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75篇
安全科学   225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567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碱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水中环丙沙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碱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对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的去除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碱活化PMS体系能够高效地去除CIP.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确定了单线态氧(~1O_2)和超氧自由基(O_2~-·)是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NaOH浓度、PMS浓度、反应温度和共存阴离子等对CIP在碱活化PMS体系中的去除均有一定影响.随着NaOH和PMS浓度的增加,CIP的降解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提高反应温度能够加大CIP的反应速率,经过阿伦尼乌斯方程拟合得到的反应活化能为5.09 k J·mol~(-1).不同的阴离子对CIP的去除呈现不同的影响:Cl~-、SO_4~(2-)和NO_3~-对CIP的降解没有呈现明显的作用,H_2PO_4~(2-)能够有效地抑制环丙沙星的去除,而CO_3~(2-)极大地促进了反应进程.通过UPLC-MS/MS可检测到10种降解产物,CIP分子结构中的哌嗪环易于受到活性物种的攻击.  相似文献   
42.
采用紫外活化光催化剂过硫酸盐对废水中的甲基橙进行脱色处理,研究反应pH、温度、过硫酸盐投加量、初始甲基橙浓度及投加锐钛矿TiO_2、共存阴离子(HCO_3~-、Cl~-)对甲基橙脱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橙氧化去除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最佳pH为9.0。在pH=9.0、过硫酸盐投加量0.5 mmol/L、甲基橙初始浓度100 mg/L、反应温度25℃时,经90 min光催化反应,甲基橙脱色效率可达87.6%,反应速率常数k为0.096 min~(-1)。甲基橙的去除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甲基橙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投加适量的TiO_2(200 mg/L)将抑制甲基橙氧化分解。废水中共存HCO_3~-离子时,甲基橙的去除速率下降,而Cl~-(0~200 mg/L)对甲基橙的去除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3.
热激活过硫酸盐降解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复合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利用热激活过硫酸钠降解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复合污染的规律.通过HPLC分析发现,在30~ 50℃时,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50℃时,反应90 min后卡马西平降解率为65.5%,30 min内几乎能完全降解奥卡西平;提高过硫酸钠浓度有利于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降解,当过硫酸钠浓度为12.0 mmo1.L-1时,可分别在90 min和20 min内几乎完全降解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升高pH能提高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降解率,当pH为9.0时,可分别在75 min和15 min内将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几乎完全降解.经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检测表明,热激活过硫酸钠降解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是·OH.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单,pH适用范围广,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降解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实际应用前景良好,并可为实际废水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或其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过硫酸钠原位修复三氯乙烯污染土壤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柠檬酸(CA)螯合Fe(Ⅱ)溶液作为活化剂,建立箱体模型模拟场地三氯乙烯(TCE)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结果表明,经CA螯合Fe(Ⅱ)活化的Na2S2O8能较好的修复TCE污染土壤,持续氧化27 d后TCE浓度降到10 mg·kg-1以下;采用抽出氧化、循环再用的方式,地下水TCE浓度到45 d时降到21.4 μg·L-1.同时,氧化过程中过硫酸钠会产生SO42-,使土壤和地下水的pH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约10.1%.  相似文献   
45.
Sediments are ultimate sinks of nutrients in lakes that record the pollution history evolutionary processes,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f a lake. However, sediments are considered as inner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 changes such as the variation in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because of the nutrients they release. How does this process happe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 typical nutrient phosphorus (P) exchange among sediment, suspended particle matter (SPM), and water.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the critical velocity that occurs at a lower flow rate state exists in the range of 7 to 15 crn/sec. Critical velocity below the critical flow rate promotes the migration of particulate phosphorus (PP) to the SPM. On the other hand, critical velocity above the critical flow rate promotes the release of PP in water.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北运河中游9个断面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行为,分析了沉积物组成及其理化性质与磷吸附特征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断面沉积物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在0.11 ~9.45 mg/g之间,而各断面沉积物的临界平衡磷浓度(EPC0)范围在0.33~ 1.85 mg/L之间,统计分析显示EPC0与河水中的总磷和可溶性无机磷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沉积物中的金属和有机质含量相关性较差;根据临界平衡磷浓度定义的推断,新华大街桥、玉带桥、运河大街桥、六环路桥、宋梁路桥、湿地和甘棠橡胶坝7个断面的沉积物表现为磷的“汇”,而丰子沟和减运沟2个点表现为磷的“源”,并且各点沉积物释放和吸附磷的趋势较大.  相似文献   
47.
随着油漆的多样化,在喷涂过程中产生的过喷漆废水中含有的油漆种类也随之增加和变化。在众多的试剂产品中,寻找出有效的处理过喷漆废水的药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使实验结论等同于实际运行结果,经过多种模拟实验和实际运行的对比,总结出了适合现场简易操作的实验方法,可有效提前预料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48.
Surfactant-enhanced remediation (SE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and groundwater. To reuse the surfactant the VOCs mus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rfactant solutions. The water solubility of VOCs can be enhanced using reversible surfactants with a redox-acive group, (ferrocenylmethyl)dodecyldimethylammonium bromide (Fcl2) and (ferrocenylmethyl)tetradecanedimethylammonium bromide (Fcl4), above and below their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s (CMC) under reducing (I+) and oxidative (I2+) conditions. The CMC values of Fcl2 and Fcl4 in I+ are 0.94 and 0.56 mmol/L and the solubilization of toluene by Fcl2 and Fcl4 in I+ for toluene is higher than the solubilization achieved with sodium dodecyl sulfate,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and Trition X-114. The solubilization capacity of the ferrocenyl surfactants for each tested VOCs ranked as follows: ethylbenzene > toluene > benzene. The solubilities of VOCs by reversible surfactant in I+ were 30% higher than those in I2+ at comparabl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The effects of Fcl4 concentrations on VOCs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as follows: benzene > toluene > ethylbenzene. However, an improved removal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at low ferrocenyl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Furthermore, the reversible surfactant could be recycled through chemical approaches to remove organic pollutants,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perating costs of SER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49.
裁量基准,是“裁量基本标准”的简称,具体而言,“是行政执法主体对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裁量空间,根据过罚相当等原则,并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执法范围等情况,细化为若干裁量格次,每个格次规定一定的量罚标准,并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悔过态度,处以相对固定的处罚种类和量罚幅度,  相似文献   
50.
成都市一次重度灰霾期间大气PM2.5的自组织临界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凯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645-2653
2013年1—2月期间,四川省成都市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浓度的严重霾污染.本文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13年1月25日—2月7日一次典型重度灰霾期间8个监测站点(草堂寺、人民公园、梁家巷、金泉两河、十里店、沙河铺、三瓦窑、灵岩寺)大气PM2.5小时平均浓度序列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站点大气PM2.5的浓度波动并非随机,而在统计上服从典型的负幂律分布,同时均表现出很强的长期持续性特征.这些特征刻画了灰霾期间大气PM2.5浓度波动的宏观特征.将PM2.5浓度演化与沙堆崩塌进行类比,发现大气PM2.5演化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根据自组织临界(SOC)理论,建立了大气PM2.5数值沙堆模型,模型算法考虑了此次灰霾期间成都市的气象因素和PM2.5的迁移扩散机制.通过对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能够定量阐明此次重度灰霾期间成都市各监测站点大气PM2.5浓度时空波动宏观统计规律的产生根源.同时,深入讨论了该模型的自组织临界特征.模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高度一致表明该模型真正阐明了导致PM2.5浓度时空波动的重要动力机制.SOC内禀机制是控制此次成都市灰霾期间大气PM2.5浓度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可为灰霾期间PM2.5的演化动力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