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本文通过调查1951-2007年发生的多次ENSO事件的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变化情况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分析这四种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夏季环流形势和850h Pa风场,从而讨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夏季风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El Ni?o和La Ni?a事件与夏季副高强度、西伸脊点以及脊线位置关系密切,且影响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东部型El Ni?o主要是副高的变化影响降水,而中部型事件则是通过风场响应来影响降水的变化,且两类事件中雨带都有从长江以北到长江中下游偏南地区的移动过程;东部型La Ni?a时期副高显著减弱东退,使长江流域降水量减少,中部型La Ni?a在发展年因为副高脊线北抬,长江以北出现雨带,在消退年因为副高有北抬且长江中下游有偏南风的风速辐合带,东南地区偏南风加强,有两个雨带分别位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南。  相似文献   
22.
亚洲夏季风(Asian Summer Monsoon,ASM)对亚洲数十亿人口的生存、亚洲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以及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工业活动影响严重。因此了解ASM过去时空变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对陆地生态系统、水资源、森林和景观研究至关重要。近几十年,器测记录显示以降水量为代表的ASM强度一直在减弱,但这一减弱趋势的起始时间和动力学过程尚不清楚。为此,第一次集成了ASM西部-中部边缘带10个对降水敏感的树木年轮宽度年表,重建了公元1566年以来反映ASM强度变化的降水序列。重建结果不仅捕捉到了ASM过去4个世纪以来强弱变化历史,也反映出历史上蝗灾与弱季风的关联。特别是发现了最近80年具有过去448年中前所未有的、最为强烈的、显著且持续时间最长的ASM强度减弱趋势。这一减弱趋势与在温室效应影响下ASM本该增强的预期大相庭径。耦合气候模型实验表明,北半球人为硫酸盐气溶胶排放的逐渐增加,对ASM减弱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3.
会议背景近十年来环太平洋地震带8级以上地震频发,如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的地震海啸等。亚洲人口稠密,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地震、海啸、火山灾害严重威胁着亚洲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11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中日韩第四次三方领导人会晤时提出"今年下半年举办东亚地震研讨会,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研究项目"的倡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倡议得到了日韩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4.
为评估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B型(middle east-Asian minor 1,MEAM1)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控害潜能,研究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烟粉虱伪蛹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在20~ 32℃条件下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烟粉虱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猎物密度相同时,以28℃条件下的捕食量最大.东亚小花蝽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其捕食效率(E)随着捕食者密度(P)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种内干扰方程为E=0.305 5P-0.6816,分摊竞争强度(I)方程为I=1.025 0lgP+0.038 0.由此可见,东亚小花蝽对MEAM1烟粉虱的捕食受到猎物密度、捕食者密度和温度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5.
树木年轮硝化纤维素的氢同位素组成被广泛地用于重建过去气候变化。文章介绍了树轮氢同位素气候学在技术、理论以及应用于重建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用树木年轮硝化纤维素氢同位素组成来研究东亚季风的进展和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半个世纪以来黄土高原降水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性的显著升温引起全球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而全球变暖必然被引起区域降水分布的改变.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水循环的现状,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的重新分配,并对降水、蒸散发、径流等造成直接影响.运用中国气象中心黄土高原51个站点的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1947-2004年期间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多数站点的降水在半个世纪中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减少的突变时间大约在1983年;降水显著减少的区域为夏季风边缘地区,季风边缘地区的降水序列与东南季风指数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夏季风的变化是引起该区域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植物的早期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植物类群有不少属在植物系统演化和植物地理学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且有很多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通过4年来从国内外收集的8属26种植物种子或苗木的试种试验,根据种子萌发率、幼苗树高年生长势、幼苗成活率、幼苗耐寒性与抗病虫害能力等生存力指标,综合评价引进树种的早期适应性表现.在试种的26种树种中,有5种生长表现优良,适应性指数(AI)>0.8,8种树种表现较好,适应性指数(AI)为0.6~0.8,12种表现一般,适应性指数(AI)为0.4~0.6,1种植物(AI<0.4)因不适应而死亡.原产我国华东地区亚热带山地的种类适应性最佳,生长也最旺盛,而原产南亚热带和西南高原地区的树种适应性较差;在引自国外的树种中,原产日本的树种适应性优于原产北美洲树种.  相似文献   
28.
东亚飞蝗和中华蚱蜢的蛋白质与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东亚飞蝗和中华蚱蜢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与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与常见食品的有关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东亚飞蝗和中华蚱蜢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 ,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昆虫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29.
4月10日,东亚矿用物资交易中心项目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动工建设。再过几个月,东北最大的矿用物资交易中心“东亚矿用物资交易中心”即将开业。  相似文献   
30.
太湖最高水位及其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累积距平及非参数检验的方法,重点分析1954~1999年太湖最高水位的变化,及其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1954年以来,太湖最高水位变化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界,此前下降,此后则上升。梅雨和热带气旋影响次数直接影响太湖最高水位的变化;Wilcoxon检验表明最高水位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指数之间联系密切,而最低水位与其关系则不明显。Kendall协和系数检验验证了太湖最高水位与各气候因子变化之间的一致性。80、90年代太湖最高水位不断上升且常常居高不下,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河网水系变化、湖泊围垦和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太湖水位变化的影响。结论认为,太湖最高水位上升仍然受控于气候变化因子;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水位上升的情势,并在其中所起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