监测了气溶胶TSP、PM10和PM2.5的浓度,利用撞击式采样器采集了8级膜样品,并用ICP-MS分析了气溶胶中元素的含量,同时监测了地面辐射和风速的变化.结果显示,此次沙尘暴导致TSP浓度比平时增加3~4倍,PM10浓度增加2~3倍,PM2.5浓度有所降低.研究还表明:地壳元素Na、Mg、Al、Mn和Fe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上.而污染元素Zn、Pb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上,污染元素主要是本地源.沙尘暴对总辐射有明显的影响,导致地面总辐射衰减了37.8%.受大风影响粗粒子浓度增加显著,细粒子浓度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区别于传统资源承载力的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方法.本文采用该方法,分别以全国和国内同等城市--上海作为参照区对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而提升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对北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