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56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76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81.
地下水-土系统中多环芳烃类(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焦点正逐步由单一污染向复合污染转变,而在地下水-土系统中PAHs复合污染的吸附/解吸机理是其调查与修复研究的关键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对重金属、非金属类物质与PAHs复合污染时竞争性吸附/解吸机理、热力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PAHs与复合污染物间交互作用的定量分析,分子水平竞争性吸附/解吸机理研究,生物吸附、化学吸附与PAHs生物毒性影响关系研究等方面,随着上述工作的逐渐深入,必将推进地下水-土系统中复合污染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82.
宋卫军  谢妤 《环境工程》2016,34(10):49-55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煅烧-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合成沸石,运用XRD和SEM表征了合成沸石的特性,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合成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脱附机理。结果表明:12 h后产物发现了Na P沸石的特征峰和亚晶结构,延长水热合成晶化的时间有利于沸石晶核的形成。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符合伪二级模型,实测值与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值相差在1.1%以内。颗粒内扩散速率是由膜扩散和内扩散共同控制,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kp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升温有利于磷酸盐的脱附,MNa OH/P>8.0时(MNa OH/P为Na OH物质的量与吸附的磷酸盐物质的量之比),磷酸盐的脱附率可达82.9%。伪二级脱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伪一级,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差在1.7%以内。  相似文献   
83.
河流泥沙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量与油浓度、沙浓度、沙粒径及溶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吸附等温式、解吸方程、极限残留方程、以及吸附量和极限残留量随泥沙粒径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对溶液盐度对吸附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4.
为了消除彩色显象管发光粉生产废水中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实现资源回用,用P204-煤油-硫酸体系分离回收废水中的锌。研究结果表明,以皂化P204为萃取剂,经三级逆流Zn^2的率可达99%,共存的Ni^2+几乎不被萃取,Cu^2+的萃取率小于7%;用硫酸溶液对负锌萃取剂进行了二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达96%以上,反萃浓缩液可返回生产过程作用。  相似文献   
85.
The use of bacterial luminescence assays is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the contaminated sediment evalu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different baterial luminescence assays including acute toxicity of elutriates with Microtox® and LUMIStox®; chronic toxicity of elutriates with LUMIStox®; and, acute toxicity of solvent extracts with both the tests and the Solid Phase test with Microtox. The toxicity assay procedures were utilised for the Po River sediment toxicity evaluation, testing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evidentiated that each sediment test procedures provided indipendent and complementary ecotoxicological responces usefull for a sediment classification of the most polluted samples.  相似文献   
86.
新型绿色溶剂--室温离子液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有旺 《化工环保》2004,24(6):429-432
室温离子液体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液体,具有较低的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可以忽略的蒸气压等优点,已被应用到诸多领域。作为一种高效绿色溶剂,室温离子液体在化学分离、催化、电化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离子液体的种类、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7.
在求解煤的物性参数时,为探究煤粒平均粒径对参数求解的影响,以5种不同粒级的煤粒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筛分现象和粒度分布;以煤粒瓦斯扩散系数求解为例,分析算术平均值、体积加权平均体积粒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颗粒在筛分过程中会出现特殊分选现象,目标粒级粒度分布仅占真实粒度分布的33.37%~49.32%;算术平...  相似文献   
88.
徐东群  崔九思 《环境化学》1999,18(6):566-572
本文以活性炭纤维为吸附材料,建立了活性炭纤维吸附/二次热解吸 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VOCS的方法,讨论了吸附剂的安全采样体积,湿度控制及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和回收率。本法对苯,甲苯,四氯乙烯,对-二甲苯和苯乙类的最低可测浓度分别为0.13,0.02,0.12,0.05和0.05μg.m^-3,适用于低浓度VOCS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89.
微波解吸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数据对活性炭的升温行为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微波解吸动力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升温行为可分为2个阶段进行描述,微波解吸再生载乙醇活性炭的速度很快,1 min即可达到80%以上的脱附率,一般3~4 min后脱附率达90%以上,整个解吸过程所用的时间不到6 min.  相似文献   
90.
用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水凝胶吸附单价阳离子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聚 (丙烯酸 丙烯酰胺 ) [P(AAc AAm) ]水凝胶对较高较大浓度范围 (10 -6— 10 -2 mol L)的阳离子染料碱性藏花红 (SafranineT)溶液的吸附过程和水凝胶经解吸后的再吸附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增大P(AAc AAm)水凝胶的交联度和电荷比值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 ,并强化了引发过程 (initiationprocess)而抑制了协同过程 (cooperativeprocess) .水凝胶经解吸后 ,其吸附能力大大地增强 ,复合度 (β)超过 1,约为 1 5 ,此时 ,协同性和染料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