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72篇
综合类   626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城郊生态过渡带是一种特殊的过渡类型。以济南市为例,依据生态学原理,在分析了城郊生态过渡带的特点及其环境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建设城郊生态园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城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952.
目的研究304和316L不锈钢在我国不同港口海水全浸区浸泡不同周期后的腐蚀规律。方法进行港口海域实海全浸试验,利用三维视频拍摄、质量损失分析及图像处理等手段,对比分析不锈钢在青岛、舟山、三亚港口海水全浸区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腐蚀深度和海生物附着面积。结果两种不锈钢表面以点蚀和缝隙腐蚀为主,304不锈钢表面还产生严重的隧道腐蚀。不同港口海水中,304和316L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均较低,316L不锈钢的耐蚀性优于304不锈钢。三港口海域不锈钢表面形貌的差异明显,三亚试样表面海生物附着最多,舟山试样表面附着大量泥沙,三亚港口海域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小于舟山港口海域。结论不同港口海水环境对不锈钢表面海生物种类及附着面积的影响显著,而不锈钢表面状态直接影响其腐蚀形貌。  相似文献   
953.
陆面过程中的热量交换对于确定生态系统中的水文循环、边界层发展、天气和气候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陆面模式Noah-MP对地表热通量模拟的偏差在-180~180 W·m-2之间,为明确模拟不确定性来源,本研究基于FLUXNET全球热通量观测数据,在5种气候类型、9类下垫面系统定量评估了Noah-MP感热和潜热通量模拟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Noah-MP在不同类型下对感热和潜热通量模拟的平均误差主要分布在-80~10 W·m-2和-30~10 W·m-2之间,模型在气候类型为热带和干旱气候以及下垫面类型为草地、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的模拟误差最大.研究发现植被过程是热通量模拟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其次是水文过程和土壤过程;其中动态植被模型(DVEG)是植被过程模拟的主导因子,其次是湍流输送过程(SFC)、冠层气孔阻抗(CRS)和冠层辐射传输(RAD).  相似文献   
954.
为了解滨岸带植被、地形等地貌要素对蓝藻水华堆积及消散过程的影响,在太湖滨岸带设置不同形式的围格和植被实验区,通过逐日监测水体叶绿素a(Chl-a)的消长过程及同步营养盐变化,研究夏季蓝藻水华在湖泊滨岸带堆积与消散特征和营养盐效应.结果表明,滨岸带的地形地貌及植被状况对蓝藻水华的堆积程度及消散过程影响较大,软围隔营造的滨岸带静水环境,以及不同植被所形成的不同滞水区,显著加剧了蓝藻水华的局部堆积,从岸边挺水和浮叶植被区到开敞水域对照区,蓝藻水华的堆积程度依次递减;近岸挺水和浮叶植被区蓝藻水华堆积最严重,堆积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蓝藻水华堆积对营养盐等水质指标影响极大,堆积严重时该区域Chl-a含量达到了457.42μg/L,总氮(TN)达到11.04mg/L,总磷(TP)达到1.32mg/L;橡胶围格内浮叶植物区藻类堆积程度与近岸区类似,而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混合区藻类堆积程度低于单一浮叶植物区;水体围隔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堆积,没有围隔的浮叶植物区藻类堆积程度最低.在蓝藻水华堆积过程中,蓝藻细胞仍在继续增殖,水体Chl-a仍会明显增加,而同期的水体营养盐的增幅小于Chl-a,甚至随着藻类生长消耗及生态系统的脱氮效应,溶解态氮磷下降明显.蓝藻水华消散过程中,TN、TP与Chl-a同步下降,但藻体中的氮磷释放到水中,导致堆积区的溶解态氮、磷有所增加,显示出明显的营养盐效应.本研究定量刻画了蓝藻水华局部堆积并快速致灾的地形地貌要素特点,揭示了蓝藻水华的水质与生态效应,为科学评估富营养化水体蓝藻水华的生态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5.
耿宏志  郇环  李鸣晓  张莹  从辉  席北斗 《环境科学》2018,39(11):4972-4980
以北京市潮白河冲洪积扇区域为研究区,选取两个典型剖面(S6和S8),通过测定不同采样深度(0~10 m)包气带反硝化强度值,分析了包气带反硝化强度的垂向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了包气带反硝化强度垂向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典型剖面上各包气带土样的反硝化过程NO_3~--N浓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这3个主要阶段; S6和S8剖面包气带反硝化强度取值分别为0. 002 6~0. 018 5 mg·(kg·d)~(-1)和0. 001 7~0. 023 3 mg·(kg·d)~(-1),总体反硝化强度水平较低;剖面垂向空间的反硝化强度总体呈现"S"型变化趋势; S6和S8剖面包气带反硝化强度的主控因素包括黏粒、硝酸盐、亚硝酸盐,并与以ACE和Shannon指数为代表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反硝化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 K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56.
空气动力阴影区是在风的作用下建筑物背风侧和顶部的旋涡区。当建筑物附近有污染源存在时,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与污染源和空气动力阴影区之间的相对位置有着密切关系。以一高层建筑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和分析污染源在空气动力阴影区内外几个不同相对位置时,建筑物周围污染物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957.
干旱区抗御洪水灾害的方法与措施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新疆特殊而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气候条件入手,阐述了深居内陆干旱区的新疆在适宜的地域和季节形成暴雨和大降水造成的洪水灾害,列举了大量典型洪灾实例及经济损失情况。并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防洪、减灾的方法措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更多有利于新疆抗御洪水危害和减灾方面好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8.
90Sr、137Cs在某种包气带土壤中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勇  苑国琪  张东 《四川环境》2004,23(3):85-89
本文叙述了放射性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裂变核素^90Sr、^137Cs在某种包气带土壤中的迁移情况研究。使用小型土柱的氚水淋洗实验研究土壤水力学性质,最后进行大型土柱实验研究核素在该包气带土壤中的迁移,并对实验情况进行了数学模拟。用该土壤原状土进行小型土柱的氚水淋洗试验,测得了土壤的水力弥散度为0.32cm,土壤有效孔隙度为0.35。经过290天的大型柱迁移试验表明,土壤对^90Sr的阻滞系数为220.4,在模拟实际降雨量的情况下,^90Sr的平均迁移速度为0.63cm/y,^137Cs在大型柱试验中没有明显迁移。数值模拟^90Sr、^137Cs迁移,得出经过上述大型柱试验相同的条件下,^90Sr、^137Cs迁移的峰位置基本和大型柱试验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959.
浙东、闽北陈蔡群和建瓯群所构成的浙东隆起带,东延过东海后,与西南日本黑濑川构造带的寺野、肥后变质岩类连接,属“华夏—日本南方大陆”的北部残留地块,是受控于江山-绍兴-御荷(?)古断裂带而抬升暴露的.  相似文献   
960.
包气带土层的反硝化作用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尚无较好的反硝化强度测定方法.本文经比较,选择以"地中渗透土层加底物消失平衡法"为参照,改进为向构建的田间渗透箱(柱)原状土层施入一定的硝态氮液态肥料,并配合同步测试土壤的有机氮矿化量、微生物固持无机氮量以及氮挥发量、作物吸收氮值等,再与土层的硝态氮净输入量、本底量、末期量及铵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